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相:新會計制度帶來價值重估機會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21日 10:14 證券時報 | |||||||||
□天相投顧研究所 仇彥英 財政部近期正式發布新的會計準則,并將于明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中率先執行。新會計準則將對上市公司業績和資產價值產生重要影響,從而帶動A股價值的重估,增加二級市場新的投資機會。我們認為,在新的會計準則體系中,上市公司投資股票計價方式、債務重組損益確定、資產減值規定、投資性房地產規定等對上市公司影響將最大。
股票投資以市價計 根據新會計準則,上市公司投資股票等交易性證券,將采用公允價值減去交易所市價計價,將使上市公司在短期證券投資上的盈虧得到體現。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的規定,對于交易性金融資產,取得時以成本計量,期末按照公允價值對金融資產進行后續計量,公允價值的變動計入當期損益。新的投資準則,修訂了調整投資的分類方式,包括交易性證券投資、持有到期投資和權益性投資,其中交易性證券投資類似于原先的短期證券投資。 對于上市公司持有的法人股,新會計準則一般不把它認定為交易性金融資產,而是劃分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對于該類資產的計量,新會計準則規定,取得時按照成本計量,期末按照公允價值計量,對于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計入所有者權益。受益于該規則,我們認為業績改善和所有者權益增加突出的主要公司有新希望(資訊 行情 論壇)、東方集團(資訊 行情 論壇)、歲寶熱電(資訊 行情 論壇)、吉林敖東(資訊 行情 論壇)、遼寧成大(資訊 行情 論壇)等。 資產減值有新規 《企業會計準則第8號———資產減值》第17條明確規定:“資產減值損失一經確認,在以后會計期間不得轉回。”在舊的會計制度下,企業通過資產減值的操作來調控利潤,包括在當年大額計提資產減值準備,使當年大幅虧損,次年沖回,從而做出明年扭虧為盈的假象;或者選擇某一年超大額計提,其后幾年緩慢沖回,操縱利潤。那么,對于以前進行資產減值操作的上市公司,一般會趕在新準則正式實施沖回,從而促進這些上市公司的業績在2006年出現業績上的大幅度提升。對這類公司具有投機性機會,我們認為,可以不作為投資的重點。 重組產生利潤 《企業會計準則第7號———非貨幣性資產交換》規定,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同時滿足如下兩個條件,應當以公允價值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成本,公允價值與換出資產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第一,交換具有商業實質;第二,換入資產或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能夠可靠計量。 對作為債務人的上市公司而言,新的債務重組準則意味著,一旦債權人讓步,上市公司獲得的利益將直接計入當期收益,進入利潤表。對滬深股市無力清償債務的上市公司而言,一旦債務被全部或者部分豁免,可能大大提高其每股收益。該規則主要對當前債務較重的上市公司有利,會帶來投機性機會。但本身債務負擔較重的上市公司基本以績差公司為主,因此,只可投機性介入。 房地產增值計入損益 《投資性房地產》準則是本次企業會計準則體系中新增的一項重要內容。所謂投資性房地產是指為賺取租金或資本增值,或者兩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產,主要包括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權、長期持有并準備增值后轉讓的土地使用權以及企業擁有并已出租的建筑物。但不包括為生產商品、提供勞務或經營管理而持有的自用房地產和作為存貨的房地產。 由于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也反映了現時假設未來租賃可獲取的租金收入,因此公允價值模式下將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的變動確認為損益,而不再計提折舊或進行攤消。本準則的影響將主要體現在園區類企業,尤其是那些希望通過租金收入來獲得長期收益以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的上市公司。我們認為,受此規則影響比較突出的上市公司有陸家嘴(資訊 行情 論壇)、蘇州高新(資訊 行情 論壇)、南京高科(資訊 行情 論壇)、外高橋(資訊 行情 論壇)、新黃浦(資訊 行情 論壇)、G泰達(資訊 行情 論壇)等。 另外,新會計準則下實行新的存貨記賬方法,取消“后進先出”法,一律使用“先進先出”法記賬。對于原先采用后進先出,存貨較大,周轉率較低的公司,會造成毛利率和利潤的不正常波動。 在新會計制度采用的第一年度,上市公司將根據上述規則對企業的資產、權益、損益等進行新的調整,從而引發上市公司的權益、利潤的改變,必然引起其股票估值水平的重新調整,從而帶來顯著的投資機會,特別是資產類股票在近幾年的資產價格上漲中獲得了巨大的資產增值,但財務報表并沒有體現其權益和利潤的變化。這種增值一旦在財務報表中得到體現,必然促進股價的上漲,因此可以作為重要的投資目標。當然,由于會計規則的變動帶來的是一次性收益或權益的變化,并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公司的經營形勢,所以在把握類似機會時,還需結合公司發展前景和投資價值來認識。 (證券時報)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