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中國煤炭行業發展前景展望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06日 09:27 和訊 | |||||||||
和訊 2006年序幕已經拉開,煤炭行業將在政府宏觀調控的背景下繼續演繹著市場化改革和可持續性發展兩大主題,行業景氣周期繼續延續。 1、煤炭需求
2006年,近幾年投資建設的電廠陸續投產,火力發電的原料結構將更加偏重于燃煤發電,預計全社會用電量將達到2.7萬億千瓦時左右,比2005年增長10%左右,新增電煤需求在1億噸以上。預計電力行業煤炭需求量在12.5億噸左右。2006年是"十一五"規劃的第一年,固定資產投資和房地產開發投資不會大幅回落,從而對鋼鐵、建材、化工等行業的拉動不會明顯減弱,煤炭需求基礎比較穩固,預計鋼鐵、建材、化工煤炭需求量分別為2.63億噸、2.25億噸、1億噸。 2006年煤炭、焦炭出口政策不會有太大變化,仍將繼續實行配額管理,優先滿足國內市場需求,煤炭出口繼續走低,全年預計低于8000萬噸;焦炭價格繼續低位徘徊,焦炭出口將穩定在1500萬噸的水平。 對于煤炭進口,國家仍會采取鼓勵的政策,彌補國內市場不足,特別優質煉焦煤和無煙煤仍是主要進口煤種,預計06年煤炭進口量將達3000萬噸。 總體預測,2006年煤炭需求將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勢頭,煤炭的總需求量將達到22.8噸,增長7%,增速同比進一步減緩,也低于GDP增長速度。 影響2006年國內煤炭需求增速放緩的因素一個方面是與宏觀經濟的"軟著陸"密切相關,另一方面,煤炭利用效率的不斷提高、天然氣等替代能源使用的增多以及交通運輸、建筑和居民生活等領域用煤的減少也導致了煤炭需求增速的減緩。 2.煤炭供給 2005年現有國有煤礦供應能力為13.5億噸,年底在建國有煤礦規模3.2億噸,鄉鎮煤礦在建規模約1億噸左右。 由于2005年煤礦事故特別是重大事故頻發,2006年國家會繼續加大對存在安全隱患和沒有安全保證的煤礦關停力度,這會影響煤炭的供應能力,但整體上不會對煤炭穩定供應構成顯著影響,預計2006年煤炭供應能力在23億噸左右,其中國有煤礦供應能力為15億噸,鄉鎮煤礦供應能力在8億噸左右,供給總體上略大于需求。 3.煤炭運輸 2005年煤炭輸運能力特別是鐵路運輸能力大幅提高,大大緩解了煤炭產業鏈中輸運的壓力。2006年鐵路將加快建設,根據"十一五"規劃和"中長期鐵路網規劃",運輸能力將快速擴大,按照鐵道部的計劃,大秦鐵路下一步將增開2萬噸重載組合列車和1萬噸單元重載列車,在2005年達到2億噸運量后,從2006-2009年,還將每年增加5000萬噸運量,在2010年前達到4億噸水平;侯馬日照通道的煤炭運量2004年近5000萬噸,2005年提升到1億噸。2006年鐵道部還將把"點對點"年發運量20萬噸以上的納入重點,安排重點煤炭運力6.9億噸。預計2006年鐵路運煤能力將增加1億噸,達到12.2億噸,鐵路輸運緊張狀況進一步緩解。 2005年,北方7港通過改造和新建專用泊位,可新增煤炭專用裝船泊位10個,新增能力1.25億噸,使下水港的總裝船能力達到3.43億噸。預計06年水路運煤將達到4.41億噸,同比增加0.5億噸,增長12.78%,考慮外貿運煤保持在8000萬噸左右不變,則內貿水路運煤將達到3.61億噸,同比增長17.97%,遠高出煤炭需求增速。 與此同時,山西大同、內蒙古等地均加快公路運煤通道的建設,2006年公路運煤也將有長足的發展。 2006年煤炭水路與鐵路運輸的協調即煤炭運輸的結構性問題值得關注。05年鐵路運煤通道運往北方7港的煤炭較港口煤炭下水量高出5000萬噸,港口和水運能力存在較大缺口,造成較嚴重的壓港局面。考慮到鐵路運輸增長進一步集中于大秦線的情況以及水路運輸的季節特點,06年鐵路與水路運輸的不協調將是煤炭運輸環節的主要問題,會增加煤炭輸運的季節性及區域性壓力。 4.煤炭價格 有關2006年煤炭訂貨會放開重點電煤價格的猜測被炒得熱火朝天,但估計是大家的一廂情愿,國家肯定不會一步到位完全放開計劃煤價格,而會考慮到政策的連續性和減少市場的震蕩等方面,采取縮短聯動周期、調整煤價變化幅度等辦法,加快推進煤炭市場化改革,完善電煤價格形成機制,加快重點電煤價格與市場價格的"并軌",同時鼓勵企業簽訂長期、穩定的供貨合同。 2006年煤炭供需總量基本平衡,短期內不會出現供應全面緊張、煤價大起大落現象,但不排除局部地區、個別時段供應緊張,我國煤炭行情總體上沒有太大上漲空間,預計在明年的定貨會議上,供需雙方將在價格問題上產生爭執。明年煤炭價格水平在現有的高位基礎上將有小幅變動。 2006年作為基礎能源行業的煤炭行業將延續2005年的景氣行情,煤炭供求基本平衡,煤炭價格和行業利潤率穩定在高位,具有較高的投資回報率,煤炭上市公司具有高的投資價值。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