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報記者 曹西京
銀行貸款風險在近期再受到關注。5月31日,銀監會副主席蔡鄂生表示,銀行業面臨的新風險不斷增加,目前的資本結構已無法支撐業務擴張,商業銀行需要提高資本比率,以防范風險。據悉,銀監會已經要求工、農、中、建、交五家大型商業銀行開展貸款五級分類自查工作,自查結果5月底上報。
近期,在經濟增長放緩和降息預期影響下,銀行股表現較疲弱,不過在昨天市場大跌中,銀行股相對抗跌。“銀行一直處于低估值的狀態,下跌空間不大。”業內人士稱。
管理層檢查貸款質量
銀監會在一季度銀行業運行報告中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4382億元,比上年末增加100億元。這使得銀行信貸質量成為監管層和投資者關注的重點之一。一位上市銀行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銀監會今年初就向大型銀行、中小商業銀行(包括股份制銀行、城商行)部署“貸款質量真實性檢查”,以貸款五級分類檢查為主,采用“各機構自查、地方銀監局抽查”的方式。
五級分類即按照信貸資產按時足額回收的可能性,將信貸資產劃分為正常、關注、次級、可疑、損失五個不同類別,后三者合稱為不良信貸資產。銀監會主席尚福林在今年大型銀行監管工作會議上曾指出,把貸款五級分類和統計數據做實,既是銀監會進行科學監督和決策的基礎,也是大型銀行提升風險抵御能力的基礎。不過,業內人士分析,一旦自查結果引發撥備增加,將減少銀行業績。
銀行高增長告一段落
不少銀行業研究員認為,商業銀行是典型的順周期行業,隨著經濟增長下行,銀行的不良貸款往往也會上升,吃掉更多撥備。加上信貸有效需求下降,帶來利潤增速的下降,今年銀行股大多難以呈現以往風光。
在5月30日的股東大會上,招行行長馬蔚華表示,經濟大環境放緩,銀行不可能像過去那樣高速增長。從去年開始,銀行存款增長放緩,不僅是因為負利率,還因為銀行以外的交易越來越活躍,資金流出銀行市場越來越快。而且,由于目前經濟下滑,票據市場利率有所下行,目前貸款的需求也有所下滑。光大證券分析師沈維預計,5月新增貸款仍難有顯著放量,并且仍難以看到中長期貸款增長的恢復。不過,在預調微調政策逐步落實以及存款季節性波動規律影響下,預計6月新增信貸將有所放量,全年8萬億投放目標不變。
面對銀行板塊的不斷調整,也有一些人認為買點到來。“與經營大起大落的中小企業相比,能夠穩定增長的低價銀行股更具有投資價值。”業內人士稱,這也是昨天中小銀行股跌幅超過大型銀行股的原因所在。同時信貸資產證券化重啟對銀行股形成中長期利好,不過,初始額度(約500億元)相對目前約60萬億的貸款存量可謂杯水車薪,實施進度的不確定性也可能制約利好程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