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跳轉到正文內容

物聯網點燃硬件板塊 引領信息革命方向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24日 09:27  通信信息報

  本報記者   林劍

  近日,“物聯網”概念在股市受到熱捧,橫空出世的“物聯網”概念紅透了股市的半邊天,與“物聯網”相關產業芯片設計、感應器、射頻識別等企業股票連續多日漲停,有的股票甚至已經走出了6個漲停板。一個“物聯網”,攪得股市熱血沸騰。“物聯網”這個生僻的名詞一時間也變得眾人皆知。

  “物聯網”創造智慧地球

  “傳感網”在國際上通稱“物聯網”(I.T,Internet of Things ),即把所有物品通過射頻識別等信息傳感設備與互聯網連接起來,實現智能化識別和管理;是繼計算機、互聯網與移動通信網之后的又一次信息產業浪潮,是一個全新的技術領域。

  中國在“物聯網”發展進程中起步較早,研發水平領先。《國家中長期科學與技術發展規劃(2006—2020年)》和“新一代寬帶移動無線通信網”重大專項中均將傳感網列入重點研究領域。傳感器網絡標準工作組組長、上海微系統所副所長劉海濤表示,我國的技術研發水平已處于世界前列。中科院早在10年前就啟動了傳感網研究,先后投入數億元,目前,中國與德國、美國、英國、韓國等國一起,成為國際標準制定的主要國家。

  國外方面,奧巴馬就任美國總統后,對IBM首席執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的“智慧地球”概念(建議政府投資新一代的智慧型基礎設施)給予了積極的回應并上升至美國的國家戰略,在世界范圍內引起轟動。該戰略認為IT產業下一階段的任務是把新一代IT技術充分運用在各行各業之中,具體地說,就是把感應器嵌入和裝備到電網、鐵路、橋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統、大壩、油氣管道等各種物體中,并且被普遍連接,形成“物聯網”。此外,日本、韓國等也分別提出“U-Japan”、“U-Korea”戰略。

  萬億“物聯網”浪潮來襲

  “傳感器網絡標準工作組成立大會暨‘感知中國’高峰論壇”近日在北京舉行,這標志著傳感器網絡標準工作組正式成立,工作組未來將積極開展傳感網標準制訂工作,深度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旨在通過標準化為產業發展奠定堅實技術基礎。另據媒體報道,工信部相關負責人透露,目前,我國傳感網標準體系已形成初步框架,向國際標準化組織提交的多項標準提案被采納,傳感網標準化工作已經取得積極進展。

  目前,我國傳感網標準體系已形成初步框架,向國際標準化組織提交的多項標準提案被采納。8月7日,溫家寶總理在無錫考察中科院無錫高新微納傳感網工程技術研發中心時曾表示,至少三件事情可以盡快去做,一是把傳感系統和3G中的TD技術結合起來;二是在國家重大科技專項中,加快推進傳感網發展;三是盡快建立中國的傳感信心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國”。并指出,要早一點謀劃未來,早一點攻破傳感網核心技術,要依靠科技和人才,占領科技和經濟發展制高點,保證我國具有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中央領導人的關注,企業的推動,政府部門的重視和支持,“物聯網”立刻成為了人們眼中的“紅人”。于是,“繼互聯網之后下一個萬億級的信息技術產業”的說法就誕生了。國家信息化咨詢委員會委員、著名信息化專家高新民非常自信地預言:“未來10年內,頂多十幾年的時間,‘物聯網’一定會像現在互聯網一樣高度普及。”據預測,到2011年,內嵌芯片、傳感器、無線射頻的“智能物件”可能超過1萬億個。它們在人類上網同時,也能通過“物聯網”相互感知、交換信息。據美國權威咨詢機構forrester預測,到2020年,世界上物物互聯的業務,跟人與人通信的業務相比,將達到30比1,因此,“物聯網”被稱為是下一個萬億元級的通信業務。

  引領新信息革命

  在我國通信領域,電信運營商也在積極推進“物聯網”。中國移動早在2006年就建成了集團M2M平臺,研發了無線傳感應用協議、終端標準規范等一系列技術規范和標準,提出了成熟的網絡架構,并實現了與TD的融合;該標準得到了國家重大創新專項工作的支持。中國移動總裁王建宙日前在臺灣發表演講時也對“物聯網”理念進行了闡述,并表示“物聯網”將會成為中國移動未來的發展重點,將會邀請臺灣生產RFID、傳感器和條形碼的廠商和中國移動合作。

  美國咨詢研究機構Forrester預測,到2020年,全球物物互聯的業務與現有的人人互聯業務之比將達到301。根據預測,到2035年前后,我國的傳感網終端將達到數千億個;到2050年,傳感器將在生活中無處不在。目前,無錫傳感網中心的傳感器產品已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和上海世博會被成功應用,首批價值1500萬元的傳感安全防護設備也銷售成功。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登錄名: 密碼: 快速注冊新用戶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