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劉曉旭
從“毒奶粉”到“毒牛奶”,從“毒疫苗”到“毒膠囊”。近日媒體又曝出了皮革廢料竟然變身藥用膠囊。生產企業用生石灰處理皮革廢料進行脫色、漂白和清洗,隨后熬制成工業明膠出售給膠丸廠。這些用成本低廉的工業明膠生產出的鉻含量超標的有毒膠囊,最后被銷售給一些制藥企業。這一幕幕制作過程讓人觸目驚心。
在4 月15 日“毒膠囊”事件曝光后,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了《關于暫停銷售使用媒體曝光的13個鉻超標產品的通知》。在毒膠囊產品涉及的9 個藥廠生產的13 批次藥品中,涉及企業包括海外制藥、四川蜀中、修正藥業、通化金馬等。其中,上市公司通化金馬生產的清熱通淋膠囊赫然在列,其清熱通淋膠囊的鉻含量高達87.57mg/kg,在被叫停的13個批次藥品中排名第二。對此記者多次致電通化金馬,但上市公司電話一直未接。從公司披露的半年報可以看出,公司2011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8551萬元,其中清熱通淋僅為431.36萬元,占營業收入的5.04%。雖然占比很小,但其毛利率卻高達75.68%,在公司所有藥品中毛利率排名第二。 據記者了解,通化金馬的清熱通淋膠囊遭曝光后已經被暫停銷售。
對于鉻毒膠囊事件,相關業內人士表示:“此次事件從本質上來說反映出基本藥物‘惟低價’招標導向的弊端,基藥招標過分看重低價,較大程度上逼迫生產企業通過采用劣質原材料甚至是有毒原材料等非正常手段來降低生產成本,‘惟低價論’部分程度上惡化了藥品安全事故!
對于此事件的影響及板塊機會,上海證券醫藥行業分析師趙冰認為除目前市場中真正生產明膠的專業化生產的上市公司青海明膠和東寶生物外,本次事件的發生還將會推動整個醫藥輔料行業的發展,畢竟在目前醫藥輔料行業中,具有《藥品生產許可證》企業生產的輔料品種僅占19%,而本次事件的發生恰恰會加快推動整個醫藥輔料行業的整合,推動統一生產標準的出爐,因此,在輔料行業處于領先地位的爾康制藥、新萊應材、新開源等極可能因此次事件從中受益。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