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證券 > 時隔一年滬指再上3000點 > 正文
報告摘要
去年四季度以來政府刺激經濟的措施中,加大負債規模、提升杠桿水平居于關鍵地位。本輪經濟重新啟動的核心是一個包括政府、企業、居民等多個經濟部門在內的共同加杠桿過程。國內各個部門較低的負債水平是能夠以加杠桿刺激經濟的前提,也保障了當前經濟經歷的杠桿化過程具備了較強的可持續性。
而在整個加杠桿過程中,商業銀行居于核心地位,銀行的貸款以及債券等生息資產規模迅速擴張。在繼續享有相對穩定息差的格局下,整體經濟的杠桿化就直接意味著銀行業利潤的擴張。
盡管國內銀行業常常被指謫享有過高的利潤,但實際上這只是當前國內經濟分配制度的一部分。企業整體盈利在GDP中的份額超過30%,這也使得國內企業利潤與利息費用之比僅僅是與美國制造業企業相當,企業并沒有出現畸形的高財務負擔。就與實體經濟其他部門的對比而言,銀行業利潤確實具備進一步擴張的空間。
從多數國家的經驗來看,銀行業利潤增長的根本還是在于實體經濟的平穩較快增長。OECD國家在1980-2007年間銀行業整體的凈利息收入增速與名義GDP增速表現出較強的相關性,大踏步恢復的經濟增長為銀行業息差收入增速提供了最為有力的保障。
板塊相對估值的顯著優勢、國際資本流入對大市值板塊的推動以及港股比價效應的積極影響,都是推動銀行走勢的驅動因素。下半年銀行業走勢強于市場的條件比較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