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鄧飛
今年三季度,滬市出現了一波漲幅逾15%的中級反彈行情。不過,讓人大跌眼鏡的是,三季度漲幅居前的行業對應的三季報業績并不出彩,如軍工行業;而家用電器、非銀金融、醫藥生物、電子等業績增速亮眼的行業反而漲幅滯后,當中或存補漲機會。
新興及消費行業
凈利潤增速居前
據證券時報數據部統計,今年前三季度,A股(不含B股)所有上市公司共實現凈利潤19048.82億元。其中,16家上市銀行就貢獻了10073.50億元的凈利潤,占到半壁江山。此外,非銀金融及采掘行業貢獻的凈利潤均超過千億元大關。
從凈利潤增速角度來看,綜合行業以88.03%的同比增速排在28個行業之首。非銀金融、家用電器、建筑材料的凈利潤增速同比增幅超過30%;傳媒及電子行業的凈利潤增速同比增幅逾20%;此外,還有汽車、醫藥生物、計算機等8個行業的凈利潤增速同比增幅在10%以上。
雖然不少行業凈利保持穩定增長,但各行業的市盈率分化依然嚴重。數據顯示,僅有房地產、食品飲料、家用電器、銀行等12個傳統類行業的市盈率水平低于20倍,電子、傳媒、計算機等多個新興行業的市盈率普遍超過40倍。
表現與業績不同步
部分行業存補漲機會
不過,行業的業績增速及市盈率水平并沒有與實際股價表現相匹配。
三季度凈利潤同比下滑最嚴重且市盈率高達90.45倍的國防軍工板塊,股價表現在三季度獨占鰲頭,取得了36.84%的正收益。反而是貢獻了過萬億元凈利潤的銀行板塊,頂著4.38倍的歷史最低估值,三季度僅實現了4.10%的整體漲幅,在所有行業中墊底。市場表現與實際業績間的背離,由此可見一斑。
證券時報記者梳理發現,三季度漲幅居前的國防軍工、紡織服裝、鋼鐵、農林牧漁、綜合、交通運輸、機械設備等7個行業中,只有綜合及交通運輸行業的業績與表現相匹配;紡織服裝及農林牧漁行業均用不到5%的凈利潤增速實現了近30%的整體漲幅;而國防軍工及鋼鐵行業在實現36.84%及29.90%整體漲幅的同時,交了一份三季報凈利同比大幅下滑逾17%的尷尬答卷。
值得注意的是,三季度漲幅居前的行業并不是曾經風光的新興及消費行業,而是一些長期滯漲的周期性行業,如鋼鐵、機械、交運等。回顧本輪反彈,低價藍籌輪動正是最大亮點。10月以來,滯漲的銀行及非銀金融板塊開始后發制人,但電子、醫藥生物、食品飲料、家用電器、傳媒等三季度滯漲行業還未能迎頭趕上,當中或存在補漲機會。數據顯示,電子、醫藥生物、家用電器、傳媒三季報凈利潤增速同比增幅分別達22.62%、15.25%、32.24%、26.26%,繼續保持了較好的增長勢頭。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