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袁 元
上周四,以迄今為止國內股市最高價148元發行的海普瑞正式登陸創業板,股價最高時沖至188元,海普瑞的掌門人李鋰、李坦夫婦也由此超越比亞迪的掌門人王傳福成為國內的新首富。
海普瑞的創富神話給目前資金極度充裕的國內資本市場提供了一個新的投資方向,那就是向醫藥領域的上中游進軍。考慮到全民醫保覆蓋在即,醫藥產業所具有的穩定性投資回報特點正在成為國內外各路資本關注的焦點。不過,有鑒于醫藥產業特別是新藥開發所需的巨大投資,一些熱衷于短線炒作的資本從海普瑞的12年首富之路中嗅出了新的盈利商機,那就是向醫藥產業的最上游進軍,囤積醫藥產業生產所需的原材料藥材坐地起價,炒一把就走,讓國內的中藥材市場在今年這個春季顯得是殺機重重。
旱災使中藥材價格瘋狂
從去年秋季到今年春天,連續150多天的滴雨未下讓西南地區遭受到了60年未遇的特大旱災,使得我國這個傳統的中藥材產地也因為旱災遭遇到了滅頂之災。以三七為例,三七是國內醫藥業上市公司云南白藥和片仔癀用來生產復方丹參片等知名中藥的主要原料,而我國97%的三七產自云南省文山州。而文山也是此次西南旱災的重災區,持續數月的干旱導致文山生產的三七出現了嚴重減產的狀況,也讓國內中藥材市場上三七的價格出現了扶搖直上。
據文山三七特產局5月初的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三七(120頭)的每公斤價格為30-60元,到2009年6月每公斤70-150元,現在的價格是每公斤500元以上,比兩年前漲了10倍,比去年同期漲了4倍。
相比去年同期中藥材價格翻著滾向上走的不僅是三七,上市公司桐君閣汪總向記者透露,和三七同樣瘋漲的還有板藍根,去年初板藍根市場價還是5-6元/公斤左右,現在已漲到了28-29元/公斤。此外,半夏、紅花、薏米等主產地在四川、廣西、貴州的中藥材價格也出現不同程度上漲,像半夏就從50元/公斤漲到了130元/公斤左右。
“忽如一夜春風來”的藥材價格飛漲讓生產中藥制品的醫藥企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成本壓力。據不完全統計,全國使用三七為原料生產的中成藥品種逾300個,生產廠家達1000余家,幾乎覆蓋了所有的中藥制藥企業,而板藍根、半夏等,也是解熱鎮咳類中藥的主要原料。據上市公司白云山和黃中藥總經理李楚源介紹,復方丹參片是該公司的主打品種,在全國的市場占有率為51.2%。該產品原材料中,三七的比重為23.5%,目前,60片每瓶的完全成本由每瓶3.8元上漲到6.9元,而國家公布的藥品出售統一價為7.2元!霸贊q下去,不僅沒有利潤空間,還要虧本”。
各路資本炒手浮現
面對突如其來的中藥材市場價格飛漲的景象,中藥材的生產者、經營者和加工者也是各有各的說法。藥農認為前些年中藥材價格過于低迷,家種藥材屢屢藥賤傷農,部分品種價格甚至低到不夠人工費用。中藥材的種植收益已低于打工收入甚至種植糧食作物,藥農只能“用腳投票”,選擇更能產生穩定收入的打工或種植有保護性收購政策的糧食和經濟作物。近幾年國內多數家種藥材種植面積逐年遞減,如今藥市的高價位運行正是這種供求矛盾集中爆發的表現。加工者則是在嘗到了前些年中藥材市場價格低迷的甜頭之后,忽略了“訂單生產”這一確保藥農和加工者利益的關鍵一環,沒有“讓利于藥農”的有效措施,一旦中藥材價格上漲則是無招應對。經營者則是認為隨著中藥材價格的復蘇,一大批本來不懂中藥材市場運作的游資蜂擁而入,借機推波助瀾,助推了中藥材價格的漲勢。
其實,細細思量下來,在中藥材市場價格飛漲的背后,隱隱約約浮現出來的的確是各路資本的黑手。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副會長劉章林就透露,三七等藥材的漲價原因,除了氣候影響、需求增長之外,游資炒作也是一大原因。而上市公司桐君閣的汪總更是直言:“上個月我去產地,發現成都一房地產商在大量收購棗皮,居然喊出要買上千噸來囤貨。”在這些地產商涌入中藥材市場猖狂炒作之后,此前每公斤價格為12元的棗皮,目前也漲到了每公斤24元。據稱,目前炒作中藥材的已不限于藥材商,由于有利可圖,甚至連買賣大米、大蒜等農副產品的老板、水果商等不懂行的人,都加入到了中藥材的炒作陣營中來。
原本對中藥材市場冷淡無情的各路資本何以在一夜之間改變了起先的初衷,對中藥材情有獨鐘呢?這并不是因為中藥材產生了新的足夠吸引資本的魅力,而實實在在的是國內的游資太多了,需要新的市場化投資出路。已經實現了百分之百市場化的中藥材市場,恰恰為這些過剩的各路資本指明了新的出路。
如同股市里的莊家一樣,各路資本在選擇新的投資炒作對象時,首先是炒作品種的市場規模要小,便于資本入場之后很快可以掌控實現壟斷;其次是要劍走偏鋒,要選擇以前大家不太注意的品種逢低入場撿貨;再次是要具備出貨銷售的市場基礎和概念化想象空間,不能把辛辛苦苦囤積下來的品種由于市場乏人問津而砸在自己手中。從這三方面來看,國內中藥材市場無疑是游資心目中最佳的炒作對象。
先是從市場規模來看,國內中藥材市場份額滿打滿算不足300億,而部分產區集中的藥材品種特別是野生品種更呈現出一季生產使用一年甚至數年,產值多則不過數億,少則不足千萬,壟斷一個品種資源對那些大資本來說可謂是易如反掌。尤其是在當前,隨著地產新政的逐步落實到位,炒樓資金正在尋求新的炒作對象,流通盤子偏小的中藥材無疑成了游資的首選。在傳統經營方式和利潤空間日益萎縮的大前提下,炒貨似乎成了藥材經營者來錢最快的手段之一。
為買而買成市場主流
近日,多位藥材銷售商以及行業人士都表示,一些資金是從房地產撤下來進入中藥市場的,加上已經原先進入的溫州游資等眾多炒作資金,造成近期中藥材價格飛漲,但這還沒有滿足炒家們的“胃口”。而從劍走偏鋒的角度來看,2009年初,國內中藥材市場進入了10年以來的價格低谷期,中藥材經營者和加工者都對中藥材敬而遠之。這種價格低谷期卻為新的資本介入提供了最佳的途徑,低價成為吸引市場外部資本介入的誘餌。從市場炒作的概念來看,中藥材生產靠天吃飯、“一季生產吃全年”的特性注定其無法像其它工業原料那樣可以保證即時批量供應。旱情、雪災、凍害等氣候因素極容易造成其原料供應端的不穩定;疫情、質量事故等突發情況往往又容易造成產品需求端的大幅波動。如同股市那樣,中藥材市場充滿了各種各樣的炒作題材和炒作概念,是資本青睞的炒作品種。
百分之百的市場化運作,層出不窮的炒作概念,加上目前極為充沛的資本流動性,這幾者結合在一起,能夠在市場中形成什么樣的狀況可想而知。在這種背景下,目前國內中藥材市場價格飛漲的跡象就不難理解啦。
外部資本進入中藥材這個傳統行業并對此展開炒作未必全是壞事,至少讓整個中藥材產業界明白中藥材資源的市場價值。長期以來,由于缺乏資本的關注,中藥材產業一直是處于被“資本遺忘的角落”。而隨著海普瑞的上市,中藥材產業的市場價值逐漸被越來越多的外部資本所認可。當更多的資本追逐和渴望復制海普瑞的創富模式時,中藥材產業的老外套會披上新經濟的靚麗披風。
春江水暖鴨先知,對于以逐利為本的資本來說,它們天生就對暴利行業具備高度的敏感性。由此來看,各路資本圍繞著中藥材的追逐戰,使得中藥材的原料價值逐漸散去,中藥材的資源價值和資本價值逐漸顯現,“為賣而買”的傳統經營模式逐步讓位于“為買而買”的資本經營模式,沉寂千年的中藥材產業如同近期噴涌而出的冰島“火山灰”一樣正在引起一場新的“遍地英雄下夕煙”的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