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不支持Flash
新浪財經

電氣設備:風電設備 黃金子行業 增持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9日 11:21 天相投顧

  天相投顧 高靖瑜

  我國電源結構中對火電過渡依賴,能源、環保壓力促使電源結構調整。我國政府出臺《可再生能源法》等法規支持新能源發展,新能源建設將快速增長,尤其是風電建設值得關注。

  隨著成本下降,風電已經適用于大規模并網發電。相對于其他發電方式,風電具有裝機容量增長空間大,成本下降快,安全、能源永不耗竭等優勢。而且我國風能資源十分豐富,具備大力發展風電的基礎。

  風電以及風電設備發展受到政策支持,主要是《可再生能源法》及其相關法規,而且風電設備國產化率要求達到70%,對國內企業形成有力支持。不過,風電目前采用特許權招標制定價,引發低價競標,預期未來定價機制將有所改善。

  基數較小、技術成熟、政策配合,我國風電裝機容量自2003年以來進入快速增長期。2006年總裝機容量、新增裝機容量分別達到260萬千瓦,134萬千瓦,分別同比大幅增長105%、166%。而且,我國風電設備單機裝機容量不斷提高,簡單計算,2006年平均單機裝機容量已經達到900千瓦以上。

  我國風電“十一五”規劃裝機容量達到500萬千瓦,4年間復合增長率達到28%;而從各省“十一五”期間風電規劃來看,2010年,我國風電裝機容量可能遠超過500萬千瓦,保守估計將超過1000萬千瓦,則復合增長率將超過50%。

  風電快速發展給風電設備行業帶來巨大的市場機會。如果2010年我國風電裝機容量達到1000萬千瓦,則風電設備市場可以達到355-466億元的巨大規模,年份額達到89-117億元。

  我國大部份風電設備目前主要依靠進口,兆瓦級以上產品不具備自主產權。各企業均想抓住風電設備向兆瓦級以上產品升級的機會,拓展各自的市場份額。我們認為真正掌握技術的公司將在未來取得龍頭地位,并能最大的獲取收益。

  行業整體增持。我國風電設備行業處于快速成長期,受到政策支持;據國際經驗看,風電設備企業能夠享有較高的估值水平,給予行業整體增持評級。風電設備制造領域的上市公司較多,但多數在市場需求集中的兆瓦級別產品上仍處于開發階段,我們認為擁有技術、研發、訂單優勢的公司將在競爭中取勝。建議重點關注湘電股份(600416)、華儀電氣(600290)等,給予增持評級,而ST儀表(000862)、長城電工(600192)、中材科技(002080)、天奇股份(002009)等公司我們也將繼續跟蹤其風電設備產品進展。

  1.風電迎來巨大發展機遇

  1.1節能、環保推動新能源建設啟動

  1.1.1能源、環保壓力成就新能源發展空間

  2006年以來,我國電力供應缺口日漸縮小,目前已經由全國性的缺電轉變為局部地區季節性缺口,而且將有部分地區出現富裕電力的情況。根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發布的《全國電力供需與經濟運行形勢分析預測報告(2006-2007年度)》顯示,2006年,全國電力裝機突破6億千瓦,電網建設取得長足進展,電力供應能力持續增強,電力供需緊張形勢明顯緩解,缺電范圍明顯縮小,缺電程度明顯減輕。預計2007年,發電機組投產仍將保持較大規模,供應能力進一步提高,全國電力供需形勢繼續緩和,供需總體基本平衡,部分省區電力偏緊和部分省區電力富裕的情況將同時存在。

  我國火電占電源比重過大。在我國電源、發電量中,火電占比最大,06年分別達到77.82%、83.17%的水平,而水電、核電、風電占比都非常小,其中風電占裝機容量、發電量的比例分別僅為0.3%、0.1%。

  火電占比過重,環保、能源壓力過大。火力發電主要能源為煤炭,燃煤帶來環境問題;而且煤炭價格的波動也會給電力企業經營帶來影響;另外,從我國已探明的煤炭可采儲量來看,可開發利用的時間大約僅能維持到2050年前后,屆時能源瓶頸將影響火電發電量。

  為了保護環境,我國政府已經出臺了降耗規劃:“十一五”期間,全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指標從2005年的1.22噸標煤/萬元下降到2010年的0.98噸標煤/萬元,降幅近20%。而且,我國于1998年5月簽署并于2002年8月核準了聯合國的《京都條約》,成為第37個簽約國,該條約規定從2008到2012年期間,主要工業發達國家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礎上平均減少5.2%,2012年起我國將承擔起減排CO2的義務。

  出于改善過于依賴煤炭資源以及考慮到環保壓力,我國電源結構調整將是未來電力投資的方向之一。由此,可再生能源、清潔能源等新能源發電方式迎來發展機會,未來裝機容量將快速增長,并在電力結構中占據日益重要的地位。

  1.1.2國家政策扶持新能源規模擴張

  1、政策推動電源結構調整

  我國政府出臺一系列法律法規支持新能源建設。如2005年出臺、2006年開始實施的《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風能、太陽能、水能、生物質能、地熱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其是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重要依據;另外,在一些其他法規中也強調了對新能源建設的重視。

  2、“十一五”期間新能源規劃裝機容量

  較“十五”末大增從各類新能源的發展規劃來看(圖表3),未來10-15年內都有較大的發展空間。相對而言,風電、生物質能、核電不僅在裝機容量絕對額的增長空間、而且在裝機容量的復合增長率上都明顯的相對優勢。另外,國家還表示要通過實行優惠的財政稅收價格投資政策和強制性的市場份額政策,鼓勵生產消費可再生能源,使其在一次能源生產總量中的比例由06年末的7%,提高到2010年的10%,進而到2020年的16%,14年內提高9個百分點。

  1.2比較優勢下我國風電發展潛力巨大

  在各類新能源開發中,風力發電是技術相對成熟、并具有大規模開發和商業開發條件的發電方式。而且,我國風力資源較為豐富,具備發展風電的基本條件。據統計,我國陸地加上近岸海域可利用風能資源合計達到約10億千瓦,大于我國的水能資源儲量。由陸上到海上,預計我國風電建設將迎來一個相當長的景氣周期。

  1.2.1未來裝機容量增長空間大

  從圖表3中數據可以看出,未來15年新能源規劃中,風電、生物質能發電的市場增長空間以及復合增長率是最高的。按照規劃,2005年-2010年,年均風電新增裝機容量達到74.8萬千瓦,裝機容量年復合增長率達到36.6%;2010年-2020年,年均風電新增裝機容量達到250萬千瓦,裝機容量年復合增長率達到19.6%。

  1.2.2逐步適應大規模

  并網發電成本不斷下降。隨著風力發電技術的不斷發展,風電機組制造成本和項目開發成本的不斷降低。現在,世界上建設風力發電的單位造價大約為1000美元/千瓦,我國風電的初始投資也從1994年的約12000元/千瓦降低到目前的8000-9000元/千瓦左右,降低了25%-33%左右,這個費用為燃煤火力發電單位造價的2-2.5倍。隨風電設備成本下降、燃煤機組環保要求提高,風電相對于煤電的比較優勢逐步提高。

  可靠性提高。世界中大型風力發電機組可靠性已從上世紀80年代的50%提高到目前的90%多,機組壽命可達20年。

  可大規模并網。大型并網風電技術是近幾年技術進步最快的可再生能源技術。風電設備的單機規模不斷增大,利用效率提高,世界上風電設備主流機型已經從2000年的500—1000kW增加到2004年的2—3MW,2004年直驅的4.5MW的風電設備進入試運行階段,2006年5MW機組已經在海上試運行,并開始10MW風電設備的設計。隨著單機容量的不斷提高,風電入網技術成熟,大規模并網已經成為現實。

  1.2.3與其他新能源相比優勢突出風能安全、清潔。風是一種永不枯竭的資源,其能量大大超過地球上水流的能量,也大于固體燃料和液體燃料能量的總和。在各種能源中,風能是利用起來比較簡單的一種,它不同于煤、石油、天然氣,需要從地下采掘出來;也不同于水能,必須建造大壩來推動水輪機運轉;也不像核能那樣,需要昂貴的裝置和防護設備。另外,風能是一種清潔能源,不會產生任何污染。

  相對于核電具有安全、沒有原材料壓力的優勢。我國天然的鈾礦資源嚴重不足,需要依賴進口鈾資源發展核電;核電安全性要求較高,一旦發生安全隱患,則將產生嚴重后果,核電建設更加謹慎;另外,核電建設進入壁壘較高,我國目前由幾大核電建設集團壟斷;而且,與風電一樣,我國目前也不掌握核電設備生產的核心技術。

  相對于太陽能發電(光伏)具有成本以及可大規模并網發電的優勢。太陽能發電裝置一次性投入大,因此發電成本相對較高,目前成本大約是生物質發電的7-12倍、風能發電的6-10倍,更是火電方式的11-18倍。高昂的成本使得太陽能發電投入大規模并網還為時過早,我國在“十一五”期間也只是將開展大型并網太陽能發電系統的示范。另外,太陽能發電設備的基本原料和主要市場都不在國內,對于國際市場如德國和日本市場的依賴性較強,也使得我國目前還不具備大規模開發太陽能發電的基礎。

  相對于生物質能發電具有能源優勢。生物質能發電與風電一樣,發展空間較大,且非常環保,但是和風電一樣,生物質能發電方式目前成本也較高,主要是由于生物質是高度分散的資源,由于其燃料收、儲、運成本較高,燃料熱值較低,折舊率高等原因造成發電成本較高。而相對來說,風能使就地取材,且用之不竭,在這一點上,風電優于生物只能發電,但由于具有良好的環保作用,生物質能發電也將是新能源中的一種重要發展方向。

  1.3我國風能資源豐富

  1.3.1我國風能資源豐富

  我國幅員遼闊,海岸線長,風能資源比較豐富。據有關研究成果估計,我國風能僅次于俄羅斯和美國,居世界第三位,根據全國900多個氣象站陸地上離地10m高度資料進行估算,全國平均風功率密度為100W/m2,風能資源總儲量約32.26億kW,可開發和利用的陸地上風能儲量有2.53億kW,近海可開發和利用的風能儲量有7.5億kW,共計約10億kW。

  如果陸上風電年上網電量按等效滿負荷2000小時計,每年可提供5000億千瓦時電量,海上風電年上網電量按等效滿負荷2500小時計,每年可提供1.8萬億千瓦時電量,合計2.3萬億千瓦時電量。相當于我國06年發電量2.83萬億千瓦時的81%。風能利用空間非常巨大。

  1.3.2我國風能資源分布

  我國風能資源豐富的地區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及附近島嶼以及“三北”(東北、華北、西北)地區。另外,內陸也有個別風能豐富點,海上風能資源也非常豐富。風能的分布決定了未來我國風電廠的建設選址規劃。一些大型設備的運輸的便捷性也將對成本產生重要影響。

  1.4政策推動風電建設啟動

  1、政策扶持國內風電設備制造企業發展

  風電以及風電設備制造在我國都屬于初步發展階段,我國政府也推出了種種的優惠措施推動國內風電以及風電設備制造企業的發展。主要的政策依據是2006年開始實施的《可再生能源法》。

  《可再生能源法》允許多種投資主體進入可再生能源領域,并且要求電網公司全額收購新能源發電量,從法律上為以風電為代表的新能源快速發展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

  另外,國產化率指標對國內風電設備企業業也有較大支持。國家發改委公布的《關于風電建設管理有關要求的通知》強調風電設備國產化率要達到70%以上,不滿足設備國產化率要求的風電場不允許建設,進口設備海關要照章納稅。這明確表明了國家要鼓勵國產風電設備制造業的發展。

  2、風電定價機制成主要爭議,或將有所改動06年年初,《可再生能源發電價格和費用分攤管理試行辦法》出臺,自06年1月1日起實施。目前風電定價采用特許權招標方式,規定由風電上網電價最低的投標商中標。導致一些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以不合理的低價進行投標。

  根據特許權定價制度,我國最后確定的中標上網電價,每千瓦時僅在0.38元至0.52元之間。經權威部門測算,年上網電量為等效滿負荷2000小時的風電場,經營期平均上網電價約每千瓦時0.60元,其投資回報率較為合理。目前中標價格普遍低于0.60元/千瓦時,風電運行投資回報率有限。

  由于風力發電場60-70%的投資在風電設備,風電上網價格過低,抑制下游風電設備價格,最終將損害風電機組及零部件制造業,也將波及風電服務業。

  風電價格定制方法引發較大的爭議,管理部門也有所察覺,未來可能有所改善。有發改委負責人曾經表示,有關部門正在抓緊研究風電電價調整的具體辦法,就電價來說,風電可能實行標桿價制度,標桿價制度可彌補招標不足。

  如果風電價格制定方法出現有利于行業發展的變化,如給予一定補償價格等,將對風電以及風電設備制造廠商產生非常積極的影響,緩解成本壓力。

  3、清潔能源機制(CDM)有助于風電項目控制成本

  根據《京都議定書》規定,在2008年至2012年間,發達國家的二氧化碳等6種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礎上平均減少5.2%。而通過CDM項目,發達國家可以通過幫助發展中國家建設具有溫室氣體減排效應的項目,用比較低廉的成本抵消部分減排義務。截至07年4月16日,我國已經有70個項目在CDM執行理事會(EB)注冊成功,列第四位。風電作為清潔能源的一種,CDM機制將有助于風電企業成本控制。

  2.“十一五”風電裝機容量可能遠超規劃

  2.1風電裝機容量增速加快

  單機容量不斷提高技術成熟、政策配合,基數較小,我國風電裝機容量自2003年以來增速驚人。我國風電裝機容量僅有56.7萬千瓦,隨著政策推動,2004年以來,我國風電新增裝機容量年同比增幅都在100%以上,2006年更是達到166%的高位,并拉動2006年總裝機容量同比增幅也達到105%的高水平。根據中國風能協會的數據,2006年我國總裝機容量達到259.88萬千瓦,新增裝機容量達到133.72萬千瓦。(由于統計口徑不同,與中電聯數據存在差異。)不過,從總數來看,我國風電的裝機規模仍然處于相對較低的水平。未來發展空間較大。

  風電設備單機裝機容量不斷提高。以年新增裝機容量以及年新增臺數簡單推算單機容量,可以看到,1999年以來,我國單機容量不斷提高,目前已經達到900千瓦以上的平均水平。向大容量發展是目前的趨勢。

  2.2區域性建設規劃項目多,風電裝機容量增長可能遠超預期

  根據國家發展規劃中提出的目標,到“十一五”期末,全國風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500萬千瓦。但從各地“十一五”期間風電項目的規劃來看,2010年,我國風電裝機容量可能遠遠超過500萬千瓦。

  我們搜集了各地2010年風電裝機容量的規劃,數據比較散亂,但仍有一定的參考意義。從06年風電裝機容量排名靠前的14個省(占06年我國總裝機容量近100%。)的規劃來看,2010年較2006年新增裝機容量達到1781萬千瓦,而總裝機容量將超過2000萬千瓦,遠超過我國政府“十一五”規劃的裝機容量。雖然風電項目在政府的控制下,各地的規劃可能無法完全達成,但是,2010年超過500萬千瓦的容量無庸置疑,總裝機容量可能會達到1000萬千瓦的水平,則2006-2010年間,風電裝機容量的復合增長率將超過50%。

  2.3風電發展,設備市場巨大

  目前我國風電建設成本在8000-9000元/千瓦,而風電廠將有60%-70%的投資在風電設備上,風電設備成本在4800-6300元/千瓦。由國家以及各地區“十一五”規劃來看,我國風電設備市場迎來巨大機會。圖表9中數據可以看出,如果2010年我國風電裝機容量達到1000萬千瓦,則風電設備市場可以達到355-466億元的巨大規模,年份額達到89-117億元。巨大的市場給相關的企業帶來市場機會。

  3.良好行業背景下風電設備企業依靠技術突圍巨大的風電設備市場給制造企業帶來了巨大的市場機會,目前國內外已經有很多企業積極進入該行業,謀求與行業共同成長。

  我國大部份風電設備目前主要依靠進口,我國風電設備企業具有自主產權的機組有600kW、750kW、1.2MW和1.5MW,而后兩種還有一個成熟期。我國風電設備企業需要在風電設備整體優化、氣動設計、強度疲勞、振動、長期可靠運行、控制、材料制造等方面掌握關鍵技術。如果運行模式一直停留在引進外國技術以及合伙人的基礎上,則將不能在我國風電發展的大環境中獲得最大收益。我國政府也已制定了相應的這個支持國內企業的發展。隨著行業發展,我們認為真正掌握技術的公司將在未來取得龍頭地位,并能最大的獲取該收益。

  3.1國內外企業競相投入中國風電設備市場

  3.1.1國內風電設備大部分依賴進口,但內資企業設備占比不斷上升

  我國目前風電設備市場仍然以外資設備占據絕對優勢。2006年,我國風電累計裝機容量、新增裝機容量中外資設備分別占據66%、55%的市場份額,相應的內資設備僅占據31%、41%的市場份額。

  在我國風電設備市場分布中,占據前10位的企業以外資居多。國際市場排名前列的風電設備廠商都已經在我國市場中取得了一定的地位。如Vestas、Gamesa、GE等都在我國總裝機容量中排名靠前。

  但是從我國2006年新增裝機容量中可以看出,內資企業表現搶眼。排名前11位的企業中,有5家內資企業,除金風科技外,東方汽輪機表現突出,占據新增裝機容量的5.61%,較05年水平提高了3.3個百分點。

  不過隨著我國風電產業自2003年進入快速發展期,內資不論在累計裝機容量還是新增裝機容量中占比都出現連續的上升。在國家扶持國產化機組的政策支持下,預計這種趨勢仍將繼續。

  3.1.2國內企業紛紛上馬兆瓦級風電設備

  從2006年統計數據看,我國風電設備制造商中,金風科技以絕對優勢占據我國風電設備市場份額第一的位置,其他內資廠商與之有較大的差距,排名第2位的華銳市場份額僅達到2.89%,市場份額占1%以上的內資企業僅3家。

  我國風電設備內資企業中,第二梯隊中各企業之間的市場份額差距有限,而且目前我國風電設備正在向兆瓦級以上發展,各類企業都想抓住產業升級的機會,拓展各自的市場份額。

  從圖表14中數據可以看出,各企業都已經在著手開發1兆以上2兆的風電設備,但從目前進度來看,大部分距離量產仍有相當距離。而且越來越多的新公司出現在風電設備領域,其中不乏上市公司,如湘電股份、特變電工等。

  3.1.3國際企業憑借技術占領市場

  我國風電設備市場不僅吸引了國內企業的注意,也吸引了國際大型風電設備企業紛紛入駐。為了滿足我國國產化率70%的要求,為了降低生產成本,以及考慮到運輸成本等問題,以Vestas、Gamesa、GEWind、Suzlon為代表的國際風電制造巨頭目前紛紛在華投資建廠。

  國際企業在整機、關鍵零部件的生產上均具有技術優勢,尤其是在風葉、齒輪箱、發電機等關鍵零部件上,在我國風電設備市場,外資企業仍將憑借技術優勢占領較大市場份額。

  3.2政策刺激、行業發展推動,國內企業努力依靠技術實現突圍

  在我國風電設備大發展的市場中,如果不能掌握關鍵技術,未來在關鍵零部件采購、成本控制上都將受制于人。

  我國政府積極推進國產化,而我國內資風電設備廠商也都積極在引進技術的同時,努力推進國產化,我們認為能夠在自有技術上取得突破的公司未來在風電設備市場勝出的可能性比較大。

  3.2.1風電設備關鍵部件以及發展技術介紹

  國際風電設備技術發展趨勢:

  大型化、變速運行、變漿距、無齒輪箱是世界風電設備發展的新趨勢。目前世界上主流的是兆瓦級的風電機組。如美國主流1.5兆瓦,丹麥主流2.0~3.0兆瓦,在2004年的漢諾威工博會上4.5兆瓦的風電機組也已面世。目前,單機容量最大的風電機組是德國Repower公司生產的容量為5兆瓦的機組。隨著未來海上風電的開發,單機容量可能繼續上升。

  我國發展大型風電機組的研制開發目標和方向

  今后我國大力發展大型風電機組的重點將是,努力掌握大型風力發電機組核心關鍵技術,包括總體設計、總裝技術及關鍵部件的設計制造技術等,整機技術路線將以目前歐洲國家流行的變槳變速的雙饋異步發電型、低速永磁同步發電型為主。具體研制開發目標和方向大體是:

  研制開發符合依托工程張北風電場氣候條件的2.5MW級變速變槳距風力發電機組;國產化率達80%以上,葉片、電控與變流器、發電機、齒輪箱等關鍵零部件立足國內研制開發;滿足認證機構的設計認證;整機和關鍵零部件樣機性能達到同類產品國際先進水平;形成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整機及關鍵部件的設計制造能力。3.2.2國內企業掌握技術,掌握未來..內資企業總體技術水平較低。

  目前我國已經基本掌握單機容量750千瓦以下大型風力發電設備的制造技術,通過十五期間的科技攻關和863項目,又支持了兆瓦級的大型風電設備的開發和設計,2005年樣機開始試運行。兆瓦級風電設備的產業化也被列入2005年3月出臺的“可再生能源產業化發展專項”的資金支持領域中。但是,目前,我國所掌握的750千瓦及以下容量的風電機組制造技術,只相當于國際上20世紀90年代中期的水平。國內風電機組制造企業面臨著技術路線從定槳定速提升到變槳變速,單機功率從百千瓦級提升到兆瓦級的雙重壓力,技術路線跨度較大關。

  政府主導推進國產化率提高。

  我國風電設備國產化率的要求逐漸提高。2003年不低于50%,2004年上升為70%,2006年的新規則規定,風電運營商與設備制造商綁定投標,以確保項目真正達到70%國產化率要求,投資商在中標后不得再進行設備招標另選制造商。

  提高國產化率,有利于降低生產成本。

  大型風電機的主要部件在國內制造,其成本可比進口機組降低20%~30%,因此,國產化是我國大型風力機發展的必然趨勢。

  市場規模升級、產品技術升級中積極占領市場我國風電設備市場進入市場規模大幅擴張的階段,風電設備也正在向兆瓦級以上升級。在良好的行業背景、以及政策推動下,掌握技術,掌握未來。

  4.重要上市公司介紹

  4.1國際風電設備企業估值

  從國際著名風電企業的估值情況來看,持續高增長對應高估值水平,如丹麥的Vestas、印度的Suzlon、德國的Nordex、德國的REPOWER等,其07年、08年業績預期增長率都非常高,對應的市盈率水平也相當高。尤其是德國的Nordex、REPOWER的表現尤其明顯,其07年對應市盈率水平分別達到220、177,08年對應市盈率水平分別達到60、63倍。

  我國風電行業處于起步階段,在未來4-5年內行業的復合增長率可能達到40%左右,相關風電設備企業的成長率可能更為驚人,持續的高增長類企業也有望分享較高的市盈率水平。

  4.2看好風電設備行業:整體增持

  我國風電設備行業處于快速成長期,并且受到政策支持,未來5-10年內風電設備市場都將隨風電發展而快速增長,值得重點關注。而且,根據國際經驗來看,風電發展迅速的市場中,相關的風電設備企業也能夠享有較高的估值水平。我們給予行業整體增持評級。

  目前,進入該領域的上市公司較多,但多數在市場需求集中的兆瓦級別產品上仍處于開發階段。未來,能夠更快地掌握核心技術的企業有望在競爭中勝出,成為行業龍頭,最大程度分享行業成長帶來的業績提升作用。風電設備制造類上市公司未來業績增長仍有不確定性,積極尋找其中有可能勝出的公司,將能把握其中的投資機會。

  4.3風電設備上市公司介紹

  4.3.1眾多上市公司進入風電設備制造領域

  目前我國上市公司中涉及風電設備制造的企業主要有湘電股份(600416)、華儀電氣(600290)、長城電工(600192)、ST儀表(000862)、東方電機(600875)(旗下東方汽輪機涉及風電設備制造)、天奇股份(002009)、中材科技(002080)等。

  目前階段,不管是“整機”還是“零部件”生產廠商,都屬于起步階段,除個別廠商外,大部分企業離量產仍有距離。在這個階段,產品開發、技術掌握、訂單獲取等因素都能決定公司未來的發展前景,綜合實力較強的公司尤其技術掌握以及開發能力較強的企業尤其看好。由于樣機制造、試驗、批量生產需要一個過程,大部分公司風電設備業務對業績產生較大貢獻將在2008年,而且其中還存在較大不確定性,我們對大多數上市公司業績預測相對比較保守,但是從下面數據可以看出,大部分風電設備上市公司08年業績對應估值水平仍然不高,距離國際市場風電設備企業估值水平仍有相當差距,有較大的想象空間。

  5.行業發展面臨主要風險

  風電定價制度壓制風電價格。風電價格特許權招標制度導致風電中標價格較低,抑制下游風電設備價格,并將最終影響下游廠商的收益能力。該招標制度如果未來有所改變,對風電給予一定的補償電價,則風電以及風電設備企業都將從中受益。

  國內上市公司兆瓦級以上產品的開發、技術的掌握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國內企業在技術上仍與國外企業具有相當大的差距。我國風電設備企業目前仍只掌握了兆瓦級以下的風電設備制造技術,國產化兆瓦級別以上風電設備產品雖然有樣機試制成功,但仍未進入批量生產階段,能否掌握關鍵零部件的生產技術,逐步形成自主產權的產品,降低生產成本是未來我國風電設備企業能否在市場中勝出的關鍵。

  產品未來運行的穩定性影響收益。國內企業紛紛上馬兆瓦級以上風電設備產品,該類產品在未來20年的運行區間內能否保持穩定,也是未來影響風電設備廠商收益的重要因素。如果穩定性存在嚴重問題,則風電設備的返修以及零組件的更換將嚴重影響風電設備廠商的收益。

  國外廠商對市場的爭奪。國外風電設備制造商大部分均已在國內設立公司,依靠其在技術上的優勢,對于國內企業將形成一定沖擊。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