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證券 > 銀監會發布次級債新規 > 正文
事件
近日,銀監會下發資本計算的征求意見稿,其中市場比較關注的主要是銀行次級債交叉持有的資本全額扣除問題。市場的擔憂主要有幾方面,一是銀行體系的后續放貸能力,二是銀行體系的融資壓力,三是次級債轉讓可能帶來的債券市場波動。
評論
對此,我們的看法如下:
1、該措施對于信貸有所影響,但基本可控。
判斷依據主要有三個:
1)在經濟回暖基礎尚不牢固之前,銀監會似乎沒有理由最終出臺足以改變整個信貸環境的措施,銀監會更多是希望在信貸整體能夠支持經濟的情況下,進一步夯實銀行體系的抗風險能力,這是我們的總體判斷;2)由于國有銀行資本金問題不大,本次影響主要在于中小銀行,扣除資本較為充足的中信銀行,其他可能受影響的股份制銀行上半年人民幣貸款占比約為15%,按照下半年2.5萬億新增貸款計算,則最大影響約為3750億(3750 =2.5*15%,即假設政策嚴厲得足以使這6家銀行不再放貸,當然,可能性較小);3)根據銀監會的調查,銀行間交叉持有的次級債大概2000億,由于次級債基本由大銀行持有,我們不妨假設全部由上市銀行持有,按照6家(扣除中信)上市股份制銀行相對于上市銀行17%的資產占比推算,對這6家銀行資本的影響大約340億(340 = 2000*17%,即假設持有次級債的比例與其資產的比例一致),按10%充足率計算,影響最終的潛在放貸能力3400億。或者,更為謹慎的,假設大銀行60%-70%的持有占比,則影響最終的潛在放貸能力6000-8000億;4)可能的對沖因素:向非銀行機構轉讓持有的次級債,將信貸業務作為理財產品轉移到表外。
2、股份制銀行融資壓力有所上升,但總體可控。
壓力上升來自于:
1)時間方面,有融資計劃的銀行,可能盡量加快進度,爭取年底或明年初完成;
2)額度方面,如按上面的假設推算,股份制銀行可能增加融資額度340億。
可控的原因在于:
1)持有次級債較多的大銀行核心資本充足率很高,沒有股權融資壓力;2)資本壓力較大的股份制銀行,可將持有的次級債轉讓給保險等非銀行機構,釋放資本,而大銀行普遍較高的資本,降低了短期轉讓次級債的壓力,從而使得股份制銀行以相對合理的價格進行轉讓成為可能,換言之,340億的資本扣除,未必需要向A股市場傳遞;3)大部分有融資計劃的股份制銀行,方案已基本明確,深發展向平安定向增發100億左右,浦發向機構定向增發150億左右,招行向原有股東配售150-180億,民生計劃H股上市募集200億左右。不確定的有兩點:一是興業和華夏的融資計劃和進度,二是前面幾家銀行的融資額度有可能擴大(但如前面所說,壓力可控,因為這些銀行可以通過轉讓次級債的方式釋放資本,而未必一定要加大股權融資)
3、次級債的轉讓應不至于帶來債券市場的大幅波動
如上面所述,銀行間市場交叉持有次級債規模大致2000億,如果短時間內向市場拋售,確實可能帶來債券市場的較大波動。不過:1)由于大行資本壓力不大,短時內大幅折價拋售的可能性較小;2)我們判斷,銀監會可能會給予一定的過渡期,即短時內有必要轉讓以釋放資本的股份制銀行,也有一定的時間可以爭取以相對合理的價格進行轉讓。換言之,我們認為,次級債的轉讓,對于債券市場的沖擊也不至于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