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四季度以來,全國電力需求增速出現迅速下滑,作為火電行業最具代表性公司的華能國際,下屬電廠機組利用率亦不可避免的受到影響。根據華能國際公告的全年發電量計算,2008年全年境內火電機組利用率約5400小時左右,好于全國平均水平(約4911小時)。
2009年,華能國際機組利用率變動趨勢難以獨立于整個行業之外,我們初步判斷下降5%左右。根據測算,2008年,華能國際煤炭成本占境內火電業務總成本的比重已由2007年的70%上升至接近78%,導致業績對煤炭價格變動極為敏感——2008年10月之后的煤價下跌周期中,亦將顯著受益。
經過2008年兩次電價調整(外加新投機組平均電價高于存量機組),華能國際2009年平均含稅電價約0.413元/千瓦時。但華能國際電價仍然低于機組集中于華東或廣東的電力公司,這也是為何合同煤價上漲70甚至80元/噸,對于華能國際業績的意義與對華東、華南電力公司的意義不可同日而語,進而導致在2009年的重點電煤談判過程中,南方發電公司對定額的煤炭價格上漲的承受能力好于五大集團。
按照我們的中性預測,2009年華能國際綜合單位電量燃煤成本將較2008年下降10%左右,結合2008年的兩次電價上調及2009年利用率下滑預期,我們預計公司2009年每股收益為0.28元(上述燃料成本下降15%的樂觀預期下,2009年每股收益為0.43元)。
同樣存在兩個風險。由于重點合同電煤價格尚未最終確定,目前包括華能國際的實際控制人華能集團在內的五大發電集團,一季度重點合同電煤的結算價格仍充滿不確定性;另外2008年11、12月份儲備的大量高價燃煤主要在2009 年1、2月份消化,以上兩點可能導致五大集團下屬上市公司乃至其他火電公司在今年一季度的業績低于預期。
—國泰君安王威《華能國際:一季度業績取決于合同煤結算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