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軍工行業:2008年策略戰略投資航天航空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2日 14:34 頂點財經
國聯證券 韓星南 投資要點: 軍工行業作為一個國家長期的重點投入行業,聚集了一個國家最尖端的人才和技術,多先進的科學技術都是最先應用在軍事領域,一旦轉為民用,則具有很高的外部效益..航空航天工程牽扯面廣、產業鏈長、附加值高。 “十一五”規劃發展航天航空..政策導向催化軍工整合——《軍工企業股份制改造實施暫行辦法》..國際軍工巨頭通過并購重組整合產業、加速發展。 航空——軍轉民的第一步,能否打造中國的波音? 航天——值得期待 一、軍工——值得關注 軍工行業作為一個國家長期的重點投入行業,聚集了一個國家最尖端的人才和技術,很多先進的科學技術都是最先應用在軍事領域,一旦轉為民用,則具有很高的外部效益在利用軍工科研投入帶動經濟增長方面,美國有不少成功的例子。美國最重要的高新技術產業和關鍵的技術系統,幾乎都是在軍事需求帶動下產生和發展起來的。 核工業是在當年發展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下啟動的。 航天技術是在當年的“阿波羅登月計劃”推動下發展起來的。 計算機產業、信息產業是在當年需要計算導彈軌跡而發展起來的。 今天的因特網也是源于美國國防部原來為了抵御核進攻建立的Arpanet網。 今天的“GPS”,正是美國部署“星球大戰”計劃而開發的全球定位系統,當然中國也不乏國防科技促進經濟發展的實例。當年原子彈和氫彈的研制,為后來秦山、大亞灣兩座核電站的并網發電奠定了技術基礎。 二、航天航空——軍事的命脈 航空航天工程牽扯面廣、產業鏈長、附加值高。 二戰結束后軍用飛機的單價直線上升,二戰中生產一輛虎式坦克的工時相當于生產兩架Me109戰斗機,今天像M1A2SEP這樣信息化程度很高的主戰坦克價格尚在1000萬美元以下,采購量屢次削減的F-22若攤上研發費用單價將超過2億美元,而研制伊始就立足于降低采購成本的第四代戰斗機F-35,其單價樂觀估計仍會高達4500萬-6000萬美元。克虜伯和法本德國兩大軍事工業壟斷企業,在紐倫堡審判中被認定對戰爭負有責任,并在戰后被盟軍當局強行重組。克虜伯是老牌鋼鐵、造船和槍炮企業,法本則是當時德國乃至世界最大的化學工業康采恩。而到了今天,航空航天企業牢牢掌控著軍事工業的命脈,這成為了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尤其是美國軍事工業。 三、中國的航天航空產業規劃 1.國防科工委的“十一五”規劃 具體的奮斗目標是:提高高新技術武器裝備供給能力。科研生產能力和技術水平邁上新臺階,研制周期明顯縮短,效費比明顯提高;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國防專利數量大幅增長;提高軍民結合高技術產業發展能力。軍民結合產品占民品產值的比重進一步提高,全行業總收入年均增長15%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提高30點以上;進一步健全體制機制。建立健全“四個機制”,規范企業法人治理結構,科研院所改革取得明顯進展,基本形成適應武器裝備建設和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新體制新機制;培養造就一支素質優良、能打硬仗的隊伍。人才結構得到顯著優化,人才培養、使用和激勵機制健全。 3.政策導向催化軍工整合——《軍工企業股份制改造實施暫行辦法》 近日,國防科工委制定出臺了《軍工企業股份制改造實施暫行辦法》和《中介機構參與軍工企事業單位改制上市管理暫行規定》。根據辦法,政府鼓勵境內資本(指內資資本)以及有條件的允許外資參與軍工企業改制。尤其是允許國有控股的境內上市公司可以對國有控股的軍工企業實施整體或部分收購、重組,將對我國資本市場和上市公司帶來深刻的影響。 (1)軍工企業分類改制,國有控股企業可在境內資本市場融資 根據《暫行辦法》,軍工企業按照國有獨資(或國有全資)、國有絕對控股、國有相對控股、國有參股(含國有股全部退出)等四種類型實施改制。其中,國有獨資的軍工企業,應改制為一個或一個以上國有企業出資的有限責任公司,鼓勵兩個及兩個以上軍工集團公司(或其他國有企業)對其共同持股;國有絕對控股的軍工企業,鼓勵境內資本參與其改制,可以在境內資本市場融資;國有相對控股的軍工企業,鼓勵境內資本以及有條件的允許外資參與其改制,可以在境內資本市場融資,經批準可以到境外資本市場融資;國有參股的軍工企業,鼓勵采取多種形式、引入境內外資本參與其改制。 《暫行辦法》規定,軍工企業中的通用設備設施、非主業資產等,剝離出來后允許進行多種形式的改制。并且,鼓勵軍工企業之間或與其他企事業單位結合專業化重組進行改制。 (2)國有控股境內上市公司可收購重組軍企 根據《暫行辦法》規定,經國防科工委批準,國有控股的境內上市公司可以對國有控股的軍工企業實施整體或部分收購、重組。但是,上述收購、重組行為必須受到國防科工委的監管。同時,軍工企業整體或部分改制上市,及以其他方式進入上市公司的,還須編制軍工企業上市框架方案。 《暫行辦法》規定,軍工企業上市框架方案具體包括:公司上市的必要性和作用;上市的主要原則和目標;上市的基本情況;涉及的軍品任務、軍品科研生產能力、軍工設備設施、技術和人員等情況;上市過程及上市后需要對外披露信息、豁免披露信息的事項;上市后的各項保軍措施等。 同時,改制后企業承制軍品的道路已經“鋪平”,只須在公司章程中設定特別條款。具體包括,接受國家軍品訂貨,并保證國家軍品科研生產任務按規定的進度、質量和數量等要求順利完成等。 上市公司還須在章程中設定,“如發生重大收購行為,收購方獨立或與其他一致行動人合并持有上市公司5%(含)以上股份時,收購方應向國防科工委申報。未予申報的,其超出5%以上的股份,在軍品合同執行期內沒有表決權。” 四、國際軍工巨頭的發展經驗 1.洛克希德·馬丁(LMT) 圖1: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發展歷程 洛克希德·馬丁(LMT)是美國最大的綜合性武器制造商,一直以軍品聞名于世,但90年代后期以來,為了化解軍品比重過大的風險,公司通過大量的并購,使民品份額逐步從2000年的15%成長到32%以上,民品為整個公司的成長注入新的活力。 進入21世紀后LMT結合自身優勢,把IT領域作為其民品的主要發展方向。 2002年LMT并購了OAO,開始進入IT技術服務領域。 2003年并購ACS,在于繼續擴大公司在IT領域實力。同時收購orincon主要是看重其在防務與IT方面的技術能力,以增強C4ISR的業務能力與發展機會。 2004年公司剝離New skies、comsat general等衛星服務公司,主要在于這些企業已不符合公司戰略與財務要求。 2005年3月購并Sytex,主要是看中其IT解決方案,擴大民品范圍,增強系統集成能力。為了進入全球第二大的軍事市場,同年公司并購了兩家英國公司STASYS及INSYS,這兩家公司在網絡通信方面有著不錯的技術。 2006年并購Coherent公司主要是看中其在激光制導方面的技術實力。為了取得在RFID領域內的技術與專利。收購了SaviTechnology公司。 2.波音(BA) 作為LMT競爭對手,波音(BA)和LMT殊途同歸。BA一直以民用飛機的生產為主,軍品僅占15%左右。由于民用航空市場的波動較大,波音一直希望擴大其在軍用市場的份額。冷戰結束后,軍品市場的衰退,給波音利用其在民用市場的優勢來收購軍用業務創造了良機。 1996年,波音通過增發8.6億元美元的普通股,合并Rockwell的航空與防務部門,收購彌補了公司在軍品上的薄弱,使得BA向又邁進一步,而Rockwell則期望專注于自動化、半導體等業務。 1997年,BA以每股麥道獲得0.65股波音股票,換股的方式收購美國軍用航空巨頭麥道。麥道公司業務中軍品占比在85%以上,而波音民品占比在85%。并購是波音在擴大軍品的重要一步。 1998年,由于民用航空業逐漸衰退和空客的崛起,BA專注于消化麥道和擴大軍品業務,使得公司在行業的波動中維持了穩健的成長。 2006年,由于民用市場的復蘇和新興的業務的需要,公司通過并購,重新加快了在民用市場的擴張步伐。波音以17億美元,溢價27%,收購航空零部件及服務供應商Aviall,使公司擴大了在蘊含著巨大商機的航空服務市場的份額。 3.國際軍工巨頭LMT和波音目前如此強大主要經驗: 每當行業出現爆發性增長時期,都能努力抓住歷史機遇,通過各種手段來加快自身的發展速度,迅速把企業做大做強; 軍民結合。由于軍品的周期性較強,因此在獲得軍品超額利潤的同時,通過做大民品,一方面可以成分利用自身優勢,另一方面可以規避單一市場風險并可充分分享兩個市場的成長; 通過并購重組整合產業、加速發展。在進入一個新的領域或者加強自身比較薄弱的領域時,軍工巨頭一般通過并購重組的方式,從而迅速達成戰略目標。 五、航空——軍轉民的第一步,能否打造中國的波音? 1.中國航空軍工集團簡介 中國航空工業包括兩大主力軍,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和航空工業第二集團公司。他們承擔了軍用飛機、民用飛機和航空發動機、機載設備、武器火控系統的研制生產與銷售。目前,一航所屬企業主要研制戰斗機、轟炸機和運輸機;二航所屬企業主要研制攻擊機、直升機和運輸機。 (1)一航:中國一航在借助資本市場促進自身發展方面一直走在各大軍工集團的前列。從近期一航的規劃來看,它正在謀求從單純的實業經營向實業經營和資本運作并舉轉變。根據一航集團公布的目標,到2010年末期,計劃實現總收入1500億元,爭取進入世界500強;基本形成10大業務板塊,即防務、民機、動力、航電、機電、金融、重機、汽車、地產酒店、貿易零售和其他業務。中國一航近期在民機產業上進行了重大部署,其基本原則就是專業化整合、資本化運作和產業化發展。目前,中國一航的民機制造資產主要分布在西飛集團、上飛集團、沈飛集團和成飛集團。 (2)二航:中國二航作為中國航空工業的另一主力軍,是在原中國航空工業總公司所屬部分企事業單位基礎上組建的特大型國有企業,產品分為:直升機、運輸機、教練機、強擊機、通用飛機、無人駕駛飛行器等軍民用航空器和相關發動機、機載設備等航空產品;汽車、摩托車及其發動機、零配件;燃氣輪機、風力發電;紡織、制藥、醫療、環保設備及其它非航空產品;飛機租賃、通用航空服務、工程勘察設計、工程承包建設、房地產開發、中介服務等第三產業項目;航空產品、其他產品和技術進出口業務;航空產品和項目的國際合作、聯合研制生產;航空產品轉包生產、對外工程承包、招標投標、勞務輸出、境外帶料加工等業務。 表1:兩集團主要上市公司主營及注資情況: 2.民用飛機的春天即將到來 我國在民用飛機的開發方面起步雖然較晚,但是已取得重要進展。“新舟60”和ARJ-21支線飛機的生產為中國發展民用飛機的戰略走出了重要一步。 (1)首架支線國產飛機“新舟60”開始試運行:由西安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研制的新舟60飛機(英文縮寫為“MA60”)是以現代成熟技術為基礎,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經驗,研制出的滿足適航要求的新一代支線客機,也是按照我國最新適航標準CCAR--25部要求進行設計,生產和試飛的新型飛機。它在安全性、可靠性、舒適性、經濟性、維護性等方面已達到或接近當代世界同類先進支線客機的水平,但目前價格只有國際同類飛機的60%左右,競爭力卓越。通過改進,飛機將進一步提高機身的疲勞壽命、改善飛機駕駛環境、減輕駕駛員的勞動強度、增強飛機的裝飾效果和飛機舒適性、滿足特殊用戶對跨海飛行的需求,使飛機的整體性能達到國際同類產品先進水平。據預測,到2010年,新舟60飛機的國內市場需求將達到289-420架,累計交付量將超過100架。 (2)自主研制的首架ARJ21新支線飛機已在上海開始總裝:該支線飛機是由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等15家機構共同投資組建中航商用飛機有限公司負責ARJ21的研制和經營。ARJ-21支線飛機所瞄準的是支線航空市場最具備潛力的70座到110座的細分市場,我們預測ARJ-21仍然將在中國市場上呈強,原因是,設計制造方面則較主要競爭對手ERJ170和CRJ700型更加先進;在制造成本方面,通過國際招標的方式也比前兩者低大約10%左右,而且運營成本也較前兩者低,所以在未來中國支線飛機市場的競爭中,首先在價格上占得先機。另外ARJ-21稅收條件相比進口的國外支線飛機有較大優勢。 為了做大做強我國民用支線飛機,最近一航集團通過西飛國際非公開定向增發的方式實現資產注入和技術改造。本次技術改造項目如下: 從一航做大做強的決心來看,一航將通過一系列資本運作,將西安、沈陽和成都的民機制造力量整合在一起,形成“一航民用機基地”,負責整合民用機產業的生產和制造。同時,一航啟動下屬“中航商飛”在海外私募的工作,進而擬在海外資本市場實現首發上市。中航商飛主要負責民機的銷售,海外上市,與整合后的民機基地將遙相呼應。并且,一航將啟動對國外民機企業的并購工作,除了投標競購空客公司準備賣掉的6家企業外,一航還在尋求并購北美的企業。這樣通過一系列產業整合和資本運作,在未來幾年一航將最終形成強大的民機產業。我們有理由相信民用飛機的春天即將將到來。 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國內民用機得生產技術與國際航空巨頭還存在較大差距。中國目前的民機市場幾乎被波音、空客、龐巴迪和巴西航空等國外航空業巨頭所占據。雖然中國支線飛機研究取得重大突破,但是徹底改變國內支線飛機市場為外資公司占據的現狀還需要一段的時間。另外,由于我國目前仍然無法完成大型客機的研制,因此目前僅僅是大量參與國際航空轉包業務。即使是轉包業務,無論是參與深度還是業務量和日本航空企業都存在較大差距。但是我們相信通過一航二航進一步整合旗下得上市公司,將最終迎來國產民用飛機的春天。 3.關注重點上市公司 (1)西飛國際(000768): 西飛增發方案正式確立了公司作為集團整機資產整合平臺的地位,使公司未來有可能成為中國大飛機項目主要承擔者,公司未來5-10年的成長性將得到保證。西飛方案最大的亮點是和沈飛和成飛成立合資公司,這標志著西飛正式定位于整機生產,未來將持續整合中國航空工業的整機資產。大飛機項目,是資本市場的第一個大國家項目,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2)洪都航空(600316): 公司生產的教練機是國內唯一一家,占有國內全部市場。公司主營產品K8飛機具有先進的技術性能和多項創新技術,其綜合性能優于當前國際上同類教練機,在國際同類教練飛機中,具有很強的競爭力,在國際市場上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國際市場銷售勢頭。實施"大通航"戰略:公司以長江通航和沈陽通航兩個通航子公司為基地,構建一南一北、遙相呼應的戰略布局,迅速占領通用航空服務市場,加快公司通用航空服務產業發展,實現公司在通用航空領域制造和服務上下游產業鏈的配套,實現互助互動式發展,為公司"大通航"戰略奠定了基礎。 (3)中航光電(002179): 公司主要生產電連接器、光器件和線纜組件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并提供全面的連接器解決方案,是目前國內最大的軍用連接器制造企業,也是國內同行中規模最大的同時具備研制和生產光、電連接器的專業化企業,在光器件細分市場處于領先地位沒軍民結合、競爭優勢明顯。公司產品在軍品領域占據優勢地位,而在民品領域公司定位高端市場,在軍品民品領域具備優秀的客戶結構。民品領域代表客戶有中國航天、中國電子、中國船舶重工、中國兵器,而在民品領域公司的代表客戶有華為、中興、大唐移 動、諾基亞、摩托羅拉、EMERSON、FCI、Amphenol、ASTEC、SWICHTEC、國電南自、中海油服等優秀客戶。根據一航集團專業化整合的思路,公司可能成為一航集團資產整合的平臺(4)哈飛股份(600038): 公司實際控制人中國航空工業第二集團公司與空中客車公司簽署了關于建立合資復合材料制造中心的框架協議。公司與空中客車公司將共同在哈爾濱組件合資制造中心,生產A350XWB寬體飛機項目的復合材料零部件。預計在2008年初在哈爾濱首先設立一家獨立的實體,作為制造中心的載體,合資制造中心預計2009年初建立,其生產規模將與其所承擔的A350寬體飛機工作份額相匹配,并可能根據雙方未來的商業計劃有所擴大。復合材料在航空制造業的應用趨于廣泛,世界上大型飛機如波音787、空客380等機型的結構件復合材料的用量占到了40%-50%,先進直升機結構件復合材料用量甚至占到了80%以上。復合材料結構加工技術是公司的主要技術優勢之一,擁有國內最大的復合材料產品生產基地,具有國內領先、世界先進的復合材料設計、制造、檢測、實驗和技術體系。此次合作如果如期實施,在未來幾年將使公司在國際轉包業務方向有更大的發展,也為將來中國自主研制大型飛機積累經驗,為公司業績長期穩定的增長奠定基礎。 六、航天——值得期待 1.航天值得期待航天技術與空間探索不僅是人類拓展生存空間的需要,而且是衡量民族智慧、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也是確定一個國家國際地位的重要因素。 (1)中國的航天實踐 中國航天事業創建50多年來,衛星技術和載人航天技術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我國形成了返回式遙感衛星系列、“東方紅”通信廣播衛星系列、“風云”氣象衛星系列、“實踐”科學探測衛星系列、“資源”地球資源衛星系列、“北斗”導航定位衛星系列、海洋衛星系列等7個衛星系列,衛星的整體水平逐步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近5年來,我國在小衛星研制領域也取得了重要進展。 我國近年來的1100多種新材料中,八成是在空間技術的牽引下研制完成的,有1800多項空間技術成果已應用到國民經濟各個部門,有3000多家民用企業參與到載人航天的生產、研制中。中國航天技術對未來本國GDP究竟將發揮多大作用,還取決于相關產業民用化程度。 (2)航天產業收入輻射效應 據測算,航天產業的直接投入產出為1:2,而相關產業的帶動輻射在1:8-1:14之間,也就是說,在航天領域每投入1元錢將會產生8-14元的回報。 航空航天業最為發達的美國,其空間計劃已經為美國增值2萬億美元。 統計數據顯示,2000-2001年度,英國空間工業總收入有29億英鎊,法國大約有200億歐元,俄羅斯有9億美元。 根據國際航天商業委員會8月發布的《2005年航天產業現狀》調研報告統計:2004年全球航天產業來自商業服務和政府計劃的總收入達到1030億美元,預測到2010年將會超過1580億美元。更有專家預測,到2010年,全球商業航天活動的收入預計將達到5000億-6000億美元。 對于已跨入“航天精英俱樂部”里的中國,未來能在其中切多大一塊蛋糕,自然值得期待。 2.中國航天軍工集團簡介 (1)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源于1956年10月8日成立的國防部第五研究院,經過第七機械工業部、航天工業部、航空航天工業部、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的歷史沿革,經國務院批準,于1999年7月1日正式組建成立。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擁有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航天動力技術研究院、航天推進技術研究院、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四川航天技術研究院、中國航天時代電子公司、中國航天空氣動力技術研究院8個大型科研生產聯合體,中國長城工業總公司、中國航天工程咨詢中心以及若干直屬單位。 主要從事運載火箭、人造衛星、載人飛船和戰略、戰術導彈武器系統的研究、設計、生產和發射,專營國際商業衛星發射服務,具有大型系統工程管理的能力和經驗,長期以來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國防現代化建設和科學技術進步做出了卓越貢獻。以控股的若干境內外上市公司為代表的一批高新技術企業,主要從事衛星應用、信息技術、新材料與新能源、航天特種技術應用、汽車零部件及特種車輛等民用產品的研發生產,并逐步形成產業規模,呈現出生機勃勃的發展勢頭。 (2)中國航天科工集團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是國有特大型獨資企業,由中央直接管理。集團公司擁有7個研究院、2個科研生產基地以及若干科研生產企業和專業研究所,擁有6家上市公司,180多個成員單位,近10萬職工中,各類專業技術人員占40%集團公司以軍工生產,航天器、通信及電子設備、專用汽車及零部件、專用設備制造,航天工程及技術研究、服務等為主業。創建五十一年來,先后為國家提供了大量不同類型、性能先進的導彈武器系統,極大地提高了我國國防實力和部隊裝備水平;以成功發射“航天清華一號”衛星為標志,集團公司在微小衛星、固體運載火箭領域取得了長足發展;各類性能優良的航天產品成為長征運載火箭、載人航天工程和“嫦娥”探月工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以科技奧運工程、國家“金稅、金卡、金盾”工程為代表的高科技產品,對推動經濟建設、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發揮出了巨大的作用。 3.把握兩個機會 (1)軍工企業股份制改造帶來的整合機會 航天集團下屬軍工資產絕大部分不在目前市場上市公司中,目前上市公司中資產主要以民品為主,雖然股份制改革對于軍工已經有了政策底調,但是簡單的認為軍工集團將把上市公司作為其軍品業務整合的平臺似乎有些簡單。而這對于那些上市公司中已經有部分軍品的上市公司而言,由于其具有的資本市場的融資優勢,最近的也是最有可能的應該先是集團內部相關資源整合的平臺。 重點關注: 中國衛星(600118) 公司是我國唯一具備小衛星工程化研制生產能力的企業,在小衛星制造領域處于市場壟斷地位,公司擬收購大股東的衛星優質應用資產,包括CAST968平臺系列無形資產、航天恒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85.76%的股份和北京衛星信息工程研究所(503所)的衛星應用業務及相關資產。收購完成后,公司實力將進一步提升。公司小衛星業務的行業前景良好。 航天長峰(600855) 公司主營軍品和民品業務,是我國主要的國防信息安全產品供貨商和數字醫療設備制造企業之一。軍品方面公司主導產品包括紅外成像設備和專用計算機,其中紅外成像設備業務近幾年增長較快;民品方面主要包括醫療機械設備、機床與數控系統等。 公司大股東長峰集團承諾將不斷把科研成果(軍品業務)注入公司,并在適當的時機提高持股比例,確保對公司的相對控股地位,目前還沒有實現承諾。 (2)航天事業快速發展帶來的行業機會我國的航天事業的發展有目共睹,而航天產業的發展所需要的是中高端的航天零配件以及地面設施,由于航天產品的高技術性以及專用性,行業進入壁壘較高,利潤也非常豐厚, 這也為資本市場中本身從事相關產業的上市公司提供了穩定增長的利潤來源。 重點關注: 航天電器(002025) 航天電器是航天科工集團下屬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六一基地的唯一上市公司,基地承擔了大量航天產品的研制批產任務,為我國多個衛星、運載火箭、戰略戰術武器等航天、航空型號配套研制生產多項產品。作為運載火箭和“神舟”飛船的重要配套研制單位,基地承擔了電源、繼電器、電連接器、特種電機和電爆閥等幾大類數十個品種的研制任務,特別是在“神舟五號”和“神舟六號”飛船的成功發射中做出重要貢獻。 航天晨光(600501) 航天晨光連續幾次公告注入或托管集團公司資產,產品從原地面系統延伸至車載高科技動中通、伽利略項目,我們認為,公司將很大程度上承擔航天科工集團定向定位系統產業化的任務,在軍民兩用市場發揮更大的作用,公司有望成為航天科工集團車輛及相關產業的資產整合平臺。 火箭股份(600879) 公司是航天時代電子下屬唯一上市公司,公司下半年進入行業旺季,大部分的產品交付及收入確認將會發生,而部分收購資產(激光慣導項目、微電子產品生產線)有望在下半年開始貢獻利潤,全年業績完成預期的可能性較大。長期來看,火箭股份作為大股東中國航天時代電子公司的改制平臺并未改變,后續資本運作仍值得期待 (3)軍轉民——航天技術的經濟效應 據測算,航天產業的直接投入產出為1:2,而相關產業的帶動輻射在1:8-1:14之間,也就是說,在航天領域每投入1元錢將會產生8-14元的回報。 我國航天技術應用與民已經有一段時間的實踐,上市公司中軍轉民產品很多已經在市場上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航天技術強大的科研技術為企業的產品升級提供了堅實的后盾,我們看好相關軍轉民的上市公司,結各技術優勢以及發展前景,建議關注:航天晨光(特種車)、航天長蜂(醫療器械、數控機床,成像技術),航天信息(稅控系統)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