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跳轉到正文內容

農業:旱情對09年小麥產量或有重大影響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06日 10:52  頂點財經

  平安證券 李鏡池

  事項

  據農業部農情調度,截至2月2日,河南、安徽、山東、河北、山西、甘肅、陜西等主產省小麥受旱1.41億畝,其中嚴重受旱5320多萬畝,分別比去年同期增加1.32億畝和5240萬畝。

  主要觀點

  1、旱情特點:歷史罕見

  此次干旱持續時間之長、受旱范圍之廣、受旱程度之重均為歷史罕見,主要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秋冬連旱,受旱程度重。冬小麥播種出苗以來,華北、黃淮、西北、江淮等地已經3個多月未見有效降水,較常年同期減少7-9成,部分地區降水偏少已接近或突破歷史極值,北方麥區遭遇了多年罕見的秋冬連旱。目前,華北、黃淮、江淮、江漢等地普遍達到中到重度干旱,部分地區達到特重程度。據主產省農業部門調查,由于長時間無有效降雨,加之大風天氣較多,土壤失墑嚴重,北方麥區大面積出現3-10厘米干土層,旱情仍在持續發展。

  旱凍疊加。在旱情持續發展的同時,去年12月初以來,冷空氣活動頻繁,出現多次大范圍降溫過程,尤其是1月20日-25日,我國大部分地區受到寒潮襲擊,降溫幅度達8℃-12℃,局部地區達17℃-20℃,加劇了旱情影響。

  或出現冬春連旱。據預測,2月份華北、黃淮大部、江南東南部降水較常年同期偏少2-5成,華北中南部、黃淮大部旱情還將進一步發展,一些地區將出現冬春連旱。嚴重旱情已經影響了小麥的正常生長發育進程,嚴重影響次生根生長,造成地上營養體發育不良。

  2、范圍影響近40%,主產區受災。小麥在中國黑龍江、內蒙古和西北種植春小麥,于春天3~4月播種,7~8月成熟,生育期約100天左右;在遼東、華北、新疆南部、陜西、長江流域各省及華南一帶栽種冬小麥,秋季8~12月播種,翌年5~7月成熟,生育期300天左右,其中我國以冬小麥種植為主,占產量的80%以上。我國小麥分布廣,各地都有種植,由于各地自然條件不同,形成明顯的不同種植區。20世紀80年代以來,以《中國小麥品種及其系譜》的區劃為基礎,全國小麥種植區劃分為東北春麥、北部春麥、西北春麥、新疆冬春麥、青藏春冬麥、北部冬麥、黃淮冬麥、長江中下游冬麥、西南冬麥以及華南冬麥10個麥區。

  2008年,我國小麥產量為1.09億噸,2007年我國小麥的播種面積為3.56億畝,此次小麥的干旱面積相當于全國小麥播種面積的近40%。從區位看,此次旱情主要影響的是黃淮、北部、長江中下游種植的冬小麥。

  黃淮冬麥區:全區小麥面積及總產量分別占全國麥田面積和總產量的45%及48%左右,約為全區糧食作物種植面積的44%,小麥單產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是我國小麥主要產區。包括山東全部,河南省大部(信陽地區除外),河北中南部,江蘇、安徽淮北地區,陜西關中平原地區,山西西南部以及甘肅天水地區。年降水量580~860毫米,小麥生育期降水量152~287毫米,多雨年份基本可滿足小麥生育需要,但偏北地區常因雨量分布不均或年際間變異而發生旱害。全區水資源比較豐富,可以發展灌溉。

  北部冬麥區:全區麥田面積和總產量分別為全國的9%及6%左右,約為本區糧食作物種植面積的31%,小麥平均單產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包括河北省長城以南,山西中部和東南部,陜西省長城以南的北部地區,遼寧省遼東半島以及寧夏南部,甘肅隴東地區和北京、天津兩市。年降水量440~660毫米,多集中在夏、秋季,7月至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44%左右。小麥生育期降水量143~215毫米。易發旱災,春旱尤甚。

  長江中下游冬麥區:全區小麥面積約為全國麥田總面積的11.7%,總產量約為全國的15%,單位面積產量高,為全國務麥區之冠,但省際間發展極不平衡。其中產量最高的為江蘇省,而江西全省以及湖南省西南部則為低產區。包括江蘇、安徽、湖北、湖南各省大部,上海市與浙江、江西全部以及河南省信陽地區。全區水資源豐富。

  3、敏感性分析。與過去年份相比,今年黃淮、長江中下游冬麥區出現大面積的旱情是少見的,其中黃淮小麥區是我國小麥的主產區,產量占到了全國總產量的近一半,兩產區的單產水平都高于全國平均,因此,此次旱情對我國全年的小麥生產或有重大的影響。根據以往經驗,受旱嚴重地區小麥收成通常會下降兩成,因此,按目前受災的程度估算,受旱區減產幅度可能在13%左右,即使進一步惡化,損失也應該會控制在20%以內。目前,我們很難對旱情的影響程度做準確的預計,按目前受災面積占比40%,災區產量占比約43%,對旱災的影響進行敏感性分析。

    相關專題:

    旱情嚴重威脅小麥生產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