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田:中資企業走向國際的喜與憂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10日 14:17 巨田證券 | ||||||||
近期在國際市場中,中資企業可謂出盡風頭,一是中興通訊(資訊 行情 論壇)成功登陸香港市場,其以22港元的價格發行,獲得了253倍的超額認購,說明國際投資者的認可程度;二是12月8日,聯想集團宣布以12.5億美元,收購IBM全球PC業務,得到了IBM在全球PC市場5.6%的份額,躋身世界500強;三是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因在石油衍生產品進行投機操作,導致5.5億美元的巨大虧損,面臨著清盤倒閉的命運。三家中國優秀的企業在境外市場的表現各有不同,引起人們深思。
一、中國優勢企業走向世界是歷史必然 改革開放20多年來,中國企業隨著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由小變大,由弱變強,在中國進入WTO三年多之際,中國優勢企業不再滿足于國內市場的競爭廝殺,而是積極地開拓國際市場,參與到全球化的浪潮中,同國際跨國公司開展競爭合作,實施并購重組,與國際市場接軌,這是中國國家綜合實力和企業競爭實力不斷增強的表現。同時國際市場中隨著美國實行弱勢美元和低利息的政策,使中國企業在海外的并購面臨著較好的國際環境,加之中國人均收入超過1000美元后,進入到重工業化時代,對能源、鐵礦等基礎性資源的需求量大增,對海外天然資源產生一定的依賴性,出于對國家戰略性資源儲備的考慮,中國企業海外擴張的步伐始終沒有停歇,例如中國海洋石油收購印尼油田、TCL集團與法國湯姆遜合資組建全球最大的彩電企業、聯想收購IBM的PC業務等,手筆之大,行業分布之廣,使人聯想到上世紀80年代,日本在美國收購洛克菲勒大廈,引起美國人驚呼的情景,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戰略是歷史的辦然。 二、國際投資者的考量 對于這個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國家和廣大的市場,國際投資者不會錯過任一個賺錢的機會,從開放之初的日本電視進入中國,到目前全球500強有400多家跨國公司進入到中國市場,從零售業、餐飲業到汽車業、石化業、通訊業、金融業等行業,參與面無所不在,中國經濟的發展為國際投資者提供了豐厚的利潤,國際政要也紛紛來到中國,以更好地開拓中國市場,近期歐盟成員國德國、荷蘭等領導人訪問中國,無不是帶著龐大的經貿隊伍,即是明證。 國際投資者看好中國經濟,參股上市公司的欲望更加強烈,中興通訊作為國內通訊設備提供商的龍頭企業之一,其發行和上市得到了國際投資者的追捧,以國際市場的定價標準來考察上市公司未來的發展潛力,打開了國內優勢企業的價格空間,為今后更多的國內優勢企業在海外上市提供了依據。 但同時我們也應該清楚地認識到,國際資本并不都是善意的,資本的本質是逐利性,中國企業在海外上市就意味著將自己融入到國際資本的洪流中,稍有不慎,就會導致全軍覆沒,中航油事件就是很好的例子,新加坡把中航油事件稱為九級地震,其給國內管理層和大型企業的影響是深遠的,這里既有監管缺失和體制性的問題,有不熟悉國際規則和行業壟斷的問題,更有國際對沖基金忽隱忽現的身影,做空和打擊中國的企圖從來就沒有停止過。中國企業,你要小心啊。 三、對國內A股市場的影響 中興通訊在香港的成功上市,對國內的優質公司形成激勵,不排除有更多的企業在海外市場時獲得更高的定價,進而對國內A股市場形成支撐。目前股市政策處于最好的時期,A股市場的疲態卻是不爭的事實,究其原因在于證券市場的國情特殊性和國際市場評價體系的普遍性之間的矛盾,而國內上市公司轉制不徹底、誠信體系沒有建立起來,使投資者難于真正地相信政府和上市公司的承諾,但隨著制度建設的逐步完善,長期的利好最終會在股價中得以反應,投資者還會回到證券市場中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