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證投資 徐輝
進入4月份以來,房地產業出現三大相當明顯的特征:一是商品房的銷售量和銷售價格繼續攀升,其中一季度龍頭地產公司的銷售收入大幅上升36%。人們對于2010年全年銷售收入的預期也出現向好變化,不再認為銷售收入會下降20%;修正后的預期為,銷售收入與2009年持平。第二個特征是,伴隨著地產銷售和價格的再度上揚,民眾對房價上漲呈現出明顯的反感,新華社在3月底連續出了6篇新華時評,對房地產業存在問題進行全面的剖析。同時,各地的“類物業稅”傳聞不絕于耳,而且大有即將推出之勢。繼重慶宣布擬征特別房產消費稅后,有消息稱,上海擬開征住房保有稅。第三個特征是香港和內地投資者對以上信息有明顯不同的反應。內地資本市場出現明顯的負面反應,上周地產股大幅下跌,兩市地產指數全周下跌約4.5%;但同樣的傳聞,香港市場的地產股投資者似乎根本不為所動,內房股龍頭中國海外依然保持強勢,富力地產、雅居樂、SOHO中國等股價全周繼續走高。
那么,如何認識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中國房地產業?筆者認為,強勁的需求是中國房地產業值得看好的最大基本面,調控政策更大的可能是一直伴隨房價的上漲,投資者顯然對于A股地產股過于悲觀了。
強勁需求是房地產業最大基本面
首先,商品房市場出現的價量上行是商品房供求關系的反映,未來十五年中國存在80億平方米的住宅需求。
我認為,供求失衡本身及其預期是房價持續上漲的根源。供應方面,2007年至2009年全國住宅銷售面積分別為6億、5億和8.5億平方米。以100平方米為一套,期間分別銷售了住宅600萬套、500萬套和850萬套。需求方面,最近20年中國城市化率以每年一個百分點的速度在進行,大體上每年要有1500萬人從農村進入城市。如果平均一個家庭4個人,這就意味著每年城市家庭要增加400萬戶。如果再加上巨大的住房改善需求,可以推算中國每年至少存在600萬套的新增房屋需求。考慮到未來改善型需求,也就是所謂消費升級的需求增長的因素,住宅需求還有進一步走高趨勢,預計未來15年中國的住宅總需求將達到80億平方米。強勁的需求是住建部官員稱中國房價未來20年都存在上漲壓力的重要原因。
其次,政策調控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抑制商品房價格過快上漲是政府長期工作任務。正因為長期來看存在高達80億平方米、每年平均存在6億平方米或者更多一些的需求,所以控制房價的過快增長是相當重要的。事實上,2005年以來政府一直在調控房價,而且未來我們必然會長期看到政策在調控房價,一直到供求基本平衡、房價不存在上漲壓力后。所以,反過來看,未來哪一年政策不再調控房價了,房地產業的投資者反而要相當謹慎了,該問問自己,是不是房價將要進入長期調整了。
內地投資者過于悲觀了
第三,相比香港投資界,內地投資者對中國房地產的未來顯然多慮了。
那么,如何衡量內地投資者多慮的程度呢?最好的反映是A股地產股與內房股的估值差異。目前,香港股市中海地產和A股市場萬科的市值比接近1.5:1,這顯然不能反映兩家公司基本相當的一個基本面格局,也就是說,A股地產股估值要明顯低于港股地產股估值。
A股地產股估值低企的原因在于內地投資界認為:1、房地產銷售可能已經見頂。年初普遍的預期是成交下降20%;2、物業稅的推出可能導致房價出現崩潰式的下跌。但對于這一觀點,香港市場投資者并不這樣認為。從歷史的情況來看,港股的地產股投資者主要關注兩個指標,一是商品房成交指標;二是地價指標。這兩大指標是地產股投資的根本。
從這兩大指標的情況來看,近期透露出來的信息還主要是正面的信息。比如,3月份、尤其是3月中下旬內地新房成交量開始上升,似乎有形成商品房成交的向上拐點之勢。第二個指標方面,我們看到地價近期依然保持堅挺。從這兩方面情況來看,都預示地產股的基本面還是非常強勁,與其當前疲軟的股價是存在較大的出入。至于物業稅的推出,香港市場投資者認為,一是短期內難以推出真正的物業稅,二是,即便短期推出“類物業稅”,其稅率也會比較低。對地產市場的影響不會太大。
從歷史上來看,境內外投資者對于地產股估值的分歧隔幾年會出現一次。比如,2005年4月份開始,萬科B股股價10年來首次高于A股股價,并且這一股價優勢在此后兩年時間里得到持續,直到2007年“5.30行情”后,萬科B股才重新低于A股價格。從形勢的發展來看,萬科B股的投資者在上漲和下跌過程中都占盡先機,這反映了B股投資者對于中長期的趨勢把握更加清晰。
現在我們看到,萬科B股價格再度逼近A股價格,與此同時,香港市場的內房股估值明顯高于A股地產股。這是否預示A股地產股投資者再度出現了群體性的認知錯誤呢?是否預示境外投資者將再度在中國房地產股的估值上占得先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