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英團
52度五糧液售價798元/瓶,古井26年售價1088元/瓶,而一個月之前,前者才賣698元/瓶,后者賣888元/瓶。距離元旦春節的消費旺季還有一個多月時間,安徽部分城市高端白酒已集體“耍酒瘋”了。業內人士稱,預計在元旦左右還將迎來一波漲價潮。
漲價!各種消費品都在漲,白酒也跟著湊熱鬧。2009年,茅臺、五糧液掀起“漲價潮”。茅臺、五糧液等名酒漲了,知名、不知名的白酒也都在悄悄調價, “漲價”似乎成了難以阻擋的歷史潮流。茅臺的終端零售價從300多元上漲到800多元,用時不到3年,一點也不遜色于樓市,說“炒房不如炒名酒”絕非虛言。但這和老百姓沒關系,縱使偶爾買兩瓶茅臺、五糧液那也是“陪太子讀書”。人均GDP達到數千美元又如何?像白酒這類高檔消費品普通老百姓根本不買賬。諸君可以去看看我們的身邊除了公共場合外,有多少喝白酒的?喝白酒的人中,又有多少是經常喝高檔酒?換句話說,高檔白酒漲價“掏”的是公款消費,每年 3000多億的公款消費,價格高的才能顯示身份和檔次嘛!
有人說,白酒漲價是廠家所為,也有的人說是經銷商從中炒作,那到底是誰推動了白酒價格上漲呢?酒企說,都是成本惹的禍。酒是糧食精,對糧價的波動最敏感。糧價、水價、石油價格飆升,酒價豈能不漲?然筆者以為,成本稅收、通貨膨脹、供需關系、消費升級等因素固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酒瘋狂”絕非成本稅收、通貨膨脹、供需關系、消費升級等“惹的禍”。一般而言,酒體與酒瓶包裝的價值約占產品出廠價的8%左右,固定資產折舊和人工占出廠價的18%左右,稅收占20%左右,像茅臺、五糧液、古井這種老名酒,根本不需要過多的市場推廣。至于是否有“游資”作祟,筆者說不好,但在這個“炒房不如炒名酒”的年代,煙酒店的后面那個規模不小的倉庫里究竟囤積了多少白酒估計沒幾個說得清楚。而且,游資的隱秘性,已決定我們很難做出準確判斷。但一旦有游資介入白酒行業,其后果可想而知。2008年下半年,曾被游資一手炒起來的普洱茶毛茶從每噸6萬多元,猛跌至每噸1萬多元,就是前車之鑒。因此,酒企將漲價歸咎為成本而非“炒酒”,是在轉移視線。
“奢侈品一定是高價的,而高價產品不一定能夠成長為奢侈品”。但某酒企老總卻說,“中國白酒與法國白蘭地、蘇格蘭威士忌、俄羅斯伏特加、加拿大金酒、古巴朗姆酒并稱為世界六大蒸餾酒,相比之下,茅臺、五糧液等中國白酒高端品牌之所以沒有真正以奢侈品牌的身份亮相國內市場并走出國門,單從價格上來看,距離奢侈品還有很大的差距,因此,高端白酒的價格一定還會上漲。”物價飛漲的故事,每天都在發生,不用多說什么了,諸君都懂。但想不到吧,白蘭地、威士忌、伏特加等之所以成為酒中驕子,價格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如果把白酒賦予精神和文化的內涵,價格再跟上去,我國就不乏中國的“白蘭地”、“威士忌”、“伏特加”等奢侈品。換句話說,“奧拓”長大了就是“奧迪”……想不想長大,關鍵看我們敢不敢漲價。
奢侈品是“一種超出人們生存與發展需要范圍的,具有獨特、稀缺、珍奇等特點的消費品”,白酒哪怕是所謂的“高端白酒”依然只是凡俗的普通消費品,無論怎樣漲也難以漲成奢侈品。沒有只漲不跌或者只跌不漲的產品,凡事物極必反,當哪天消費者明白是怎么回事,消費理念趨于理性的時候,就是這些酒企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時候。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