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啤酒行業:整合 啤酒行業的成熟之路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0日 10:34 頂點財經
平安證券 李鏡池 投資要點: 1、2002年至今,啤酒行業市場集中度增加,但速度有所減緩,目前屬于中(下)集中寡占階段。在此階段,市場競爭依然十分激烈,企業數目多,但已有所減少,已出現了個別具備規模實力、資本實力和品牌優勢的企業。 2、我國啤酒行業的目前的產業結構決定了啤酒行業高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的特點,尤其寡頭企業為攻占市場,增加市場份額,進入過去并不占優勢的市場區域,在建立分銷渠道、廣告投入等方面花費了大量的資金。 3、無論是以新建的方式還是并購的方式,啤酒行業的進入壁壘都比較高,市場的競爭者幾乎全是原有的國外啤酒企業或國內大的啤酒企業,競爭大多來源于啤酒行業內,新的進入者很少。 4、未來啤酒產量的增長將更多取決于居民最終消費的增長,和消費增長帶來的消費結構的變化。預計未來啤酒行業的產量增長速度不太可能出現像95年之前20%以上的高增長,行業整體的增長速度維持在8~15%的水平。5、對比美國成熟的啤酒市場,中美啤酒巨頭企業的毛利率與凈利潤率之間存在巨大的反差,我國啤酒企業的費用率非常高,企業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在營銷和管理上,尤其國內行業龍頭青島啤酒、燕京啤酒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在國內市場的擴張方面。 6、內資啤酒企業的產能擴張將主要依靠新建產能,一些小規模的落后產能將遭淘汰。同時,隨著經濟一體化的深入,國內有一定市場勢力、優勢品牌和銷售渠道的消費品企業的并購價值將享有越來越高的溢價。 7、產品結構在調整,步伐有所加快,行業盈利能力在改善。 8、在奧運營銷方面,青島啤酒、燕京啤酒占有先機,策略上青島更勝一籌。 9、面對成本上漲的行業危機,寡頭企業只是降低了盈利的增長速度,而小啤酒廠面對的則是生存問題,利潤空間被大幅擠壓,這樣的行業生存環境將更加有利于行業的整合。 10、我們認為,寡頭企業將更加看重成本上漲的行業整合機會,以搶占市場份額為第一戰略目標,加速市場的集中,而不是提高價格增加利潤的短期利益。對寡頭企業青啤、雪花、燕京來說,短期盈利能力會受到費用增加的侵蝕,大幅提升的可能性不大,業績的提升將主要來至于新增的產能和市場占有率的上升。 11、預計未來國內啤酒市場將形成全國性寡頭壟斷與區域、地方壟斷相結合的格局。 12、啤酒行業的龍頭公司在行業集中度上升的過程中能夠受益,但現階段盈利能力的提升有限,我們維持對啤酒行業“中性”的評級。 一、啤酒行業發展簡單回顧 回顧我國啤酒行業30年的成長歷程,我們認為大致經歷了產品導入、快速成長和趨向成熟三個發展階段。 啤酒行業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處于產品導入期,這一時期不論是消費群體的規模還是消費者對啤酒的接受程度都很低。 進入八十年代后,啤酒市場進入一個快速的成長期,啤酒的消費群體迅速擴大,消費者對啤酒的接受程度也越來越高。在啤酒行業由導入期轉向快速成長期后,作為當時的新興行業,發展迅速,利潤也很可觀。一時全國各地啤酒企業蜂擁而出,各地政府出于利稅考慮,大力興辦啤酒廠,并對當地市場進行保護,據不完全統計,僅20世紀80年代初,啤酒灌裝生產線就引進355條,糖化、制麥、過濾等設備也引進不少,到80年代末,全國出現了近一千家啤酒廠。進入90年代后,啤酒市場的需求增長開始放緩,新進入者大幅減少,企業數量趨于穩定。這一階段的啤酒產量和啤酒廠的數量都在快速的增加。 90年代中期后,啤酒市場的需求增長進一步放慢,行業內部競爭加劇,企業購并活動也日趨增加,企業數量開始穩步下降,從總體來看,產業集中度雖低但在提升,規模經濟效益遠未發揮出來。目前我國啤酒行業穩定增長,屬于趨向成熟的階段,其特點表現為整體增長速度趨向平穩,兼并收購增多,大量企業退出或被淘汰,企業數量減少,市場集中度增加。 二、啤酒行業市場結構的現狀分析 1、市場集中度較低,處于行業低盈利階段 對產業結構進行實證研究時,通常考察市場集中度、進入壁壘、規模經濟以及產品差異這四個極其重要的特征。貝恩(1968)運用絕對集中度指標對產業的競爭和壟斷程度進行了分類研究。根據前4位企業市場占有率(CR4)將集中類型分為六個等級:極高寡占型、高集中寡占型、中(上)集中寡占型、中(下)集中寡占型、低集中寡占型、原子型。 貝恩考察了原子型市場結構、存在持續性過度供給或過剩生產能力、績效較差的一些產業,如采煤、紡織、貿易等,并將這種市場結構的競爭歸結為“過度競爭”。貝恩總結了“過度競爭”的原子型市場結構三個基本因素:(1)企業數目過多,市場集中度低;(2)無障礙的過度進入,整個行業的產品過度供給和生產能力嚴重過剩;(3)退出障礙,企業從產業退出太慢以及依附于產業的勞動力流動性差。 我國啤酒行業市場結構的轉變:1996年我國啤酒生產前十名企業總產量306萬噸,占全國總產量的18.8%,最大的一家生產企業燕京啤酒產量為57.1萬噸,全國市場占有率僅為3.5%,前四位企業總產量僅占全國總產量的8.7%。而同期美國第一大啤酒公司AB公司的銷量已達1316.6萬噸,占全國市場的48.2%,美國前五大公司占全國市場的93.1%。 按貝恩的產業集中類型劃分,2002年以前,我國的啤酒行業一直處于原子型的狀態,市場集中度低,企業數目多、規模小,市場處于過度競爭狀態,而同期國外發達國家啤酒市場已進入了極高集中寡占階段,市場集中度極高。1998年~2002年是我國啤酒市場迅速整合的重要時期,主要得益于這一時期青島啤酒、燕京啤酒大量的兼并收購,收購了很多地方啤酒廠,市場集中度迅速提升,2002年我國啤酒市場結構進入了低集中寡頭階段。2002年至今,啤酒行業市場集中度繼續增加,但速度有所減緩,目前屬于中(下)集中寡占階段。在這一階段,市場競爭依然十分激烈,企業的數目多,但已有所減少,已出現了個別具備規模實力、資本實力和品牌優勢的企業。 第二梯隊的企業已有被收購的案例,如惠泉啤酒和藍劍啤酒,預計未來這一梯隊內企業還會有并購發生,并將成為左右市場格局的主要力量,當前的市場競爭也主要發生在第一梯隊與第二梯隊的企業之間。第三梯隊從整體來看,缺乏競爭力,在行業整合的浪潮中,將很可能被市場淘汰或被收購。 2、整體進入壁壘很高,局部進入壁壘也比較高 我國啤酒行業經過30年的發展,由當初的大量進入,高峰時多達1000多家,到目前的大幅減少,還剩500多家,啤酒行業的進入壁壘在發生變化。 我國啤酒行業主要的壁壘源: 規模經濟。大規模的經濟性表現為在一定時期內產品的單位成本隨總產量的增加而降低。在需要大量固定資產投入的發酵生產過程、灌裝過程中存在規模經濟,另外還存在于企業的整合成本中,一般業內認為,啤酒生產企業的最小經濟規模在20萬噸左右。 2006年,我國啤酒行業年產能超過100萬噸的有8家企業,產量共計2065.18萬噸,約占當年啤酒產量的57%,利稅總額共計101.79億元,占當年全行業利稅總額的62%,明顯高于產量占比,雖然不能直接說明規模上升成本下降,但也間接說明了在目前的發展階段,規模經濟在啤酒行業中普遍存在,具有規模優勢的企業,經濟效益要好。 資本需求。啤酒行業的設備投入、前期的廣告投入、啟動流動資金、通路和庫房占用的存貨都可能需要大量的資本。目前,新建一個20萬噸的啤酒廠需要投資大約4億元。 品牌知名度。青島、雪花、燕京啤酒在長期的市場推廣和競爭中,其產品特色、顧客服務、廣告被全國許多消費者所認知或接受,而珠江、藍劍、重慶、哈爾濱啤酒等在當地市場大量的投入,在當地的品牌認知度相當高。新的進入者要想消除原有顧客的忠誠,需要花費大量的資金,并且常常需要經歷一段時間。 分銷渠道。原有的啤酒企業在當地已占據了理想的分銷渠道,新的進入者必須通過壓價、廣告投入等方法促使分銷渠道接受其產品,而這些促銷方法的采用均降低了利潤。 政府政策。啤酒行業屬于競爭性行業,盡管政府開放較早,外資進入也較早,但啤酒公司大多由原來的國有企業改制而來,中央和地方政府對大型啤酒集團依然看重其控股地位,對外資的持股比例設有限制,如青啤等。另外,目前的節能減排政策,對排污的控制也加大了啤酒企業的資金需求。 從我國目前的啤酒市場結構分析,行業中的第一梯隊青島、雪花、燕京有明顯的規模優勢,品牌具有全國影響力,分銷渠道也是遍布全國,還有資本市場的支撐和政府的關注,新的企業要想進入這一梯隊,無論是新進入者還是現有的其他啤酒企業都很難望其項背。從局部市場來看,啤酒行業的進入壁壘也比較高,其主要壁壘是構建當地的分銷渠道、較多的資金需求、甚至當地政府的保護。 一個例證就是:國際資本看中了中國市場的巨大發展前景,曾經一度對中國啤酒業的投資熱情高漲,于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開始以直接投資設廠的方式進入中國,但是由于種種原因,國際資本在中國的發展并不成功,在與國內幾大啤酒企業的競爭中逐漸處于不利地位,很快在市場競爭中敗下陣來,2000年外資啤酒虧損面達到90%,眾多外資啤酒企業連年虧損后不得不黯然出場。 跨國啤酒企業在中國投資失利的原因有自持其品牌優勢而忽視基本的分銷渠道和中間批發環節,對當地啤酒的市場控制力估計不足,還有對國內啤酒市場的需求不清楚等。2002年開始,外資啤酒對中國市場進行了第二輪攻擊,這次吸取了直接建廠的教訓,采用間接進入的方式,通過控股、參股、并購等方式重新大規模進入中國市場,在一些區域市場占據了優勢,目前國內各大啤酒企業中除燕京外都有外資身影,且外資持股比例較高。 另外,1997年之后,青島啤酒也進行了快速的對外并購擴張,目前青島啤酒對外并購的企業數已達到了五十家左右。從1999年開始,燕京啤酒也走向了對外擴張,也主要采用的是并購方式,但并購的數量不及青啤,走的是強強聯合的道路,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燕啤與三孔、無名的合作,對廣西漓泉、福建惠泉的并購。 可見,我國啤酒市場的地域性很強,直接進入壁壘較高,加上并購也起到了消滅競爭對手的作用,因此,2006年之前我國主要啤酒企業爭奪市場,多采用的是“兼并為主新建為輔”的方式。但06年之后,由于并購成本的升高,青島、燕京、雪花等大的啤酒集團大多采用新建的方式進入當地市場。綜上,當啤酒行業集中度不斷提高,進入中(下)集中寡占階段后,無論是以新建的方式還是并購的方式,啤酒行業的進入壁壘都比較高,市場的競爭者幾乎全是原有的國外啤酒企業或國內大的啤酒企業,競爭大多來源于啤酒行業內,新的進入者很少。 3、品牌眾多、區域性強 我國啤酒行業品牌眾多、分散,全國性品牌主要是青島、雪花、燕京三個。從地域分布看,前三大啤酒企業在保證本埠市場的同時,都不同程度的進行了全國擴張,青島以山東為基地,并在華南、華東和陜西等地取得了不錯的戰績;華潤雪花從東北起家,靠并購擴張,在東北、四川、安徽和天津建立了根據地;燕京深耕于北京市場,在華北和福建、廣西和華中地區發展得不錯。全國各地基本都可以找到三大啤酒的影子,關鍵在于擴大在各個地區的市場份額,這才是決定他們成長速度的關鍵。 區域性品牌主要是第二梯隊企業的啤酒品牌,第一梯隊也控制了一些區域品牌,如福建市場主要是雪津、惠泉,廣西市場主要是漓泉,廣東市場主要是珠江,重慶市場主要是山城,四川市場主要是藍劍,等等。區域性品牌在當地有很高的市場滲透率,口感也比較適合當地消費者,在當地有較高的市場認知度。區域性龍頭企業被并購后,也往往保留了原有的品牌。 近年來,大的啤酒公司對旗下的眾多小品牌紛紛進行調整,使一些三線品牌逐漸從市場中消失。青島啤酒大力進行了“1+3”的品牌整合,將原先收購的小廠進行技術升級和改造,使之能夠生產三個副品牌之一的啤酒,甚至主品牌啤酒,用這四個品牌逐漸取代原來的小品牌。在各個區域推行“1+1”的品牌策略,以一個副品牌主攻當地的中低端啤酒市場,青島主品牌搶占當地高端啤酒市場。華潤雪花也對旗下的眾多小品牌進行了整合,以雪花取代了原有的許多地方小品牌,品牌逐漸統一。 從產品特點看,啤酒屬于大眾消費品,比較貼近老百姓日常生活,單價不高,更多依賴消費量。從行業整體的角度看,隨著人口自然增長率以及男性人口自然增長率的逐年減緩和我國啤酒市場的日趨成熟,我國啤酒行業未來增速將趨于平穩增長,未來啤酒產量的增長將更多取決于居民最終消費的增長,和消費增長帶來的消費結構的變化。另外,值得注意的是,2005年底,中國年人均消費啤酒已達24.4升,已接近世界平均水平的26升,這一數值雖和啤酒發達國家上百升的人均消費量相比還有很大的發展潛力,但已基本符合我國當前的經濟發展水平,這也意味著我國啤酒行業已走完了快速發展期,進入了一種趨于穩定增長、供大于求的階段。因此,我們預計未來啤酒行業的產量增長速度不太可能出現像95年之前20%以上的高增長,行業整體的增長速度應該在居民最終消費增長速度的上下波動,大體維持在8~15%的水平。 2、市場集中度將提升,市場正趨向成熟 目前我國啤酒行業在經歷了激烈的市場競爭和行業整合后,產業集中度發生了很大變化,企業數量從上世紀90年代的1000戶減少到500戶左右,行業龍頭企業的市場占有率逐年提高,2005年前10大企業占了61%的份額,前3大企業占了36%的份額,進入了區域寡頭壟斷時代。具有全國性的和區域性壟斷的啤酒企業的品牌、規模、資本優勢非常明顯,市場集中度還會進一步的提高。 雖然我國啤酒行業已具有一定的市場集中度,產量增長穩定,但仍屬于趨向成熟的市場,尚不屬于成熟啤酒市場。趨向成熟階段的特點表現為整體增長速度趨緩、趨穩定,兼并收購增多,大量企業退出或被淘汰,企業數量減少,市場占有率趨向集中。國際上成熟的啤酒市場,大都表現為寡頭競爭,2~3個超級巨頭會占據大多數的市場份額。我們認為,國內的啤酒行業在經過充分的國際競爭和國內結構資源重組后,也將沿著這條路線演化,同時,伴隨著集中度的提高,行業龍頭公司的增長速度會高于行業平均水平,企業的市場控制能力、議價能力會逐漸增強,利潤率提高。因此,從國外成熟市場的經驗看,我們預計未來三大啤酒企業的市場份額將逐步擴大,最終占到總市場的70~80%是正常水平。 比較中美的啤酒行業市場結構,美國的啤酒行業已進入了極高集中寡占階段,市場集中度相當高,行業發展緩慢,年增長率在1-2%左右,而我國的啤酒行業還處于中(下)集中寡占階段,市場集中度偏低,行業發展持續、穩定,企業數目在減少,行業內并購重組比較活躍。行業結構的差異,影響了行業的利潤水平和企業的生存、發展狀況。 從比較中發現,青島啤酒、燕京啤酒的毛利率水平均要明顯高于美國的AB公司,國內啤酒行業的毛利率水平也比較高,而青啤、燕啤的凈利潤率卻反而大大低于美國的AB公司,國內整體啤酒行業的凈利潤率也相當低。對比美國成熟的啤酒市場,中美啤酒巨頭企業的毛利率與凈利潤率之間的巨大反差,反映的是我國啤酒企業的費用率非常高,企業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在營銷和管理上,尤其行業龍頭青島啤酒,這也反映了國內的啤酒市場競爭相當激烈,大企業為搶占市場,爭奪市場份額,花費了大量的資金在營銷方面。另外,國內行業龍頭由于品牌、規模、渠道等方面的優勢,毛利潤率均明顯高于行業平均值,但凈利潤率卻與行業平均值相差不大,銷售和管理費用率高于行業值,尤其青島啤酒,也說明了國內行業龍頭青島啤酒、燕京啤酒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在國內市場的擴張方面。 從分析國內啤酒企業和行業平均值的變化趨勢可看出,毛利率在下降,銷售加管理的費用率在以比毛利率稍快的速度下降,凈利潤率在微幅上升,說明了:第一,國內啤酒市場競爭依然激烈,2005年開始的原材料成本的上升最終很少傳導到終端價格上,造成行業的毛利率下降,但對龍頭企業青島啤酒、燕京啤酒的影響不明顯,青啤和燕啤在消化成本上升的壓力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第二,在行業毛利率下降的情況下,行業的費用率也隨之下降,但龍頭企業借助其資金、規模等優勢,費用率不降反升,說明龍頭企業正在借機占領市場,擴大市場占有率;第三,當產業合理化發生時,一個低利潤時期不可避免,我國啤酒行業的市場集中度在上升的過程中,盈利情況在逐漸改善,市場在向成熟發展,但這一過程必定是以龍頭企業犧牲短期利益以搶占市場、提高市場集中度實現的,因此龍頭企業盈利情況的明顯改善應該發生在行業明顯改善之后,會滯后一段時間,而且這個改善過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會持續一段比較長的時間。 3、并購逐漸被產能擴張替代 前幾年,為了追求規模效應,爭奪市場資源,企業間的并購、聯合成為啤酒行業發展的重要特征,尤以青啤、燕啤、華潤的表現最為突出,青啤短短幾年并購企業近五十家,燕京控股、聯合企業約二十家,華潤麾下品牌達二十多家。 對于被并購的企業來說,獲得了先進的技術、管理以及資金,對于產品品質的提高以及通路運作上的發展都有很大的幫助,同時還獲得了強勢品牌的支撐作用。而對于并購企業來說,依靠并購地方性企業達到在區域中擴大品牌的影響力、提高市場占有率的目的。 但是最近兩年并購成本大幅上漲,青啤和燕啤均停止了對外的擴張,轉而以擴建產能等內生性的形式來進行發展。青啤06~07年預計擴建產能150萬噸,燕啤在原有460~470萬噸產能的基礎上以每年40~50萬噸的速度穩步擴張。而華潤的收購在2007年還在繼續。 最近兩年,行業內并購的數量大幅減少,主要原因有:一是值得并購的對象減少,盡管中國目前尚有500多家啤酒企業,但其中年產量少于5萬噸的小型企業占了80%,這些分散各地的地方性企業大多技術、設備、工藝落后,技術升級、改造的難度比較大,在當地的品牌影響力、通路鋪設和市場占有率一般;二是可并購對象的減少大幅增加了并購成本。2007年1月份,英博用高達58.86億元的價格并購雪津,創下了每萬千升6540萬元的天價,而相比之下,新建產能每萬千升的投資大約2000萬元。今后,內資啤酒企業的產能擴張將主要依靠新建產能,一些小規模的落后產能將遭淘汰。 同時,也說明了隨著經濟一體化的深入,國內有一定市場勢力、優勢品牌和銷售渠道的消費品企業的并購價值將越來越受到國際產業資本的挖掘,享有越來越高的溢價,這也可能引起國內資本市場對其估值的重新定位。 4、產品結構在調整,步伐有所加快,行業盈利能力在改善 對近幾年啤酒行業銷售收入和產量增長率進行分析,銷售收入的增長率一直高于產量增長率,說明行業內的產品結構在調整,正在擺脫原有的混亂的以量取勝的發展階段,單價高的產品所占的比重在提高,低價競爭逐漸向品牌競爭轉變,更加重視以品質求發展,產品結構逐漸向高檔化轉變,而且兩者之間的差距在擴大,也說明產品結構的調整步伐有所加快。 產品結構的調整主要包括四個方面:一是玻璃瓶啤酒小包裝化,以前640ML的玻璃啤酒瓶炸瓶比例高,存在較大安全隱患,行業協會一直提倡啤酒向“小瓶厚壁”發展,按照行業協會的目標,未來500ML將成為玻璃瓶啤酒包裝主流;二是罐裝啤酒比例上升,近兩年,罐裝啤酒產量增幅在15%,大于10%的產量增幅;三是高檔啤酒比例上升,比如純生、精品等新品種開發;四是麥芽濃度降低,各啤酒企業都在推廣“淡爽化”口味的啤酒,啤酒的麥芽濃度由此前的11-12度降低至9-10度。 對銷售收入和利潤總額的增長情況進行分析,最近幾年,銷售收入增長率保持比較穩定的狀態,由于費用率下降,行業利潤的增長率高于收入增長率,顯示出行業盈利能力有所提高,但是盈利能力增長速度在下降。 5、借助奧運提升品牌價值,啤酒消費的品牌化趨勢逐步形成 在奧運營銷方面,青島啤酒、燕京啤酒占有先機,策略上青島更勝一籌。2008年奧運會青島啤酒和燕京啤酒都成為了贊助商,百威啤酒是奧運會的全球合作伙伴,可見啤酒奧運營銷競爭之激烈,對啤酒企業來說,獲得奧運會贊助商資格對提升品牌價值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雪花雖未獲得贊助商資格,卻打起“非奧運營銷”的牌,打了奧運的擦邊球。 關于奧運,以及青島的奧運,青島啤酒的品牌主張是“激情成就夢想”,最近又推出“青島的、世界的”副口號。青島啤酒計劃以“奧運”營銷為主線,以“青島的、世界的”奧運口號,全面提升青島啤酒國際化形象,連續推出“奧運公民、夢想中國、奧運中國行、央視觀球論英雄、傾國傾城”等重拳,結合青啤在全國市場的通路促銷,基本確定了奧運營銷先鋒的地位。 燕京啤酒的品牌主張則是“清爽宜人”,燕京啤酒借用地利和關系網,在奧運營銷時將以贊助策略為主,輔助促銷推廣活動,將著力于保衛華北市場、提升自己品牌形象和地位,但涉及全國市場的營銷活動不多,這主要是受燕京產品在全國各地一直采用的主推各“區域強勢”品牌的推廣策略所限定。 華潤啤酒的品牌主張是“暢享成長”,以“勇闖天涯”系列概念來支持品牌主張,近期又提出了“奧運公民”奧運營銷主張。雪花以“啤酒愛好者的正式合作伙伴”的口號,來整合營銷奧運愛好人群,采取這個策略既是雪花無奈之舉也是聰明之舉,這種策略成功的關鍵是雪花能否有效的爭取奧運人群的眼球和內心。 四、對國內啤酒行業的判斷 1、成本壓力大,成本上漲助推行業整合 近兩年,國際大麥價格持續上漲,而我國啤酒大麥的進口依存度很高,據了解,我國啤酒大麥50%以上依靠進口,加上輔料、包裝、能源、運輸等環節的成本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啤酒行業的成本一直處于上升的趨勢中。在成本上升的過程中,具有規模、資本和品牌優勢的寡頭企業消化成本上升的能力顯然比地方啤酒企業尤其是年產能在10萬噸以下、規模小、管理層次低的啤酒生產企業強很多。面對成本上漲的行業危機,寡頭企業只是降低了盈利的增長速度,而小啤酒廠面對的則是生存問題,利潤空間被大幅擠壓,這樣的行業生存環境將更加有利于行業的整合。 從目前漲價的情況看,一線企業燕京和青啤也只是在部分品種或者部分市場漲價,且多在自己有較強控制力的產品領域或者市場區域內,如對價格不太敏感的高端消費市場或市場占有率比較高的區域市場,而并非全線漲價,這種局部的漲價不會影響到整體的競爭格局和市場競爭狀況,基本符合我們的判斷。此外,如果行業發展大體符合我們的判斷,根據我國啤酒行業目前的市場集中度值,未來幾年處于行業整合的中期,行業盈利能力還將處于比較低的階段,緩慢改善,而寡頭企業會繼續增大營銷投入,展開更大規模營銷,推出更多新產品,并借助奧運會的東風,擴大品牌影響力,搶占市場,因此,從整體來看,對于寡頭企業青啤、雪花、燕京來說,短期盈利能力會受到費用增加的侵蝕,大幅提升的可能性不大,業績的提升將主要來至于新增的產能和市場占有率的上升。 3、未來市場格局:全國性寡頭壟斷與區域、地方壟斷相結合 未來啤酒行業的企業數量會進一步減少,根據前面的三個梯隊的劃分,第一梯隊的市場占有率將進一步提升,形成全國性的布局,品牌具有全國影響力,第二梯隊的企業將繼續深耕于區域市場,在當地市場的占有率相當高,而第三梯隊的數量將大量減少,尤其年產10萬噸以下的小啤酒廠要么被并購,要么直接被市場淘汰。2007年11月召開的2007中國國際酒業及技術博覽會的高峰論壇上,中國釀酒工業協會理事長王延才表示,現在國內10萬千升以上的啤酒廠在增加,5萬到10萬千升的啤酒工廠在減少,啤酒企業的規模化趨勢日益明顯。因此,我們預計未來國內啤酒市場將形成全國性寡頭壟斷與區域、地方壟斷相結合的格局。 4、行業處在整合過程中,盈利能力的提升不是現階段的重點,維持“中性”評級 啤酒行業正處在整合過程中,在現階段對行業龍頭企業來說,市場份額的上升是現階段經營的重點,龍頭企業盈利情況的明顯改善應該發生在行業明顯改善之后,會滯后一段時間。公司在成本上升的壓力下可以在優勢區域進行提價,但是提價對消費量會有一定的影響,具體影響程度目前難以量化。啤酒行業的龍頭公司在行業集中度上升的過程中能夠受益,但現階段盈利能力的提升有限,我們維持對啤酒行業“中性”的評級。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