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機構 > 每日大盤評述 > 正文
 

國盛證券:兩大合力推升反彈行情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4月08日 13:56 證券時報

國盛證券:兩大合力推升反彈行情

  市場內生力+場外資金推力兩大合力推升反彈行情

  □國盛證券 王小銳

  就在三月份深滬兩市綜合指數(資訊 行情 論壇)還分別創出近8年和6年以來的新低,市場恐慌情緒濃厚,在此背景下,看空觀點占據壓倒優勢。但進入四月,行情的絕地大反擊
,以及本周三、周四的攜量連續上攻,周四兩市成交達237億元,創出年內最大單日成交,委實讓人感到“出其不意”。那么,應如何擺正心態,又該從哪些方面來正確判斷行情演變趨勢并把握投資機會呢?

  市場內生力不斷積累

  毋庸諱言,A股市場自2001年7月份構筑頂部步入四年熊市以來,股指和個股調整的幅度是相當慘烈的。以上證綜指為例,從最高的2245點調整到最低的1162點,股指整整跌去1080點,跌幅達48.5%,如果刨去虛增泡沫,上證綜指最低實際在1000點以下。而市場平均股價從十幾元降到5元,平均市盈率從40多倍降到22倍,平均市凈率降到2.56倍,A股較H股品均溢價降到35%,跌破凈資產的個股超過100家,兩市20元以上的高價股僅20只左右,3元以下的個股數多達近200只。以上數據顯示,經過長期調整,目前市場的系統性風險明顯大大降低,整體具備相當的投資價值,即使與國外成熟市場相比,A股市場目前也是考慮買入而不是賣出的時機,更遑論新興市場普遍具有的成長性溢價了。市場之所以難以擺脫頹勢,原因有多方面,如制度缺陷、誠信缺失、擴容之重、宏觀調控壓力等等,但畢竟沒有只跌不漲的股市,利空因素的影響在調整中不斷得到消化之后,市場內生力不斷積累,隨時出現強勁反彈甚至構筑大底都不足為奇。

  場外資金入市意愿趨強

  當股指屢創新低,市場恐慌氛圍蔓延,場內資金紛紛奪路而逃之際,我們看到場外資金卻越來越顯現出強烈的入市欲望。近日市場放量反彈,有報道稱與保險資金加大建倉力度的舉動有關。此外,QFII紛紛申請增加資金額度,表明國外投資者看好A股市場的投資機會,如果將此現象完全歸結為投機人民幣升值,顯然是不妥的。一般情況下,股市可稱是一個少部分投資人能真正成為贏家的場所,而市場極度瘋狂時套現、市場極度恐慌時買入,被證明是長期有效的投資策略。保險資金、QFII的“熱情”有可能在未來成為正確的選擇,同時也表明目前的反彈行情存在較好的資金支持。事實上,市場真正缺少的從來就不是資金,考慮到我國龐大的銀行儲蓄資金,考慮到積淀在房地產行業的游資需要尋找出路,考慮到所有資本流動性本質,如果泡沫不斷被擠干的股市的投資價值凸現,如果股市重現賺錢效應,那么場外資金將源源不斷的流入股市。

  超跌反彈為主要特征

  縱觀近期市場熱點,首先兩市本地股率先反彈,年度和季度業績報表個股行情不時表現,交通基礎設施等非周期性行業連續走高,然后是H股板塊、金融板塊、汽車板塊強勁反彈,前期補跌的科技股、新能源概念個股也出現補漲。總體而言,由于各個熱點均缺乏明顯的領漲力量,總體盤面依然呈現較為雜亂的特征,一方面表明新熱點尚在挖掘,人氣股的樹立還需時日,另一方面顯示市場主流資金分歧嚴重,信心短期難以聚集,導致近期市場行情的劇烈震蕩。

  分析當前市場背景,股指處于絕對低位,系統性風險大大釋放,政策救市一如既往,場外資金入市欲望強烈,使得A股市場隨時有構筑大底或產生較大級別反彈行情的可能。與此同時,擴容壓力、加息預期、對房地產等行業的結構性調控、國際原油價格和鐵礦石等大宗原材料的上漲,將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行情的發展。總體看,我們認為,上證綜指的1000點-1100點有望形成長期大底,而大盤在1200點附近將出現反復震蕩,本輪反彈的阻力位在1300點,而成交量的持續放大是判斷行情力度的關鍵,此外,對于政策利好的預期將在行情演變中發揮重要作用。目前投資策略上,長線資金值得逐步吸納,短中線資金依然應考慮高拋低吸,規避市場波動風險。四月重點關注品種有季報行情和旅游消費概念。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熱 點 專 題
日本謀任常任理事國
健力寶事件
2005中超聯賽揭幕
騎士號帆船歐亞航海
最新汽車電子雜志
漫畫版《紅樓夢》
安徒生誕辰200周年
京城1800個樓盤搜索
《新浪之道》連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