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丹陽無奈金盆洗手 旗下基金全部清盤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8日 07:39 證券日報·創業周刊
在2003-2005年熊市之間取得輝煌證券投資收益的我國著名私募基金赤子之心的掌門人趙丹陽在2008年新年到來之際宣告“金盆洗手”,退出股市江湖,將旗下基金全部清盤,其理由簡潔明了,目前的股市無股可投。 1月2日,中國證監會發布2008年一號文件,把打擊非法證券投資活動列為今年首項重頭工作,中國證監會同時宣布了對證券市場上名聞遐邇的寧波“漲停板敢死隊”的原主力成員之一周建明的處罰決定。 1月9日,在2006-2007年證券市場上喧鬧一時的“帶頭大哥777”的當事人,在長春市出庭受審,為其所犯下的非法證券投資咨詢活動買單。 08私募 重生向左 沉淪向右 在2008年新年伊始的20天內,中國私募基金市場上便發生了如此之多驚心動魄的事件,讓從事私募基金市場的人士無不感受到西伯利亞寒流吹來的“陣陣”寒意。如果說原先身處私募基金市場漩渦的人士只是感到“這個殺手有點冷”的話,那么現在對于國內諸多私募基金的掌門人來說,“是走還是留”的確成為擺在他們面前一道難解的“哥德巴赫猜想”。 自2005年管理層啟動股改以來,中國股市迎來了“歷史上最牛的大牛市”,尤其是在2007年的3月至4月,平均每天新開戶入市的股民數達到了30萬戶。據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統計數據顯示,2007年滬深兩市新增A股開戶數達到了3422萬戶,是2006年全年新增開戶數總和308.35萬戶的11倍之多。如此之多對證券投資知識還處于“掃盲”階段的新股民蜂擁入市,既為股市增添了眾多的新鮮血液,也因其對證券投資知識的無知導致了后市其對所謂“證券投資高手”的崇拜,也為私募基金在中國證券市場上的迅速發育成長培養了良好的土壤。 從管理層的初衷來看,“大力培育合規的機構投資者”是管理層在這一波大牛市中一直倡導的一個方向與戰略。也正是在這種發展戰略意圖的引領下,我國負責證券投資基金的基金管理公司達到了59家,基金公司旗下擁有的基金達115只,管理著超過3萬億元的龐大基民資產。在牛市的雨露滋潤下,這些基金的面值從熊市時期的平均0.5元上漲到了如今的3元附近(考慮了其分紅派現后的面值),對廣大參與證券投資基金的基民來說,應該來說是收獲頗豐。 據理柏統計顯示,2007年國內股票型、進取混合型、靈活混合型、平衡混合型基金全部錄得大幅盈利,分別上漲137.66%、124.96%、115.55%、100.25%。公募基金凈值增長率超過去年上證指數96.67%的增長率。其中有96只基金業績翻番,第一名華夏精選的收益率高達212.9%,創出歷史單年度最高收益率。2007年在公募基金取得大面積的投資收益之后,其良好的示范效應也引起了眾多民間證券投資高手的濃厚興趣,這些民間高手以區域根據地為依托,以“代客理財”開路,在區域內形成規模效應后,迅速向外發散擴展,以吸引更多的代客理財資金。不過,由于這些民間投資高手多是以個人身份出現,品牌形象不高,加以私募基金的“半地下”性質,缺乏相應的名分,為私募基金的擴張埋下障礙。也就在此時,一個對發展私募基金具有重大轉折性的事件發生了,那就是信托公司的出現。 信托公司在我國的歷史發展并不算短,只是在銀行業、保險業、證券業的迅速發展下,信托公司的定位和業務發展重點一直未能清晰,發展空間受到極大制約。私募基金業的興起,使得眾多苦于沒有業務“出口”的信托公司看到了新的希望和曙光。作為“受人之托,代人理財”的信托公司,其在發展私募基金業務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而一直尋求“陽光品牌”形象的私募基金也急于尋找一個良好的發展業務并能使眾多投資者認可的平臺。私募基金與信托公司可以說是“一拍即合,各取所需。” 私募基金信托式陽光化的探索始于2004年。當年2月,深圳赤子之心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趙丹陽與深圳國際信托投資公司、國泰君安(亞洲)合作,推出深國投·赤子之心(中國)集合資金信托。在信托公司平臺的支持下,一系列私募基金產品從“半地下”走到了地上,登堂入室,成為投資者尋求投資增值的新場所。在2007下半年公募基金發行放緩的情況下,私募機構借助牛市大肆擴張。據深國投和平安信托網站的公開數據,去年上半年兩家信托公司共發行了21只信托型私募基金,接近同期公募基金的24只,下半年的成立數超過30家。2007年共有76只私募信托產品存續,其中有63只為股票型信托私募。 目前,市面上共推出了348只證券投資信托類產品,其中深國投、平安信托共計推出101只,市場占比達29%,上國投與華寶信托共計推出65只,占比為18.7%,云南國投推出14只,占比為4%。而在這一方面,深圳國際信托公司可以稱得上是這一行業的佼佼者。 信托公司大量發行了私募基金信托產品,為包括“股神”林園在內的眾多民間證券投資高手找到了英雄用武之所,也給仰慕和追隨這些民間證券投資高手的投資者提供了新的選擇。由于私募基金具有經營體制寬泛、薪酬體系嚴明、人員機制靈活等特點,因此這些信托產品不僅吸引到了民間理財高手的紛紛加盟,也吸引了已經擔任公募基金經理的“明星”基金經理的眼球。在豐厚酬金的光環誘惑下,很多不滿足于公募基金薪酬待遇的“明星”基金經理們紛紛改投私募基金名下,他們利用自己昔日的“品牌”光輝形象大量推出以自己品牌命名的信托理財產品,從正在迅速擴大中的基金投資者市場中分一杯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的統計結果表明,從2006年1月至今,52家基金公司中共有98名基金經理離職,占基金經理總人數比率為30.15%,而個人發展空間不足和激勵機制不活是導致基金經理們紛紛掛冠而去的主要原因。 按理來說,由于私募基金經理的薪酬是與其基金業績相掛鉤,就是從私利的角度出發,這些私募基金的經理也該使盡渾身解數,把基金業績搞上去才算正經。況且這些基金經理本身也都是業內聞名的“投資高手”,管好私募基金應該不成問題。 不過,事物的發展往往是和人們的美好愿望相反的。2007年是中國股市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波牛市,滬市大盤的同比漲幅達到了96.67%,公募基金的高額投資回報也是大家有目共睹。但是,如果我們看看私募基金在這一年里所取得的業績,恐怕很難讓投資者興奮起來。 根據深國投和平安兩家信托公司網站的數據統計,11只成立滿一年的產品近一年的收益率只有81.35%,其中,僅有4只去年收益實現翻番。深國投·景林穩健表現最突出,收益率達到142%,深國投·億龍中國收益率為106.8%,平安價值投資一期收益率為102.8%,平安·曉揚中國機會一期為99%。另外7只收益率均在40%以上,明達投資旗下的深國投·明達二期收益率為89%,天馬資產旗下的深國投·天馬收益率為89.2%。近期公告即將清盤的深國投·赤子之心的投資收益率為42.84%,是成立滿一年陽光私募基金中表現最差的。去年2月有10只陽光私募成立,不過這些私募到年終的平均投資收益率為70%左右,同期滬深300指數上漲了110%多。其中平安·曉揚中國機會二期收益率為73.78%、深國投·林園收益率為51.24%,而深國投·赤子之心中國二期為21.33%。明星基金經理肖華主刀的尚誠投資是去年5·30之前成立的,深國投·尚誠收益率約61.02%。和深國投·尚誠同時推出的私募產品表現最好的是萬利富達,年終的收益率約85.92%。 數據顯示,在5·30之后,有49只陽光私募蜂擁成立,其中有7只陽光私募到年終披露的收益率為負數。在2007年里,私募基金在與公募基金爭奪投資者眼球的近身搏殺中為何敗下陣來,業績難如人意是其落敗的主要原因。為什么頭上帶有眾多“光環”的私募基金經理包括從公募基金經理轉投到私募基金門下的“明星”經理在掌管私募后業績會有如此大面積的“變臉”,原因何在? 缺乏團隊 孤掌難鳴 許多公募基金為了基金自身的品牌形象,往往會把其旗下的基金經理打造成“明星”。似乎正是由于這些所謂“明星”基金經理的點石成金,公募基金的業績才會如此豐碩。其實業內人士都知道,在公募基金內部,基金經理介入的作用是相當有限的。比如國內一家著名基金的股票投資流程15項環節中,基金經理只出現在其中一項環節上。盡管其掌握了買賣股票的大權,但買賣的股票要從股票池中挑選。而股票池中的股票是由一個團隊所挑選出來的。這些股票先是要經過基金公司的一個研發團隊進行研究分析,閱讀及分析所要投資上市公司的大量信息后完成初選,并經過基金公司到選定的具體上市公司進行相應調研后才能放入股票池。換而言之,公募基金的成功,一方面依賴于基金經理的果斷決策,而更多地是依賴于基金研發調研團隊在事前大量周密的調研及信息分析。反觀私募基金,盡管其也有研發團隊,但其更多的是依賴于基金經理個人的臨場發揮能力。俗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缺乏了信息分析以及研發團隊的有效支撐,再優秀的“明星”基金經理也成為了“短板效應”中的短板,沒法發揮出其應有的效用,投資業績不佳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政策不明 風險難控 在私募基金借道信托公司成功轉身后,由于管理層對私募基金的政策一直未能明朗,給私募基金的健康發展帶來隱憂。尤其是當私募基金在經營中出現虧損導致投資者投訴之后,其面臨的政策監管風險極大。與此同時,與公募基金相比,私募基金由于本身規模偏小,其在日常投資中的組合投資收益因此大受影響。這也是導致私募基金業績不佳的一大原因。一些私募基金為了提高投資收益,鋌而走險,重走“坐莊”的老路,更增添了其后市的經營風險。如近來在市場上風頭正勁的全聚德、金風科技等股票,雖然短線獲利頗豐,但也有可能成為監管層關注的靶子。畢竟來說,監管層不愿見到剛剛好轉起來的股市重回“坐莊”的老路。因此,私募基金要想取得較好的投資回報,還得多想想轍才行。 據用益信托工作室統計,2007年前11月,信托公司發行的集合理財產品(私募性質的信托產品)規模達到了963.2億元,而進入12月,不完全統計至少有20余只產品發行,用益負責人李旸說,“2007年12月份至少60億元,全年超過千億元無懸念。”對于這些已經成立的私募基金而言,前途雖然光明,道路依然曲折。向左走,還是向右走,成為私募基金掌門人一道怎么邁也邁不過的一道坎。 私募基金發展回顧 ●1993年-1995年:萌芽階段,這期間證券公司與大客戶逐漸形成了不規范的信托關系。 ●1996年-1998年:形成階段,此期間上市公司將閑置資金委托承銷商進行投資,眾多的咨詢顧問公司成為私募基金操盤手。 ●1999年-2000年:盲目發展階段,由于投資管理公司大熱,大量證券業的精英跳槽,憑著熟稔的專業知識,過硬的市場營銷,一呼百應。 ●2001年以后:逐步規范、調整階段,其操作策略由保本業務向集中投資策略的轉變,操作手法由跟莊做股到資金推動和價值發現相結合轉變。 ●中央財經大學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目前私募基金占投資者交易資金的比重達到30%—35%,資金總規模在6000到7000億元之間,整體規模超過公募基金一倍。 ●地區分布上,我國的私募資金又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廣州、遼寧和江蘇等地,但主體地域卻在動態演變。從2001年11月開始,廣州地區的交易量攀升很快,并已經超過上海、北京,形成“南強北弱”的格局。 但是中國的私募基金暫時難與國際接軌,主要原因是監管執行上的問題。 私募基金的主要運作方式有兩種 第一種是承諾保底,基金將保底資金交給出資人,相應的設定底線,如果跌破底線,自動終止操作,保底資金不退回。 第二種,接收帳號(即客戶只要把帳號給私募基金即可),如果跌破10%,客戶可自動終止約定,對于贏利達10%以上部分按照約定的比例進行分成,此種都是針對熟悉的客戶,還有就是大型企業單位。 私募基金發展的原因 私募基金發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與公募基金相比,私募基金具有以下優勢:私募基金面向少數特定的投資者,其投資目標可能更具有針對性,可根據客戶的特殊需求提供度身定做的投資服務產品;私募基金所需的各種手續和文件較少,受到的限制也較少,一般法規要求不如公募基金嚴格詳細,因而,更具有靈活性;在信息披露方面,私募基金不必像公募基金那樣定期披露詳細的投資組合,一般只需半年或一年內私下公布投資組合及收益即可,政府對其監管遠比公募基金寬松,因而它的投資更具有隱蔽性。筆者在調查過程中發現,證券公司對各類工作室的態度是:替客戶保守秘密,默許其存在,這為證券監管帶來一定的難度。另外,投資咨詢公司、信托投資公司等業務的開展也具有相當的隱蔽性。當然,我們注意到《證券投資基金法》中允許注冊資本不低于3億元人民幣的證券投資咨詢、信托資產管理公司作為基金的發起人,盡管還有金融從業經驗等多方面的限制,但這無疑給部分私募基金走出灰色地帶留出了空間。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