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工業行業淘汰落后產能企業名單公告,落實到企業,相比之前的政策更加細化
2010年8月8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對2010年淘汰落后產能的企業名單進行了公告,并要求有關方面采取措施,確保列入名單企業的落后產能在2010年9月底之前關停。相比以前的規則來看,此次調整更加細化,直接將淘汰政策落實到企業一方面更有利于政策的實施與監管,另一方面也能結合企業具體情況來考慮,避免“一刀切”。
淘汰力度在加大,煉鐵淘汰能力占比約6%,煉鋼淘汰能力占比約1.5%
工信部數據顯示,煉鐵產能“十一五”淘汰任務為1億噸,截至2009年底全國已完成淘汰落后煉鐵產能約8170萬噸,2010年計劃淘汰3000萬噸;煉鋼產能“十一五”淘汰任務為5000萬噸,截至2009年底全國已完成6000萬噸,2010年計劃淘汰任務量為825萬噸。從本次具體淘汰細則公布的數據來看,煉鐵產能的淘汰約為3524.6萬噸,煉鋼產能的淘汰約為876.4萬噸,淘汰力度在之前的基礎上有進一步的增強。
政策提出的根本目的在于對當前國內過剩的鋼鐵行業產能進行調控。此次煉鐵淘汰總量為3524.6萬噸,對應影響的月均產量約為293.72萬噸,影響的日均產量為9.66萬噸;粗略估算,此次對生鐵落后產能的淘汰力度約占生鐵總產量的6%左右。由于政策規定的落后產能將于2010年9月底前關停,部分影響4季度產量是一個直觀的感覺。煉鋼方面相對來說幅度較小,本輪淘汰煉鋼的產能總量為876.4萬噸,折合月均產量為73.03萬噸,折合日均產量為2.40萬噸,淘汰力度約占當前煉鋼總產能的1.5%左右。
最需要關注的問題在于,第一,目前的產能被淘汰了之后,是否有為了匹配之前的生產流程而等量置換的新高爐投產;第二,目前的落后產能是否已經處于了停產或半停產的狀態。如果這兩點在實際的過程中客觀存在,那么對國內鋼鐵供給調整的短期影響將非常有限。
淘汰落后配合出口退稅政策調整,加大調整力度,表明了國家調控落后產能的決心
自7月15日起取消的出口退稅政策顯示了國家對鋼鐵行業落后產能淘汰的決心,而此次落后產能淘汰政策細化的出臺配套更是加大了調整的力度。在行業低迷時期頻繁出臺的調控政策將使得行業面臨一定的困境,但長期來看卻利于行業在經濟轉型期的良性發展與升級。
維持對行業的“中性”評級
此次調控的標的更多的集中于落后產能集中的中小鋼廠,涉及淘汰的上市公司主要是凌鋼和柳鋼,而且對其經營情況影響并不大。對各鋼鐵公司的影響主要將集中在由于產能的調控改變的供需關系。我們認為,淘汰落后產能是長期而艱苦的過程,因此短期看上去影響將較為有限。對于脆弱的鋼鐵行業來說,最差的時候可能已經過去,不過在經歷了前期的較好表現后,繼續跑出超額收益的概率正在逐步減小。繼續維持對行業的“中性”評級。
(本文來源:長江證券 )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