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研:
10月22日與23日,我們同武鋼技術部門人員及武鋼棒材公司財務部人員進行了交流,了解鋼鐵設備行業情況,重點產品包括太原重工及東力傳動的齒輪箱、起重機、軋煅設備、油膜軸承。
結論是:鋼鐵設備需求高峰期已經過去,短期寄望于鋼鐵行業復蘇帶來冶金設備逐步回暖。具體到各產品,依次看好齒輪箱、起重機及軋煅設備。
調研紀要:
鋼鐵行業資本支出高峰期已過。鋼鐵行業經歷了前幾年大規模固定資產投資,產能在近兩年大幅釋放。
根據國務院發布數據,我國鋼鐵產能已達6.6萬噸,而實際需求僅4.7億噸,產能過剩規模達1.9億噸。因此,國家在前陣發布了產能過剩行業調整政策,三年之內不允許新建產能。如政策得到切實執行,限制新增產能對鋼鐵設備需求影響顯而易見。在這種情況下,淘汰落后產能及行業整合能否為鋼鐵設備貢獻結構性需求是我們關注的重點。就武鋼反映情況來看,這兩塊需求同預期還有一定差距。(1)淘汰落后產能:該項政策推進力度低于當初預期,就2007年情況而言,當年淘汰鋼鐵產能僅完成目標的一半,而這一目標是由國家發改委與主要鋼企和部分省市簽訂的限期目標責任書。(2)行業整合:對于地方整合,山東和河北有所進展,其它地方推進力度小,但山東及河北整合效果還值得觀察,對于央企的整合,如寶鋼整合八一等案例基本符合預期,總體上行業集中度還是有所提升。淘汰落后及行業整合效果不顯著原因是:地方政府在保增長及保就業方面承擔過大的責任,導致地方性的鋼鐵企業(包括民企)在被淘汰及被整合方面進展太小。
武鋼“十一五”設備購置高峰已過,“十二五”期待防城港項目。武鋼近兩年的一個大項目三冷軋廠100萬噸產能將于今年年底正式軋鋼,明年投產,產能100萬噸,總投資40多個億,設備有30億左右,設備已采購完(資本支出算在07-08年),該項目是公司“十一五”規劃最后一個項目。今明兩年沒有大的資本支出。下一個項目就看產能為1000萬噸的防城港項目了,根據公開報導,該項目已經暫停,根據我們調研掌握信息,像填海及碼頭等項目前期已經做了很多工作,至于后續的項目設計仍在推進之中,但設備購置尚未開始,在目前這個節骨眼上,只有等待國務院批準,設備購置才能進入實施階段。而要等到國務院批準,或者是三年之后,或者是鋼鐵行業復蘇超預期。但從目前來看,預計2011年前后的可能性較大。
短期寄望于鋼鐵行業復蘇帶來冶金設備需求溫和回暖。對于鋼鐵行業景氣判斷,我們交流下來傾向于認為:行業景氣明年上行,行業復蘇因素:(1)宏觀經濟復蘇推動市場需求顯著好轉;2)鐵礦石談判,明年將會有所進展;(3)鋼鐵產能投資今年很低,明年產能釋放小,供需持續改善。對于公司自身而言,完成年初制定的09年凈利潤30億目標,目前來看難度太大。在內部管理上,公司采取降成本,提高盈利品種產能等辦法;在需求上,公司成功動員湖北用戶,保證公司500萬噸市場需求,占公司青山本部產能1/3,而省外需求就主要取決市場復蘇進程了。具體到各產品:熱軋處于虧損狀態,包括高速線材,棒材也處虧損。盈利產品是硅鋼和冷軋,硅鋼技術壁壘高,冷軋汽車板需求不錯,高端轎車面板形勢好。
鋼鐵設備總量需求下滑,但仍有結構性差異,評判標準要看產品使用壽命及進口占比。由于新增產能及投資進入平緩增長期,更新改造需求占比高的消耗品需求空間更大。另外,由于各產品技術含量差異較大,技術壁壘高的產品進口占比高,對于國內企業而言,進口替代空間顯著。
看好產品排序依次齒輪箱、軋煅設備、起重機、油膜軸承。很多人認為鋼鐵等重型設備屬耐用品,其實不然,齒輪箱就屬于典型的消耗品,而對于起重機、軋煅設備及油膜軸承,則屬耐用品,壽命長達10年甚至20年,更新改造需求小,即便更換也是局部更換。從進口替代空間來看,冶金設備總體較小,具體到細分產品,齒輪箱一半以上靠進口,軋煅設備有少量進口,起重機和油膜軸承基本為國產。最后,從新上項目對冶金設備需求來看,民營企業新上項目集中在冷軋和熱軋項目,而煉鐵及煉鋼項目基本不上。因此,對于煉鐵和煉鋼用到的大型起重機需求不如后續的冷軋和熱軋用到的產品,包括小型起重機、油膜軸承和軋煅。
受益于消耗品的需求特征及巨大進口替代空間,看好齒輪箱需求空間。齒輪箱為工業消耗品,平均壽命4-5年,但個體差異較大。對于大型齒輪箱(傳遞功率大于150千瓦,開卷機和卷取機齒輪箱功率雖小(80千瓦和大功率不等),也歸結為大型),使用壽命較長,更換較少,即便國產設備,也有產品用了二十年以上,部分進口的Flender、SEW產品有用了三十多年的。對于中小型齒輪箱,使用壽命較短,即便Flender、SEW產品也有壽命僅兩三年,因此更新非常頻繁。從市場容量來看,中小型齒輪箱占主導地位,市場空間占70%以上,其價格從幾千元到10萬元不等,而大型齒輪箱價值幾十萬到百萬元,單價則高達6-7萬/噸(主要針對國外產品,國內部分產品也接近這一價格),在機械產品中,屬價值量非常高的產品。從競爭格局來看,高端產品以SEW和Flender為主,但國內產品正在逐步打入這一領域,像國內冶金齒輪箱品質最高的幾家公司東力傳動、鄭州機械研究所及南高齒,大功率重載齒輪箱及部分模塊化高精產品已具有較強的性價比優勢,正在進口替代進程之中。
起重機增長平緩,產品拓展是關鍵。煉鋼和煉鐵用到的大型起重機(起重量300噸以上),國內市場基本屬于太重天下。而下游環節如冷軋和熱軋用到的中小型起重機,競爭較為均衡,太重新上了中小起重機的生產線,其水平和大起處在同一水平,產品品質及市場份額領先于其它中小企業。但由于起重機是耐用資本品,壽命達二十年以上,更新改造需求少(僅為部分零部件,如轉筒、減速機及車輪),需求主要來自于新增投資。
軋煅設備。其需求特性類似于起重機。從產品線來看,涵蓋產品較多,包括開卷機、軋機、卷取機及工藝輥,但大部分屬耐用品,僅工藝輥更換頻繁些。
受累于技術升級、油膜軸承市場趨于萎縮。油膜軸承也屬耐用品,壽命10年以上,更新改造需求小(每年更新需求占總需求不到1/10),出了問題也可以修復。該產品目前主要用于熱軋(為支撐輥配套),在冷軋環節,已經基本不用油膜軸承,而改用通用軸承(進口SKF、FAG)。油膜軸承屬滑動軸承,而通用軸承用到的是滾動軸承,結構更簡單,技術更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