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昨日在市場傳言監管層將嚴格限制銀行次級債補充附屬資本的打擊下,銀行股普遍大幅下跌。
本文將以問答形式對以上傳言的真實性、背景及影響作一簡要分析。
分析1、昨日銀行股大幅下跌,遠遠跑輸大盤,主要原因是什么?
Q:昨日銀行股普遍跌幅在2%以上,而兩市大盤飄紅,主要影響因素在于市場傳言:監管層將嚴格限制次級債計入附屬資本。
其實,我們昨日在晨會上曾給以點評,認為該傳言對銀行股影響有限。
但市場傳言產生了很大的噪音,給銀行股的實際走勢帶來較大的負面影響。歸納起來,市場上該傳言有以下幾個版本:
(1)銀行所發行次級債不得計入附屬資本,即全部扣除,屬極端類。
(2)銀行次級債計入附屬資本占核心資本的比例上限由50%下調至20%。
(3)銀行交叉持有的次級債全部或折扣扣除。
以上三種版本的傳言,在市場上產生了很負面的理解,一旦該措施實施,將使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明顯下降。
2、管理層限制次級債計入附屬資本的真實意圖是什么?
我們認為,監管層此時若出臺限制次級債計入附屬資本的措施,絕非要將銀行置于絕境,也不是要故意制造出一批“資本充足率不達標”的銀行。其意圖有三:
(1)降低銀行系統風險。目前銀行所發次級債有相當部分在銀行系統內認購,銀行相互持有次級債導致銀行系統抵御風險的能力并未提高,風險并未分散到銀行系統外。
(2)對銀行信貸投放過快進行微調。即通過資本充足率這一中間變量促使銀行節省資本,適當放緩信貸投放速度。
(3)減緩或分散銀行次級債的集中發行。近期許多商業銀行由于資本消耗快,利率低等原因發行或計劃發行大量的次級債。此時監管層出臺相應措施就是想舒緩銀行次級債的集中發行。
3、如何解讀監管層限制次級債計入銀行附屬資本的具體措施?
監管層既想限制銀行次級債,又不至于餡銀行于困境。其結果就只能從增量入手。即對商業銀行新發行的次級債實行新辦法——將銀行交叉持有的次級債從附屬資本中扣除;或適當降低次級債計入附屬資本的比例上限。另外,為了平穩過渡,監管層應當給一個過渡期。
如此將促使銀行將次級債發行到銀行系統外,而隨著時間推移,原來位于銀行系統內認購的次級債逐步到期。監管層的意圖最終平穩順利實現。
4、為什么說將次級債完全排除在附屬資本外的可能性不大呢?
首先,銀監會剛剛公布的《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計算指引》(第三次征求意見稿),明確規定銀行的長期次級債可以計入附屬資本,但比例不得超過核心資本的50%。監管層不至于自相矛盾。
其次,從國際橫向比較看,歐美許多國家創造了眾多的資本工具來滿足銀行所想要的資本,而我國銀行的資本計量是非常謹慎的。如果能使銀行次級債發行對象全部轉移到銀行系統外,我國銀行的資本計量應當是非常健康的,沒必要走向另一個極端。
5、監管層可能出臺的限制銀行次級債的相關措施對銀行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根據前面分析,監管層推出的措施應該是新事新辦法,不追溯過去;而且有可能給一定的過渡期,這樣對銀行現有資本充足率格局幾乎沒有什么影響。可能的影響在于,銀行未來發行次級債的難度略有增加,因為它需要全部到銀行系統外尋找認購對象。
作最壞的設想,假設上市銀行的附屬資本全部由次級債構成(個別有混合債),且其中有一半為銀行系統內認購;若采取追溯過去法,則14家上市銀行中浦發、民生、深發展的資本充足率將低于8%(分別為7.05%、7.91%、6.93%),招行、華夏低于10%。不過,浦發、深發展已有增發方案,因此,其總體影響也有限(參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