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不支持Flash
新浪財經

醫藥行業:醫療改革背景下行業整合加速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5日 10:35 頂點財經

  中銀國際 胡文洲

  新醫療改革致力于擴大醫療保險的覆蓋面、加大公共衛生的國家投入,制約醫藥行業發展的“以藥補醫”的歷史問題將逐漸解決,長期來看,醫藥行業面臨著市場擴大和競爭環境改善的機遇,評級為“優于大市”。

  我國原有的醫療衛生體系存在著國家投入不足、醫療服務體系以藥補醫、醫療保障體系覆蓋嚴重不足、藥品生產和流通體系競爭混亂等諸多問題,嚴重壓制了民眾的醫療需求,新一輪改革箭在弦上。

  新醫療改革以增加國家投入為著眼點,建立“低水平、廣覆蓋”的全民醫療衛生體系。雖然系統方案尚未出臺,但國家已經啟動了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擴大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同時加大對社區和鄉村醫療機構的公共衛生投入。

  新醫療改革將對醫藥行業產生深遠影響。一方面,醫保擴容和國家投入的加大將會擴大藥品的總需求量;另一方面,以藥補醫制度的逐漸消除,將從根本上改善醫藥企業的競爭環境,促進行業集中度提升。

  醫療改革的大背景下,投資主題眾多,包括醫療器械生產商、醫藥流通企業、疫苗和診斷試劑生產商、創新型處方藥生產企業、大型低價品牌普藥生產商、品牌中成藥和有資產注入預期的醫藥上市公司。我們認為在行業集中度加速提升的大趨勢下,其中的優勢企業值得關注。

  我們已覆蓋的上市公司中,恒瑞醫藥是我們西藥的首選,東阿阿膠和廣州藥業是中成藥的首選,同時我們維持對天士力云南白藥同仁堂科技優于大市的評級,以及對同仁堂同步大市的評級。

  投資摘要

  醫藥行業與醫療服務機構、醫療保障體系共同構成醫療衛生的基礎框架。醫療衛生改革就是對這三個體系不斷調整的過程。

  我國原有的醫療衛生體系存在著國家投入不足、醫療服務體系以藥補醫、醫療保障體系覆蓋嚴重不足、藥品生產和流通體系競爭混亂的問題,導致民眾看病難、看病貴。

  新醫療改革以增加國家投入為著眼點,目標是至2010年,建立一個低水平、廣覆蓋的醫療衛生體系。雖然醫療改革的方案尚未正式出臺,但國家已經開始了實質行動:醫療保障體系向低收入人群覆蓋,同時加強社區和基層醫療服務機構建設。未來,醫療改革方案還將對公立醫院的管理制度、基本藥物制度、國家公共衛生投入制度和醫保對醫療服務機構的監督制度等進行全方位的制度設計。

  雖然政府對新醫療改革的決心巨大,但我們認為,醫療改革是系統工程,涉及面廣,必將是一個不斷嘗試、改進、螺旋式推進的過程。同時,國家投入也是逐漸增加,以藥補醫制度的消除不可能一蹴而就。

  新醫療改革將對醫藥行業產生深遠影響。一方面,醫保制度的健全和國家投入的加大將會釋放民眾對醫療服務和藥品的需求,擴大藥品總需求量;另一方面,以藥補醫制度的逐漸消除,將會從根本上改善醫藥企業的競爭環境,日趨嚴格的監管環境和競爭環境將促使行業集中度提升,龍頭企業優勢日增。

  在此大背景下,我們認為,五大類型的企業將受益于新醫改。

  1.醫療器械生產企業:社區和鄉村醫療機構的建設必將以基礎設施和基本醫療設備的建設先行,因此,醫療器械企業將迎來一個采購高峰期。此類企業的上市公司數量較少,企業規模也較小,如萬東醫療新華醫療

  2.大型醫藥流通企業:社區和鄉村醫療機構的藥品配送是新醫改的一個關鍵環節,為了保障供給網絡,國家將選擇大型醫藥商業企業作為地區的主要配送商,如上市公司中的國藥股份上海醫藥南京醫藥、廣州藥業和一致藥業

  3.公共衛生預防保健類企業:疫苗生產企業將受益于國家計劃免疫范圍的擴大。此類上市公司有天壇生物科華生物達安基因等。

  4.在治療型藥品領域,面向不同終端市場的企業出現分化:

  a)高端處方藥——各大醫院:創新型企業將勝出。隨著醫療改革的深入,醫院今后將以重大疾病和疑難雜癥的治療為主。在此領域,不斷創新、不斷推出新產品是企業的競爭之道。我們預計這個領域是以外資企業和國內機制靈活的民營企業占主導地位。相關上市公司有恒瑞醫藥、華東醫藥和天士力等。

  b)低端處方藥——社區和鄉村醫療機構:大型低價品牌普藥企業將主導。醫療改革將促使低價品牌普藥的使用大大增加。在此領域,競爭的關鍵是品牌和低價,我們預計將以大型國有企業和少數民營企業占主導。

  相關上市公司有中國制藥、白云山、雙鶴藥業和廣州藥業等。

  c)非處方藥——連鎖藥店渠道:品牌中成藥企業將勝出。在這個領域,品牌和產品的定價能力十分關鍵。

  我們預計品牌中成藥企業,尤其是具備向藥用消費品和保健品領域拓展的品牌中藥企業,將在這個市場勝出。相關上市公司有東阿阿膠、云南白藥和同仁堂等。5.具有資產注入預期的企業。新政策環境將加速我國醫藥行業集中化的進程。醫藥企業間的兼并重組、資產注入成為趨勢,醫藥類上市公司中具有資產注入預期的有恒瑞醫藥、天壇生物、現代制藥、雙鶴藥業、同仁堂等。

  目前,我們覆蓋了7家醫藥類上市公司。

  恒瑞醫藥,創新型腫瘤藥物生產龍頭,我們看好腫瘤藥物市場的增長和公司向仿創藥企業的研究升級,首次評級為優于大市。

  東阿阿膠,幾乎壟斷阿膠的生產,具有突出的品牌和資源優勢,管理層調整策略,著力發展復方制劑的阿膠藥品和阿膠保健品兩大業務,品牌資源的潛力逐漸釋放,上調評級為優于大市。天士力,現代中藥的領軍企業,擁有連續多年列國內銷售額榜首的重磅產品復方丹參滴丸,新產品中藥粉針系列今年開始陸續上市,生物制藥引入外資合作,公司有望進入第二輪快速成長。維持優于大市的評級。

  廣州藥業,擁有眾多獨家中成藥品種,王老吉涼茶業務發展迅猛,其它中成藥業務穩健增長,醫藥商業在引入外資后將有質的提升,疫苗業務也將在明年進入收獲期,維持優于大市的評級。

  云南白藥,在止血活血、骨傷科市場擁有獨一無二的品牌資源,在現代化營銷理念和實踐方面也明顯優于同行,我們看好公司向藥用消費品領域的產品線延伸,維持優于大市的評級。

  同仁堂,中成藥第一品牌,品牌和產品資源是業內翹楚。但老字號需要新思路,主導產品增長放慢和毛利下滑是公司面臨的難題,公司正在努力通過以營銷改革為中心的企業內部改革探尋新的發展思路。看好該公司的長遠發展能力,短期維持同步大市的評級。

  同仁堂科技,同仁堂股份的子公司,雙方以生產不同的產品來避開競爭。與母公司共同擁有著品牌資源,也面臨類似的經營壓力,公司正努力通過營銷改革探尋新的發展思路。看好長期發展趨勢,維持優于大市的評級。

  醫藥行業是醫療衛生體系的重要一環

  醫藥行業是國家醫療衛生體系的重要一環,它與醫療服務體系、醫療保障體系共同構成了國家醫療衛生體系的基礎框架。

  其中,以各級醫院組成的醫療服務體系是醫療服務的供應方,它的經營效率、公平性和可及性直接影響了患者的醫療滿意度;同時,由于醫療服務的行業特點,醫生是處方藥使用的決定者,醫療服務體系在醫藥產業鏈上是藥品的最主要的銷售渠道,它的運作方式決定了醫藥企業的競爭環境。

  醫療保障體系是醫療服務和藥品的主要支付方之一(另兩個支付方是國家投入和患者個人現金支出),它的發展水平直接影響到患者對醫療服務和藥品的承受能力。同時,通過影響入選醫保目錄的醫療服務和藥品品種、價格,它還發揮著監督醫療服務和藥品供應方的作用。

  醫療衛生體系的改革正是根據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不斷地調整這三個體系的過程。因此,面對當前正在進行的新一輪醫改,我們有必要站在改革的大背景下,通過對新一輪醫改中這三個體系的變革分析,探尋醫藥行業的發展趨勢和在此趨勢之下的行業投資機會。

  原有醫療衛生體系存在諸多問題

  突出矛盾:民眾醫療需求旺盛,醫療滿意度低迷

  蓬勃發展的經濟、民眾逐漸增強的健康意識、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人口老齡化的趨勢共同推高了我國居民的醫療服務需求。我國醫療衛生總費用自1991年以來快速攀升,2005年達8,668億人民幣,復合增長率為18%,超出同時期GDP的增長速度。

  然而,民眾醫療滿意度卻非常低迷,看病難、看病貴成為阻礙患者就診的攔路虎,民眾患病大都選擇自行買藥治療,醫患關系緊張,反映居民就醫滿意度的指標之一——就診率同期出現持續的下降。

  2005年7月,在社會輿論關于醫改方向正確與否的討論愈演愈烈之時,國務院研究中心撰文指出,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醫療改革不成功,為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的市場化醫改方向作了總結批評。

  新醫改前夕,社會各界關于原有醫療衛生體系存在的種種問題的根源已基本達成共識:國家投入不足,醫療機構以藥補醫導致醫療費用、藥品價格飛漲;醫療保障覆蓋嚴重不足導致患者,特別是低收入人群,個人醫療負擔沉重;監管部門政出各門,缺乏統一協調。

  醫療服務體系——國家投入不足,醫院以藥補醫醫療衛生具有社會公益性,政府投入是主要支付來源之一。世界各國的發展歷史證明了一點:隨著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醫療衛生總費用中國家和社會統籌的支出比例越高。而我國卻與世界趨勢背道而馳,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醫療衛生總費用中國家支出的比例逐年遞減,至2000年達到最低谷15.5%。2003年,在非典對我國醫療衛生體系的沖擊下,我國政府的投入力度明顯增強,國家支出的比例逐年遞增,2005年這一比例達到了18%,加上社會統籌支出,公共支出比例達47.8%,但與他國相比,仍處于較低水平。

  較低的國家投入使得醫療機構不得不依賴于藥品的經營收入。

  以衛生部門綜合性醫院2006年的收入構成為例,國家各級財政補助收入僅占醫院全部收入的6%左右,而藥品收入達到了42%,醫療服務收入占49%。而如果從利潤率的角度來看,藥品對醫院的意義更加重大,承擔著彌補醫療服務業務虧損的重任。在這樣現實面前,醫藥分家只能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

  醫療服務機構的利益驅動,使得醫療費用節節攀升,1990-2004年門診和住院病人人均醫療費用的復合增長率分別為18.5%和17.0%,遠遠超出同期城鎮和農村平均家庭收入的增長,看病貴的問題愈演愈烈。

  同時,由于歷年的政府財政投入向大醫院傾斜、基層醫療機構和大醫院間缺少轉診制度,我國醫療資源在城鄉之間、城市內的大小醫院之間分配不均,優質醫療資源集中在大城市的大醫院里,基層醫療機構閑置與大醫院人滿為患的現象同時出現,造成看病難。

  醫療保障體系——覆蓋面不足,個人負擔沉重

  改革開放以前,我國已經初步建立了覆蓋全國大多數人口的基本醫療保障體系,城市中以國有企業的勞保制度、機關事業單位的公費醫療為主,農村以集體所有制下的合作醫療保險為主。

  改革開放以后,隨著多種所有制經濟的崛起,城市醫療保險的空白地帶越來越多,1998年,國務院推出城市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逐步取代原來國有企業的勞保制度。而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制度則隨著集體所有制經濟的萎縮而逐漸瓦解。2003年的調查結果表明,我國約70%的人口無任何醫療保障。城市人口這一比例為45%,農村人口這一比例高達79%。

  醫療保障的不足使得居民就診時不得不以大量的個人現金來支付醫療費用,直接導致居民沉重的醫療負擔。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國居民的醫療費用中個人現金支出比例高達56%,僅次于印度和新加坡。

  藥品生產、流通體系——創新不足,集中度低下

  受益于不斷增長的民眾對醫療服務的需求,我國醫藥行業發展迅速,據IMS Health的統計數據,自2000-2006年間,我國醫藥行業銷售額的復合增長率為16%,遠快于同期10%的世界藥品市場增速。2005年,我國藥品市場銷售額同比增速為20%,是世界上發展速度最快的區域之一,當年我國藥品市場規模約為117億美元,在世界藥品市場上,緊跟美國、日本、德國、法國、意大利、英國、西班牙和加拿大之后,位列第九。

  IMS進一步預測,未來北美、歐洲等成熟藥品市場的增速將放緩,與世界藥品市場整體銷售額增速一起約為5-8%,日本市場只有3-6%;而同期新興市場將保持快速發展勢頭,南美州約為7-10%,中國市場增速約為14-16%。2009年,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七大藥品市場。

  雖然行業整體增速可觀,但微觀企業的競爭情況卻不容樂觀。

  企業的創新能力欠缺。出于對民族醫藥產業的保護,我國不保護1993年前的化合物專利,僅僅保護其生產工藝專利。國內企業通過避工藝專利仿制國外藥品,申報成為新藥。不過這種仿制還是具有相當的技術含量的,更輕松的新藥開發是對現有的藥品進行簡單的劑型和包裝改造,獲得新藥證書,重新定價上市銷售。

  在這樣的輕視知識產權保護的背景下,我國的制藥企業熱衷于劑型改造等技術含量低的“短平快”的科研開發,輕視耗時耗力、風險大的真正意義的新藥研發,導致我國藥企陷入產品同質化競爭的紅海。

  另一個突出的問題是醫院終端的以藥補醫。在醫療服務體系國家投入不足、醫院必須以藥補醫的背景下,各個藥企在醫院市場的競爭不再是基于藥品質量和價格的純市場化的競爭,只有少數企業可以憑借出眾的產品和質量在醫院進行學術推廣式的營銷,而對大多數企業而言,滿足醫院利益的程度成為競爭最強有力的武器。在強大的醫院終端面前,制藥企業各顯神通,或學術推廣、或帶金銷售、或外包給藥品居間人,行業內正常的市場化導向的整合遲遲不見進展。

  在此大環境下的醫藥企業,一方面掙扎于缺乏創新帶來的同質化競爭紅海,一方面承擔著由于體制問題帶來的以藥補醫的負擔,同時,還承受著國家為控制醫藥費用發起的一次次包括藥品降價的政策調控,處境艱難。

  新醫改大幕徐徐拉開

  過往醫療改革失敗的根源在于偏離政府主導的方向

  對于每一個國家的醫療衛生體制來說,改革都是常態,它需要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不斷調整。我國最早從1979年開始,從醫療保險制度、醫療服務機構管理和醫藥生產流通制度三方面不斷調整,以改變醫療服務機構效率低下、醫療保險制度中國家和企業負擔過重,醫藥企業分、小、散、亂的競爭局面。然而,事與愿違,隨著醫改的不斷進行,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卻反而日益突出,直接影響到社會的穩定。

  新醫療改革——政府職能的回歸

  醫改大方向明確

  2006年我國通過十六屆六中全會,以最高形式確定了新醫改的大方向:重申醫療衛生的公益性質和政府于其中的職能。以政府投入為主,建立一個低水平廣覆蓋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和保障體系。在醫療服務和保障的高端市場,鼓勵非政府資金的投入和發展,建立多層次的醫療衛生服務和保障體系。

  雖然新醫改的具體方案仍在設計中,各個方案在細節上各執一詞,但重申政府職能,加大政府在醫療體系中的主導地位是一致的。政府職能主要體現在三方面:

  1.建立以基層醫療機構為主,多層次的醫療服務體系:國家將增加對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機構的投入,建立覆蓋全國的醫療服務體系,確保基本醫療服務的提供。在高端醫療服務領域,國家鼓勵民營營利性醫院的建設,以滿足不同層次患者就醫需求。同時,通過雙向轉診等制度引導患者就醫先從社區服務機構開始,公共保健、小病和常見病、術后康復由社區醫療機構承擔,大病和疑難雜癥轉診入大醫院,從而實現合理分配醫療資源。

  2.建立以基本醫療保障為主,多層次的醫療保障體系:國家通過建立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擴大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覆蓋面這兩項醫療保障制度,加大對低收入人群的醫療保障投入,和原有的公費醫療制度和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共同組成“低水平、廣覆蓋”的醫療保障體系。同時發展各種類型的商業保險,滿足高端的醫療保障需求。

  3.制定規則,全面監管:政府將組織制定醫療服務機構、醫療保障基金管理機構和藥品生產、流通企業的運行規則和相互間對接規則,并實施全面監管,保障體系順暢運行。由于醫療改革涉及面廣,為此國務院集中了衛生部、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財政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等十四部委,整體推進醫療衛生體制改革。

  初期舉措

  1.補供方——重點在建設社區醫療服務中心和鄉村醫療服務機構。

  2007年中央財政預算中關于醫療衛生的投入達到313億元,同比增長了86.8%,是同比增幅最大的一個領域,體現出新一屆政府對新醫療改革的決心。

  2007年上半年,中央財政已分別撥付了地方2007年第一批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補助資金和2007年城市社區公共衛生補助資金,分別為93.96億元和10.33億元。

  2007年國家將安排十二億元人民幣專項投資,用于支持鄉鎮衛生院的醫療設備采購,以改善農村特別是中西部貧困地區衛生基礎設施條件,建立和完善農村縣、鄉、村三級衛生服務網絡,提高農村衛生服務能力。

  2.補需方——重點在推廣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

  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

  國務院2007年7月10日決定,從2007年開始試點,用三年時間逐步在全國城鎮全面推開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

  今年已選擇不包括京、津、滬的七十九個城市啟動城鎮居民醫療保險試點工作,2010年在全國全面推開。對試點城市,國家將給予參保人以適當的政府財政補貼(一般約為50元/人),并對老人和殘疾人給予更多優惠,人均繳納保費約在150-200元/年。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

  2003年我國啟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制度。在此制度下,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參保農民各出資10元,共計30元/年繳納保費。

  2006年中央財政對中西部地區參合農民的補助標準由每人每年10元提高到20元,保費的年繳納標準上升到50元/人/年。同時,參保人群得到擴大。截至2006年底,參合農民占全國農業人口的46%。

  2007年國務院明確要求全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面達到80%,為2010年全面覆蓋農村人口做準備。

  3.藥品生產與流通的配套政策。

  為了保障社區和鄉村醫療服務機構的用藥,國家分別于2006年6月和2007年2月版布了《關于公布第一批定點生產的城市社區農村基本用藥目錄的通知》和《關于公布第一批城市社區、農村基本用藥定點生產企業名單的通知》,對價格低廉的基礎藥品擬實施定點生產,統一價格與標識,統一配送,并于某些社區醫療服務機構進行基礎藥品零差率的試點。

  ..社區醫院發展較好的北京市決定在2006年投入4.25億元的基礎上,今年再投入專項資金4億元,繼續用于城鄉社區醫院的基本設備標準化配置,以及對社區醫院常用藥品實行“集中采購、統一配送、零差率銷售、信息監管”的管理,降低藥價。

  新醫改還需全方位制度設計,改革將是漸進式

  新醫改方案出臺前,國家針對基礎醫療服務機構和基礎醫療保障體系的建設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醫改的推進還需要全方位的制度設計,配套制度包括:公立醫院管理制度、基本藥物制度、醫保基金管理制度、衛生籌資制度等等。

  以醫療保險用藥目錄為例,目前僅有針對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用藥目錄。而針對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雖然國家公布了第一批定點生產城市社區、農村基本用藥目錄,指定了27種基本藥品,但完整用藥目錄尚未推出。

  而不同保險的價格承受能力差異很大,如現在新農合每人每年籌資五十元人民幣,城鎮職工醫療保險每人每年平均一千二百元左右。為此,國家還需盡快制定適合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和城鎮基本醫療保險的藥品目錄,以使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得以順利實施。

  新醫改方案即將出臺,初稿傾向購買醫療服務

  2007年初,國家委托了六個機構分別提出中國醫療衛生改革方案,六家研究機構分別是政府背景的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兩所高校—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同時包括三家海外獨立機構—

  世界銀行、世界衛生組織,以及知名的國際咨詢機構麥肯錫。

  隨后,醫改的方案又增加到第七、第八套。

  各個機構在“醫保籌資必須由政府主導”的問題上達成了共識,但在如何投入方面差異較大:

  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和北大為代表的方案主張“補供方”,即通過加大對公立醫院的財政補貼,回歸公立醫院的公益性質,從而保障大眾從公益性醫院中獲得免費或低費用的基本醫療服務。

  但更多方案還是傾向于“補需方”。此種觀點認為,醫療服務不應該完全依靠公共衛生機構,而要由市場定價,以此引導醫療機構為贏得“客戶”而進行競爭,從而提高服務質量,降低價格。

  衛生部發言人近期稱,醫改方案

  目前已基本完成,正上報國務院,隨后將向社會公布,廣泛征求民意,再試點推行。方案初稿采納了市場化的思路:國家財政向醫保傾斜,即“財政補需方”;由醫保部門代表參保人員向醫療機構購買醫療服務,促使其合理控制成本,逐步解決看病貴問題;逐步在醫療機構之間引入競爭,提高醫療服務質量,解決看病難問題。新醫改方案比較傾向于對醫療機構施行“總額預付制”的支付方式,以此取代現在較為常見的醫保支付方式:即按患者人數或病種及醫療項目的數量支付。衛生部規劃財務司也正在著手研究“總額預付制”下的收費價格體系。

  新醫療改革給醫藥行業帶來深遠影響醫保擴容擴大藥品需求,調整用藥結構醫療保障的擴容提高了患者的支付能力,我們單純從醫療保障的增量資金來計算對醫藥市場的影響。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制度將帶來每年約400億左右的新增藥品市場,計算方式如下:50元(人均保費繳納金額,包括各級政府補貼)*7.4億(農民數量)/50% (報銷比例約在50%)*50% (醫療總費用中藥品約占50%)=370億。

  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將帶來每年約600多億的新增藥品市場,計算方式如下:150元(人均交費金額,包括各級政府補貼)* (5.8-1.6)億(城鎮中享受職工醫療保險以外的人群數量)/50%(報銷比例約在50%)*50% (醫療總費用中藥品約占50%) = 630億。

  兩項保險在全面覆蓋后將帶來約1,000億的新增藥品支付能力,約占2006年醫院和藥店終端純銷收入3,360億的30%。如果考慮到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各個地區的財政投入、個人繳費金額還有進一步增加的可能,藥品市場的擴容效應更加明顯。

  有鑒于此,SFDA南方所8月份提高了對醫藥行業2007年工業總產值的增長預測,達到18%。我們預計,在醫保擴容的有利影響下,我國醫藥行業未來有望以18-20%的平均速度快速增長。

  醫保向低收入人群的全面覆蓋,除了會增加總量外,也會引起用藥結構的改變。目前,新農合或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下,病人自付的比例均在50%以上,考慮到低收入人群的價格承受能力,同一疾病的治療藥品中,中低價藥品的需求將會提升。

  大病用藥——國產品替代進口藥:大病用藥領域是外資專利藥的競爭重地,醫保向低收入人群的擴容,將使得在這個領域國產藥的消費上升。

  常用藥——低價品牌普藥消費上升:常用藥領域是外資專利過期原研藥和國內仿制藥的競爭領域,醫保向低收入人群的擴容,將使得在這個領域國產藥的消費上升。

  行業競爭環境改善,整合加速國家在醫療服務和醫療保障領域加大的投入將逐步減輕醫藥行業以藥補醫的壓力,因此,對醫藥行業的政策調控也在發生轉變,宏觀政策將改變過去一味降價的做法,轉變為加強監管、鼓勵創新、促進集中度提升。

  這些可以從2006年出臺的《醫藥產業十一五發展指導意見》和隨后出臺的一系列針對醫藥產業鏈各個環節的調控政策看出端倪。

  新醫改背景下的投資主題

  我們認為,醫療改革將對醫藥行業的各個領域產生影響,五大類型的企業將受益于新醫改。

  1.醫療器械生產企業:社區和鄉村醫療機構的建設必將以基礎設施和基本醫療設備的建設先行,因此,醫療器械企業將迎來一個采購高峰期。此類企業的上市公司數量較少,企業規模也較小,如萬東醫療、新華醫療。

  2.大型醫藥流通企業:社區和鄉村醫療機構的藥品配送是新醫改的一個關鍵環節,為了保障供給網絡,國家將選擇大型醫藥商業企業作為地區的主要配送商,政策傾斜將會促進大型醫藥商業企業對地區中小型醫藥商業的兼并收購。如上市公司中的國藥股份、上海醫藥、南京醫藥、廣州藥業和一致藥業。

  3.公共衛生預防保健類企業:疫苗生產企業將受益于國家計劃免疫范圍的擴大。此類上市公司有天壇生物、科華生物和達安基因等。

  4.在治療型藥品領域,面向不同終端市場的企業出現分化:

  a)高端處方藥——各大醫院:創新型企業將勝出。通過醫院銷售的藥品以處方藥為主。隨著醫療改革的深入,醫院今后將以重大疾病和疑難雜癥的治療為主。因此,藥品以腫瘤用藥、手術用藥等用于重大疾病治療的藥物為主。在此領域,不斷創新、不斷推出新產品是企業的競爭之道。我們預計這個領域是以外資企業和國內機制靈活的民營企業占主導地位。相關上市公司有恒瑞醫藥、華東醫藥和天士力等。

  b)低端處方藥——社區和鄉村醫療機構:大型低價品牌普藥企業將主導。低價品牌藥由于價格低,過去在大醫院銷量極低。醫療改革將促使常見病和慢性病的治療以社區和鄉村等基層醫療機構為主,同時醫療保障將向低收入人群覆蓋,因此,低價品牌普藥的使用將大大增加。

  在此領域,競爭的關鍵是品牌和低價,我們預計將以大型國有企業和少數民營企業占主導。相關上市公司有中國制藥、白云山、雙鶴藥業和廣州藥業等。

  c)非處方藥——連鎖藥店渠道:品牌中成藥企業將勝出。

  相對上述兩個市場,OTC競爭的市場化程度較高,受政策的影響相對較小,長遠來看將受益于醫改帶來的保健需求的釋放。在這個領域,品牌和產品的定價能力十分關鍵。我們預計品牌中成藥企業,尤其是具備向藥用消費品和保健品領域拓展的品牌中藥企業,將在這個市場勝出。相關上市公司有東阿阿膠、云南白藥和同仁堂等。

  行業風險因素

  醫療改革政策

執行力度。

  藥品安全性風險。

  原材料漲價壓力。

  原料藥企業面臨環保壓力。

  西藥企業可能面臨專利糾紛。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營銷百家談>> ·城市發現之旅有獎活動 ·企業管理利器 ·新浪郵箱暢通無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