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證券 > 正文
 

補漲階段將成最佳逃命機會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24日 20:27 全景網絡-證券時報

補漲階段將成最佳逃命機會

  提要:在目前階段,由于支持牛市的宏觀面因素還將有一定的慣性拉動作用,所以行情在適當調整后將繼續補漲。然而投資者切不能為行情補漲所迷惑,而應該仔細理解行情的本質,從而在操作上能夠恰當的利用每次拉高來調整倉位。

  我們曾在昨日的文章中提到過,行情已經處于第一階段牛市的收官階段。在這一階段,由于支持牛市的宏觀面因素還將有一定的慣性拉動作用,所以行情在經過調整后可能還將
拉高并且維持一段時間的活躍。然而投資者切不能為這種表面上的活躍所迷惑,而應該仔細理解行情的本質,從而在操作上能夠恰當的利用每一次拉高來調整倉位。

  一,支持本輪牛市的基本面因素將慣性拉動補漲行情

  1,有色金屬的大幅度反彈

  在全球經濟并沒有衰退的情況下,對有色金屬的基本需求不會大幅度下滑,這就構成了有色金屬價格大幅度反彈的宏觀面基礎,也直接成為國內有色金屬股反彈的基礎。今日部分有色金屬股在有色金屬價格大幅反彈的刺激下高開,個別個股甚至以漲停開盤,這些都將成為主流機構調整倉位的最好時機。

  2,并購等資產整合概念仍然將維持活躍

  中國證監會5月22日宣布,對現行《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下稱《辦法》)作出重大修訂,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和以往的規定相比,《辦法》將強制性全面要約收購制度,調整為強制性要約方式,同時加強了對購并的監管。從修訂內容看,新辦法充分體現了鼓勵上市公司并購、提高市場效率、保障上市公司利益的精神,而中國證券市場也將由此步入新并購時代。

  在這一政策的鼓勵下,上市公司的并購行為有望進一步持續發展。另外,隨著上市公司再融資的開閘,增發尤其是定向增發收購優質資產的題材正處于較活絡狀態。并購等資產整合概念仍然會成為未來支持補漲行情的另一因素。

  3,準G股填權效應沒有完全消失

  目前還有大約2-3成左右的上市公司沒有進入股改,這部分上市公司進入股改后的填權效應將成為穩定大盤的第三個因素。從近日盤面上來看,準G股仍然保持活躍,部分停牌時間較長后進入股改程序的個股甚至以連續漲停的形勢強勢上攻,比如中興商業。這部分股票的活躍也維持行情展開最后的補漲。

  另外,我們認為中國石化股改將標志著準G股填權效應的基本結束,這也就是我們為什么一直強調中國石化將成為股改風向標的重要原因。

  二,投資者不能為大盤拉高的表面現象迷惑,必須利用補漲良機調整倉位

  1,補漲行情階段,主流資金將以出貨為主

  無論從本輪指數上漲幅度將近70%這一角度,還是從支持行情的宏觀面因素正在改變,或者

新股發行將給市場帶來更大資金壓力等角度上來說,主流資金都有足夠的理由在此派發籌碼將利潤落袋為安,這就決定了近期的任何拉升都是為主流資金減倉和調倉而服務的。這是本質性的,也應該成為我們未來一段時間制定操作策略的基本準則。

  2,這一階段的主要特征應是拉部分低價補漲股和題材股來掩護主流資金撤退

  為了掩護主流資金的出逃,這一階段的盤面特征必將有足夠的迷惑性。主流資金采取的方法應該是拉動部分低價補漲板塊和還有一定上漲空間的題材股來制造假突破和盤面活躍表象,掩護主流資金的撤退。

  3,本輪補漲可能會延續較長時間

  本輪行情持續了半年多,主流資金在各板塊上介入的程度也較深,這就決定了其短期內完成倉位的調整難度較大。加上目前支持牛市的基本因素仍然在起到最后的慣性作用,所以預期本輪補漲行情將在一些二線板塊的反復活躍下維持一個較長的時間段。這樣一是可以用長時間的震蕩來麻痹和迷惑中小散戶,另外也為主力的全身而退提供足夠時間。

  4,行情可能在新股密集發行的導火索下結束補漲

  目前新股發行的壓力是構成短期內主流資金不敢過分拉高股指的主要原因,因為管理層很可能根據大盤的走勢來調整新股發展的密度。從最近的消息來看,目前已經過會等待IPO的公司多達30家,IPO已經成為了管理層手中隨時可以調整的砝碼。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大盤維持震蕩的可能性較高,補漲可能在新股密集發行的導火索下結束。

  總結以上的分析,我們認為行情處于牛市補漲階段,本輪補漲在外圍環境的影響下可能持續較長時間,投資者應該以高拋低吸為主要操作方式,逐步的調整和控制倉位。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