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中澳兩國政府就“力拓間諜案”的雙邊交涉不斷升級。7月14日,此前態度謹慎的澳大利亞總理陸克文(Kevin Rudd)在首都堪培拉接受媒體采訪時首次明確表示將盡可能提高此案的交涉級別。
評論
鐵礦石談判背景:升溫的中國需求與惡化的貿易條件促使政府介入
隨中國工業化進程的加速,我國大宗原物料的進口量呈現不斷攀升的態勢,中國需求占每年全球原物料新增需求的比例升至50%以上;同時中國對原物料的進口依存度也在不斷攀升,鐵礦石的進口依存度達到60%以上,原油的進口依存度達到55%。
中國原材料消費額的迅猛增長導致兩方面的潛在困擾:
首先,中國需求推動大宗商品價格持續而快速增長,卻導致我國的貿易條件不斷惡化,即我國的綜合出口價格相對進口價格的比值持續走低。一方面使我國在購買同等數量的進口商品特別是大宗商品時,需支付更多的用于出口的制成品;另一方面意味著我國內部產業鏈的整體利潤率在縮減。
其次,由于我國對原材料的進口依存度不斷攀升,對于我國這樣人均資源保有量相對貧乏的國家,保持進口資源的穩定與可持續性成為基于國家利益的最迫切任務。
國內制造產業鏈利潤的縮減直接削減了中國政府的稅收及國企上繳利潤收入,進口資源的穩定性更是涉及國家安全的頭等問題。做為利益相關者的中國政府有動力首先去維護進口資源價格的穩定,其次引導資金參股收購海外資源,做為解決資源問題的最有效途徑。
歷年鐵礦石談判失利原因:1對多
中國作為目前全球最大的鐵礦石進口國,其需求量占全球海運鐵礦石量的半數之多,已具備了議價能力,但歷年談判結果不盡如人意,我們認為主要是因為鐵礦石需求方的利益不一致所導致的。
做為鐵礦石供應方的三大礦山,提高礦石價格是他們唯一的利益訴求,取向高度一致。
做為鐵礦石需求方的鋼鐵企業,利益卻存在不一致性:
首先是中方與日韓的利益不一致。由于主要消耗礦石的品類不同,日韓更有動力去降低塊礦價格而在中國主要消耗的粉礦價格上做出讓步;同時由于在礦山占有更高股權投資,日韓與礦山存在一定程度利益的相關性。
其次是中方內部大型與中小型鋼鐵廠利益的不一致性。由于國內目前尚存在對于中小鋼鐵廠的進口配額歧視,使礦石談判價格與中小鋼廠的利益關聯度不高;同時對于大型鋼廠而言,爭取更高的進口配額卻成為相較礦石價格的更迫切考量。供需雙方1對多的談判格局是導致歷次談判失利的直接原因。
政府介入導致談判格局發生根本性逆轉
中澳兩國政府就“力拓間諜案”的雙邊交涉不斷升級是一個信號,標志著礦石談判已上升至中澳政府的層級,談判格局已悄然由“1對多”轉變為“1對1”。
依前述,資源問題重要性不斷上升,中國政府在談判中具有了更大的利益訴求,我們因此對目前仍在進行中的礦石談判調升預期的樂觀程度。
對談判結局的幾點預測
1。對于目前仍在進行中的新一年度礦石長協價格談判的最終結果,我們認為隨談判的博弈雙方自企業間上升至雙邊政府層級,談判格局正在發生根本逆轉,礦石長協價格降幅超出市場預期的可能性在凸現,長協礦用量占比高的大型鋼廠將因此受益。
2。更為重要的對于未來長期礦石談判價格的展望,我們認為隨談判格局的扭轉,中國因素主導談判走勢的局面已可期待,未來鐵礦石長協價格有可能出現系統性下降。
3。如我們所論述,礦石價格只是政府利益訴求的一個方向,對于海外資源的掌控可能是政府更為看重的部分。類同于中鋁參股力拓的資源收購案例將在未來更為頻繁發生,同時收購成功概率將會提升。中國數家大型鋼鐵集團將可能受益于未來在礦山收購上的斬獲。
4。中國政府將致力于整頓目前較為混亂且明顯歧視中小鋼鐵企業的鐵礦石進口市場,以肅清國內鋼鐵企業在礦石談判中的利益不一致性。雖然我們擔憂大型鋼鐵集團做為鐵礦石現存貿易格局的既得利益者缺乏整肅動力,因而難以判斷在礦石進口配額上將發生何種變革。但大型鋼鐵集團在礦石套利中的高額利潤必然會被削弱。
對上市公司的影響
當前談判中鐵礦石長協價格的可能超預期下降及未來長協價格的系統性下降將明顯利好于上市鋼鐵企業,特別是長協礦使用比例高的如寶鋼、唐鋼、濟鋼、馬鋼、邯鋼、武鋼等企業;國內數家大型鋼鐵集團未來可能在政府指導下,更為積極的拓展海外礦山的收購行動,以獲取更為穩定的資源供給,分享更為高額的上游礦山壟斷利潤。
中國政府對目前較為混亂鐵礦石進口市場的整肅將影響部分大型鋼鐵集團在礦石套利中的利潤所得,短期內為利空因素。但我們認為這將迫使之前受益的鋼鐵公司將精力集中于企業長期發展戰略的規劃與核心競爭能力的建設,而不再將企業利潤依賴于輕易的資源套利所得,避免“荷蘭病”的發生。長期看利好于這些鋼鐵企業的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