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銀行股:被強烈壓抑的那頭金牛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02日 10:03 華夏時報
本報記者 寧國強 "牛兒還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卻不知道哪兒去了。" 2008年的第一個月,來自太平洋那邊的風險,席卷了全球股市,中國也沒能幸免。那叫牛市的股指低下了它高昂了兩年多的頭,同時,各類先知先覺的投資者也少見了蹤影。據報道稱,多數投資者已經半倉操作,而資金規模最大的公募基金群,有跡象和消息表明又在開始新一輪減倉-建倉的操作。 但一個難以忽略的事實是,和中國眾多優秀的上市公司一樣,2007年銀行股的年報仍將精彩。 銀行股遭遇暴跌 在14家上市銀行中,股價仍在30元以上區間的,只有4家。而10元至20元之間的有6家,10元以下的有4家。其中被市場懷疑在美國次債危機中損失最大的中國銀行,其市盈率(TTM)已經只有24倍,股價只有5元多,成為了市盈率最低、股價最低的一只銀行股。 雖然傳聞巨虧,但中國銀行于1月29日發布澄清公告稱,他們仍將保持在去年的業績基礎之上有所增長。 可此前一份比較有威望的業內雜志的一篇報道認為,中國銀行在美國次債危機爆發之中,至少損失60億美金。在稍后的消息中,有媒體降低了中國銀行損失的估計。其實無論中國銀行到底虧損了多少,但是目前的跡象表明,站在中國銀行背后的超級大股東輕易地抹平了其在海外的投資損失。 事實上,根據高盛的報告,截至去年8月,中國銀行投資于MBS(美國抵押支持債券)的資金約90億美元,高盛估計評級為A級或以上。如果根據三季報數據來測算中行年末的次按狀況,在經過增提減值準備后,中行持有次按類資產的總值為79.47億美元,其中MBS賬面價值為74.51億美元,CDO賬面價值為4.96億美元,分別只占中行全部證券投資總額的2.86%和0.19%。 另外,有人宣稱,從同業拆借利率一度達到13%看,中國銀行業的錢可能有點緊。 但是雷曼兄弟公司的高級經濟學家孫明春說:“那是打新股惹的禍。3%的超額準備金率意味著銀行體系的流動性依然很寬松。” 市場下跌超預期 北京大學金融系副教授呂隨啟認為,中國金融基本健康,中國經濟仍在高速發展,但中國股市過度調整,下跌幅度遠超出預期。 呂教授認為:“漲跌本是市場常態,即使沒有外部因素,在持續上漲之后,股票市場進行相應的調整也是正常的,可問題在于外部綜合因素的影響,過分加大了這種調整的深度。” 呂教授將市場導致市場超跌的原因歸于五個看點:一是美國次債危機的蔓延,針對美聯儲的減息,又存在是否低于市場預期的矛盾,導致市場憂心忡忡;二是法國興業銀行巨虧事件,加深了這次危機在歐洲的擴散,導致亞洲難以獨善其身;三是2007年,中國股市暴漲、過高過快,自身也有調整的要求,但是在國際外部因素的影響下,這次調整超出了預期;四是股指期貨遲遲不推出,導致權重股價值無法體現,多方做多意愿不強。據最近的報道稱,有相當投資者都半倉操作,很多基金也在完成了拋售之后,等待和正在重新建倉、調倉;五是從緊的貨幣政策,若結合現在的市場情況和變化,很可能難以持久,而需要適時調整。 在呂教授看來,如果中國股市再深幅調整的話,那必然威脅到實體經濟的安全和利益。那時就不是市場自身可以應付的事情,而是有了必須政府救市的深層次利益原因。 事實上,以金融銀行為核心的中國實體經濟的處境與行走于冰峰之上的西方金融系統被廣泛認為,正處于冰火兩重天。 除了少數兩家在美國買債券的大銀行可能會遭受相當程度的損失外,先前有分析師特別指出,諸如招商銀行這樣的銀行因為沒有購買美國的債券,根本就不該考慮次債危機的因素。 甚至于更為激進的市場觀點認為,西方金融業的損失是中國金融業的機遇。而最初發表這個看法的是次債危機最初爆發之時的《華爾街日報》。 關于中國銀行業的普遍業績較之前年有較大幅度增長,是市場早有預期的,但是年報目前卻還沒有公布。 但若以招行為例,其業績預報也顯示,該行2007年報業績增長1.1倍以上,公司運行一切正常。 招商銀行作為中國銀行業新生力量的代表,其業績和高速發展擴張的歷史一直是中國經濟眾多奇跡中最耀眼的一顆明星。 有人或許會問,諸如招商銀行這樣循規蹈矩從來不到美國惹禍的銀行,又有著優良的業績和前景,憑什么隨著八竿子打不著的美國同行下跌?顯然這是缺乏道理的。 新浪財經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