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羅諾
對于銀行股來說,或許這個冬天比以往的時候更冷一些,而銀行股的寒冷也使本已稍顯暖意的新年股市再次增添了幾許寒意。
在早前遭受機構投資者集體拋售后的A股市場銀行板塊,近期又不得不承受來自于另一群投資者的減持壓力。
1月8日,繼前一交易日大盤翻綠后,再次下跌45.83點,報收于1878.18點。與前一交易日相同的是,領跌的除了因為3G牌照的發放而被認為利好兌現的通信板塊外,銀行板塊的再次集體變臉,成為當日大盤重挫的主力軍。
至1月7日前,已經連續翻紅兩日的銀行板塊沒有繼續其上升的動力,據大智慧數據顯示,1月7日,銀行板塊指數以2860.6點低開,報收于2825.13點,下跌4.64%。當日變臉的主因被認為來自于一則建設銀行官方網站上的消息:2009年1月7日,美國銀行宣布將出售所持中國建設銀行H股56.2億股。
1月8日,銀行板塊指數以2953.25點開盤,最終仍以2909.29點報收,下跌3.54%,同日,在2008年底剛剛遭受戰略投資者瑞銀拋售37億股的中國銀行再次遭遇股東減持。
雖然目前國內商業銀行在2009年上半年盈利空間將會明顯收窄,但“外資股東大量拋售解禁銀行股的動力并不在于此。”光大證券銀行業分析師金麟告訴記者,其中原因更大一部分在于這些外資銀行或機構的內因,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拋售的壓力或將越來越大。
金融危機后遺癥
金融危機的爆發似乎在剎那間攪亂了國際金融秩序。
“由于中國的金融體制與國外接軌并不緊密,故對中國的直接傷害并不大。”北京大學副校長海聞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
“而外資股東大量拋售中資銀行股,則是此次金融危機留給中國股市的后遺癥之一。”金麟告訴記者,此次外資股東大量減持中資銀行股份的原因大致分為如下兩種情況。
一是國外金融機構的戰略投資部署由于受金融危機的影響進行了調整或收縮。金麟指出,大量的外國金融機構都是以戰略投資者身份入股,其入股的目的既是看中了斯時中國市場的金融前景,“其參股中資銀行后,對其在華開展有關業務和有關金融層面的合作都有很大的幫助。”
“但隨著金融危機的爆發,很多金融機構開始力求自保,全球發展的戰略不得不因時發生改變,而其在華的業務也面臨全面的收縮甚至退出。”金麟告訴記者,在這樣的情況下,作為戰略投資者就會自然選擇退出。
另外,同樣是由于金融危機的影響,目前中資銀行的外資戰略投資者們大多數已身陷困境,急需資金來維護自身的運轉。之前在2008年底解禁當日即拋售中國銀行37億股H股的瑞銀則顯然屬于后者。
據悉,2008年12月30日當日,共有15家機構投資者從瑞士銀行手中接盤其持有了三年的33.78億股中國銀行H股,據此,瑞士銀行共套現8.08億美元。據中國銀行2006年首次公開募股(IPO)的募股說明書顯示,瑞士銀行2005年以4.916億美元收購了上述股份。
按此計算,瑞士銀行該部分股權投資,三年時間共獲利3.164億美元,收益約64%。“從此收益率上來看,其獲利很低。”某券商研究員指出,目前中國銀行H股的價位處于歷史低位,而瑞士銀行悉數拋售,魄力之大估計是其流動性很緊張。
2005年瑞銀進入中行時,意在與中行在投資銀行業務等方面展開合作,中行也希望能夠學習瑞銀在財富管理和私人銀行業務方面的經驗。但據記者了解到,目前中行和瑞銀基本沒有戰略合作項目。
事實上,處境艱難的瑞銀拋售手中持有的中資銀行股份來籌措資金以補充流動性的可能性也早在市場預料之中。
而于1月7日拋售建設銀行56億股H股的美國銀行,在上述拋售完成后,其持股比例將為16.6%,但仍為建設銀行H股第二大股東。
“從美國銀行目前的財務狀況和持股成本看,存在進一步減持的可能。”渤海證券銀行業分析師張繼袖指出,美國銀行歷次投資建行的總成本約120億美元,此次出售后,投資成本變為92億美元,單位成本進一步降低為0.235美元/股,而H股1月7日收盤價報4.06港元/股。
雖然目前眾多外資戰略投資者所拋售的大部分為H股,但其拋售后,對港股股價承受的壓力也同時間接令A股承受壓力。以美國銀行為例,張繼袖指出,雖然其接盤者將接受120天的禁售期約束,但買家可以通過做空建行H股以鎖定利潤,從而對股價造成更大的壓力。
外資銀行拋售中資H股調查 |
你認為目前建行和中行的H股是否有投資價值? 有 沒有 不好說 你怎么看外資入股中國商業銀行? 好事,引入國際先進管理制度 壞事,投機掙錢為主 不好說 |
相關報道: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