|
券商創新:能否邁過2008門檻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2日 07:14 證券日報
在一個先進的資本市場,當你不成熟的時候,你扮演的角色是微不足道的。總行總部遷到香港的時候,我們慢慢地意識到了這一點。 □ 本報記者 潘紅敏 日前,37家券商發布2007年年報,合計實現凈利潤492.4億元,同比大幅增長377%。應了萬國北京總部總經理李彬的一句話:“這幾年不管如何,券商都有了長足的進步。券商要做大做強,首先要市場做大做好。” 在業績獲得大幅增長的同時,券商“走出去”與外資“走進來”同樣在緊迫地進行著。那么,目前中國的券商到底處于一個什么樣的狀況?又該如何走出去?業內人士各抒己見。 監管層力促接軌國際 “券商已到騰飛的前夜”。東方證券副總裁王國斌用三個理由支持自己的觀點:一是,現在中國確確實實出現了券商行業的管理團隊,職業經濟人在管理過程中逐步成熟;第二,監管已經達到一個相當高的水準,這又在另外一個層面上推動券商管理團隊提高管理水平;第三,就是風險控制能力得到了大規模的提高。“關鍵一點就是現在怎么樣創新”。 有著合資背景的中銀國際副總裁任勁對上述觀點不太認同:“公司成立開始,我們實際上按照國際化的標準來建立組織架構、內部業務流程和風險控制體系,而國內風險控制的確有一些自己的特點,監管者向國際化靠攏。” 內功已經夠,糧草已經夠,只需政策上進一步支持。新華遠東中國評級委員會負責人陳松興博士如是總結。 香港是實現國際化便利通道 “2008年制度創新比產品創新更重要,今年創新政策是非常關注的焦點,就是怎么看合資券商的定位。”國泰君安總裁陳耿認為,2008年券商創新的渴望比任何時候都要強,因為經歷了多年的熊市以后,我們迎來了牛市,也取得了不錯的業績,創新提速正當時。 他認為,新的外資參股證券公司設立規則在準入門檻、鼓勵外資參股上市券商方面邁出了很大的步伐。“可以預見新政策出臺將加速外資進入國內證券業的步伐,而參股上市券商將成為重要的途徑。” 目前境內合資券商總共有7家,無論是由中方掌控的像中金,還有實際由外方掌握的高華證券,這些合資券商綜合的業績都沒有特別突出的表現,這是跟他們總收入有關系。除此以外,合資券商無法取得完全的牌照是很關鍵的影響。 他同時認為,香港作為成熟的國際金融中心,同時與內地在文化、語言、地域等方面有極大的便利。因此對于券商而言,借助香港將不失為一條切實可行的國際化途徑。“允許境內券商到香港上市,依靠內地廣泛服務網絡和資源,發展各方面的業務,不僅能夠加速境內券商走出去的步伐,提高對高端客戶的全球化服務能力,而且有利于香港的穩定和內地的發展。” 他強調,本土券商應該積極探索制度創新,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增強長期的競爭力,相對業務發展來說,制度創新更具有深遠的意義。 找到自己的比較優勢 “目前最適當的是在香港做期貨,然后再逐步地開始往外走。”王衛民認為香港就是個國際化的金融中心,不必舍進求遠,非到美國去。“往外走可能是擋不住的趨勢,怎么走應該是同業之間有一個共識。我對中國券商未來的發展是很有信心的。” “要想做事情,首先國內的市場要做好,1998年我們把國外的總部遷到香港。在一個先進的資本市場,當你不成熟的時候,你扮演的角色是微不足道的。總行總部遷到香港的時候,我們慢慢地意識到了這一點。真正要想比同行做得好,就要把組織架構和薪酬的制度做好,使其像一個巨大的吸鐵石把人才吸引過來。”中銀國際任勁顯然有著深刻的體會。 王國斌則強調一定要去自己有比較優勢的地方:“最重要的就是要改變公司的文化,讓自己的員工把老板當做自己的合伙人。如果一個公司,沒有具備這種文化,那么這個公司就肯定不行。我們要走出去,要走出一個特色,要看到我們的比較優勢在哪里,沒有優勢的地方我們不去,這是我們非常明確一個觀點。我們要出去沒有問題,日本走了三十年,都沒有進入。我們要吸引這個巨大的教訓。” 中銀國際的人才流失是比較嚴重的。任勁坦承過去這些年包括他本人都接到一些獵頭的電話。因為中銀國際有國際化的背景,而薪酬相對于外資行來說,又不是那么有競爭力。去年中銀國際在薪酬制度上進行了一些以績效為導向的改革,能在一定程度上留住人才。 “薪酬問題實際上是人力資源的問題,我個人覺得,能不能吸引留住人才,首先是公司有沒有發展的潛力,人才很難在一個沒有潛力的公司發展。第二,公司的評價體系怎么樣。第三,公司的企業文化是不是積極向上。這三個方面都是非常重要。”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新浪財經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