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雪婷/文
如果說宏觀環境的內外交困是紡織企業大量倒閉的外在原因,紡織行業自身結構的失衡則是紡織業窘況的內在痼疾。
對于中國紡織企業而言,2008無疑是最難熬的一年。
上半年,美元貶值,勞動力成本上升,國內銀根緊縮,紡織企業利潤空間被大幅壓縮甚至虧本,企業大量倒閉。下半年,幸存下來的紡織企業則面臨金融危機下外需不足的煎熬,半停產、停產、倒閉,成為紡織企業2008年生存的常態。
如果說宏觀環境的內外交困是紡織企業大量倒閉的外在原因,紡織行業自身結構的失衡則是紡織業窘況的內在痼疾。
據紡織行業協會統計,2007年前11個月全行業利潤率為3.87%,而大于平均利潤率的企業僅為三分之一,三分之二的企業利潤率僅為0.61%。2008年以來,90%以上的利潤由行業三分之一的企業貢獻,而三分之二的企業利潤進一步下降。從這個意義上說,一些紡織企業的倒閉也是行業自身調整的需要。
不過,紡織行業中小企業的大量倒閉則意味著失業率的攀升,在全國“保增長保就業”的基調下,紡織業自然成為政策扶住對象之一。
2008年7月31日,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聯合下發通知,上調部分紡織品、服裝出口退稅率,幅度從11%上調至13%——這個幅度雖然低于市場的普遍預期,但畢竟意味著國家干預的出手。
很快,兩個月后,10月21日,第二次上調出口退稅率的政策又出臺了,這次的政策是從11月1日起,將部分紡織品、服裝出口退稅率提高到14%。
在3個月內連續兩次提高出口退稅率的舉措是史無前例的,這也說明中國紡織服裝出口和盈利能力的下滑超出管理當局的預期。
緊接著,在11月17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又確定了促進輕紡工業健康發展的6項政策措施,其中措施之一就是繼續適當提高紡織品、服裝和部分輕工產品出口退稅率,清理和取消涉及輕紡企業的各種不合理收費。
市場普遍預期,鑒于紡織服裝行業出口和利潤總額增速快速下滑的趨勢短期內不會扭轉,國家仍有進一步提高整個行業出口退稅率的動力和空間,紡織品行業出口退稅率將上調3個百分點至17%。
似乎是轉折的曙光
就在中國政府積極救助紡織業的同時,三季度國際金融形勢也悄然發生了變化。美元指數一改2008年以來的頹勢,進入主動升值通道。12月,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更是連續貶值,同時由于美元的升值,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也連續下跌,這似乎對出口紡織企業來說是極其利好的。
但事實也并非如此。進入三季度,在紡織行業中,以石油產品為原料的化纖原料及產品價格出現大幅下降,如國內聚酯PTA均價在6月底時還在9600元/噸左右,到9月底已經降至 7200元/噸,滌綸短纖均價也隨之由6月底的11900元/噸降至9月的約10000元/噸,降幅超過15%。
產品的大幅降價使化纖企業的庫存產品和原料采購訂單遭受巨額虧損。同時,化纖產品價格因原料大幅波動而大幅下降,引發化纖企業對庫存產品的恐慌,使得市場上出現了輪番降價銷售的現象,造成了競爭秩序的混亂。
分析人士指出,美元目前的升值狀態是不具有可持續性的。一方面,美國政府已經啟動了大規模的金融救援計劃,數千億美元的資金正在分批注入金融市場,美元的供應量正在不斷地增加。另一方面,通過降息刺激國內消費和投資增長也將是美國在恢復經濟的過程中必不可少的調控手段。隨著這一系列措施的逐步實行,美元的流動性必將有所恢復,美元的幣值也將逐漸低于目前的水平,而長期看,人民幣將保持升值態勢。
政府不斷加碼政策,正面效應不可否認,但扶持政策只是手段和加速器,最終行業何時回暖,還要看內、外部需求的何時復蘇。對于紡織企業來說依賴政策,靠天吃飯并不足以解困救紓。
莫測的前景
中國紡織行業長期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自主創新能力弱,中高端產品比重小,低端產品產能過剩,環境污染嚴重。
即便是扶持紡織企業幾次上調出口退稅率,政府也沒有偏離促進產業結構升級的努力方向。譬如,粘膠纖維屬于高耗能高污染行業,2007年將出口退稅率下調到5%后,此次上調出口退稅率的名單中就不見蹤影,在紡織纖維及織物中,只有部分產品上調,對于低端過剩產能仍無扶持政策。
中國紡織品服裝綜合價格仍明顯低于全球和主要競爭國家。2008年歐盟取消中國數量設限,前9個月中國出口歐盟15國增長33.6%,市場份額超過35%。2008年1-8月中國出口美國紡織服裝平均價格僅為全球和印度的83%和82%,過去17年中,中國出口美國紡織服裝增長了8倍。因此,中國紡織品市場份額提高能有效抵御全球需求放緩帶來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