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價格改革箭在弦上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14日 13:39 和訊網-證券市場周刊 | |||||||||
電價、油價等資源價格再度走到一個敏感的節點上。 管理層頻頻針對資源價格表態,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連續數月的持續走低更被視為價格改革的絕好時機。 在水、電、石油天然氣、土地、煤炭等資源價格改革的呼聲中,電價改革和成品油定 然而,資源型產品價格牽一發而動全身,任何細微的波動都將引起巨大的擴散效應。對于呼聲已久的電價、成品油價格改革亦是如此,在糾結的部門利益和社會承受力的擔憂下的價格改革注定是一個艱難的持續博弈過程 作者:本刊記者 李恒春/文 油價: 仍是調控為主 藤峰閣近日來一直在密切關注著國際油價的波動及國內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的政策動向,藤是石煉化(000783)的董秘,他所在的企業與其他煉油同行一樣,正深深地陷入虧損的困境之中。 11月21日,國家發改委綜合司發布的一份分析報告對石煉化來說亦喜亦憂,該報告預計下一階段國際原油價格呈繼續回落的趨勢,但跌幅有限,價格將在每桶50美元以上的相對高位運行。 “每桶50美元的原油價格是煉油企業避免虧損的成本底線。對于價格的變動來說,我們更希望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能早一天出臺,這才是解決煉油企業虧損的根本。近期,外界對油改的各種說法比較多,我們也在密切關注。”藤峰閣表示。 煉油困局與日前被中石化(600028)回購的鎮海煉化(1128 HK)一樣,石煉化也是中石化旗下一家從事煉油業務的上市子公司。 石煉化三季報顯示,今年1-9月,石煉化實現主營業務收入80.95億元,同比增長41.40%,而主營業務利潤與凈利潤卻雙雙告虧,虧損額分別達到6.43億元、7.51億元,前三季度每股收益虧損高達0.65元。石煉化同時預計,如果四季度狀況不能改善,2005年全年度業績虧損額將繼續增大。 石煉化是煉油行業的一個縮影,整個煉油行業今年以來均陷入虧損的困局之中。據石油與化工協會統計,由于進口原油價格大幅上漲,上半年國內煉油行業累計虧損60.86億元,同比下降145%;虧損企業數達到256家,同比擴大41.44%。1-9月,上游的原油天然氣開采業實現收入4291.86 億元,同比增長44%,利潤達到了2214.3 億元,同比增長74%。處于中游的原油加工業實現收入7378.5 億元,利潤卻是-149.94億元,同比下降184%。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牛犁對《證券市場周刊》表示,煉油企業普遍陷入虧損之中,由于上游原油和產品成品油價格變化的不同步,這種虧損基本上是一種政策性的虧損。 “現有成品油定價機制的確存在著種種弊端,定價機制改革在短期內具有急迫性,長期內也是具有可能性的。”牛犁說。 目前,我國成品油定價依然沿用的是2001年11月份形成的機制。“這種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基本上是成功的,但當時所面臨的是一個相對有利的國際環境,國際國內石油供應相對寬松,油價相對保持平穩。而自2003年國際油價一路飆升后,現有定價機制便不堪重負,而且,人為壓低零售終端價格所帶來的負面影響越來越明顯。”國家發改委價格監測中心劉滿平表示。 據統計,1999年至今國際油價漲幅已超過400%。國際原油價格從2002年每桶24美元左右,上漲到目前的57美元左右,今年年內更是一度逼近70美元。 “低油價時代將一去不復返,國際社會要適應進入一個高油價、高成本的年代。這個大環境的變化使得我國原先在石油價格平穩時期所形成的成品油定價機制的弊端越來越突出,越來越不適應環境變化,需要重新審視和改革。”劉滿平表示。 根據入世承諾,2006年12月11日我國將全面放開成品油市場,改革成品油定價機制余日不多,而年內以來部分地區發生的“油荒”以及煉油企業的虧損等更使得這一問題迫在眉睫。 油改難題 有報道稱,財政部即將出臺的相關成品油進口的稅優政策,將目前實行的成品油進口關稅5%至6%的稅率,改為全部免除,意在鼓勵油品進口。此舉被視為即將到來的定價機制改革的先行一步。 “取消成品油進口關稅和定價機制改革是兩碼事,取消進口關稅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縮小國內外成品油價格長期倒掛的現象。”牛犁表示。 牛犁認為,當前國內外成品油價格倒掛雖然是油改矛盾的核心,但只是問題的表象。在價格問題的背后,是整個石油行業管理體制問題,是如何調整好國家利益、國有壟斷企業利益、中小民間企業利益、消費者利益的關系。 “在近乎壟斷的情況下,國家對價格不管制是不行的,但也因此不可能由市場全說了算。單單改革價格形成機制,實際上是行不通的,這也是我國油價機制改革議論了很多年,到現在也沒有出臺的主要原因。”發改委能源所一位人士表示。 國務院國資委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白津夫指出,在當前油價改革問題的這種復雜局面中,核心問題是要找到政府在重點產業管理中的位置。實際上,在國家這一投資主體下,設立幾家國有大公司的辦法,不但解決不了市場壟斷問題,還帶來了新的更大的問題。 發改委能源所人士也認為,如果油價機制完全市場化,在油價過高的時候,社會各界受損利益,會有人來找政府;在油價過低的時候,行業發展受到威脅,還是要政府出面解決,政府仍要面臨兩難抉擇。 “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甚至也不是一年兩年就能解決的。短期內政策可能會有一個新的說法,但定價機制本質上是不太可能出現大的變化的,會在具體的措施上做出一些調整。”牛犁表示。 “而且,近兩個月來,國際原油價格已從70美元下降到57美元左右,下跌了近20%。在國際原油價格下跌這樣的大背景下,國內成品油價格卻要上漲,這也是件說不過去的事情,反而也是另外一種壓力。” 路徑選擇 央行《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在談到油價改革的思路時認為,我國將堅持與國際市場價格接軌的方向和原則,建立既反映國際市場石油價格變化,又考慮國內市場供求、生產成本和社會各方面承受能力等因素的石油價格形成機制,同時要建立上下游企業間合理的利益調節機制、相關行業的價格聯動機制、對部分弱勢行業和弱勢群體適當補貼的機制。 日前,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司長趙小平表示,在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中,要改進采價期的計算方法,調整成品油調價參考的外部條件,靈活反映國內外市場供求和價格狀況,抑制國內成品油價格調整滯后可能帶來的投機行為。 他同時表示,要解決成品油供應的問題,在推行價格改革的同時,還要通過財稅手段調整石油行業內部上下游的利益分配。“市場不能完全說了算,要不就沒有企業去煉油了,采取一定的財稅手段,對石油上下游利潤進行調節也是有必要的。”牛犁表示。 “發改委認同市場化是油價改革的大方向,但是又認為目前我國沒有完全放開石油市場的條件。因此,此次油價改革的出發點,仍然是政府調控油價。也就是說,根據目前的思路,我國油價近期不會放開。”他說。 劉滿平認為,沒有政府定價的風向標,完全依靠分散市場自主地形成價格,勢必存在著一定的盲目性。因此,近期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的取向只能是在政府主導下逐步走向市場化定價。 劉滿平認為,要想最終解決成品油的市場化定價問題,必須經過以下幾步:首先是改革成品油的價格形成機制,比如解決從滯后油價向實時油價轉變等現實問題;其次是切實放開批發環節,在對外開放之前先對內開放,改變由兩大集團公司集中批發的現狀;第三,要逐步放松對油源的控制,在石油進口環節真正實現競爭;最后,配套進行成品油市場準入、油源和市場監管等環節的改革。 電價: 近期難以調整 煤電聯動欲說還休“我們還來不及緩口氣,煤炭價格就又上去了,目前依然比較艱難。”漳澤電力(000767)董秘王一峰對此感慨。 因煤炭價格的上漲,漳澤電力今年三季度的毛利率已由年初的22.46%降至16.56%,但漳澤電力所在的火電行業還不是情況最糟糕的,熱電行業已陷入全行業的虧損之中。 今年前三季度,熱電行業9家上市公司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0.7億元,同比增長19%,但凈利潤總額僅為4970 萬元,同比下降了80%,環比降幅更是達到了584%。 當煤炭生產企業在享受煤價上漲好處但卻仍在抱怨價格受到管制的時候,下游的火電、熱電行業更是怨聲載道了。 2004年下半年,國內煤價開始迅速飆升,到去年年底,煤價的平均漲幅已有20%-30%左右,火電企業業績大幅下滑。考慮到電力企業所面臨的實際困難,國家發改委于去年12月決定建立煤電價格聯動機制。2005年5月,煤電聯動條件達成,全國電價平均上調2.52分/千瓦時。 國家發改委在其印發的《關于建立煤電聯動機制的意見的通知》中規定,原則上不少于6個月為一個煤電價格聯動周期,若周期內平均煤價比前一周期變化幅度達到或超過5%,相應調整電價。 目前,距第一次“煤電聯動”已有半年時間,按照規定理應進入了新一輪的測算期。而根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簡稱中電聯)統計顯示,根據煤電聯動第二周期(2004年12月-2005年5月)的測算,電煤價格第二周期比第一周期(2004年6-11月)平均上漲40.23元/噸,漲幅為17.43%,上漲幅度最高達122.76元/噸,比上一周期上漲59.11%。 “將電煤價格第二周期平均上漲40.23元/噸代入到“煤電聯動公式”計算,第二周期上網電價平均應上調1.54分/千瓦時。” 聯合證券分析師王爽認為。 然而,電力行業期待的年內第二次調價卻遲遲沒有了下文。“近期發改委到火電企業進行過調研,但至今我們并未聽說關于二次提價的消息。”王一峰說。 11月8日,國家發改委和建設部聯合正式下發《關于建立煤熱價格聯動機制的指導意見》,宣布正式啟動煤熱價格聯動機制。該意見規定,當煤炭到廠價格變化超過10%后,相應調整熱力出廠價格。煤熱價格聯動將以不少于一年為一個聯動周期,若周期內煤價變化達到或超過10%后,相應調整熱價。 國家發改委價格監測中心劉滿平表示,煤熱聯動只是為了解決熱電行業普遍面臨的虧損問題,與煤電聯動并無太大關系,更不意味著電價會在近期會有所上調。 明年供需決定電價調整 與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相比,電價改革的路徑則更加清晰。2003年國務院出臺了《電價改革方案》,電價在此基礎上已經有了明確的改革思路。今年4月5日,國家發改委出臺了《上網電價管理暫行辦法》等三項文件,對《電價改革方案》進行了細化。 “電價與燃料價格聯動也被正式納入電價決定機制當中,與之前單純的煤電價格聯動方案相比,新機制更能促進電力行業內部的資源優化和結構調整。”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認為。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認為,當前電力行業運行的一個突出問題是電價決定機制不能反映市場供求。電價不能起到平衡供需、優化資源配置的作用,加劇了電力短缺,而電力的短缺反過來又使得煤電價格的矛盾趨于白熱化。過分擔心電價上漲,給國民經濟帶來的不利影響而采用行政手段扭曲能源資源的價格,反而不利于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電價比油價管制的還要厲害,更關乎社會大眾的利益,而目前社會大眾對價格的滿意度并不高,近期內不會輕易進行調整。”劉滿平認為。 劉滿平表示,發改委對電價調整的態度要取決于明年的電力需求形勢,如果電力供需繼續吃緊,煤炭價格持續上漲,就有可能會做出調整。而從近期來看,全國發電量增速一直呈下降趨勢,10月份增速更是下降到10%以下,據中電聯預測,明年電力需求增速將降至10.5%左右,在電力需求減速的情況下,全國統一上調電價的可能性并不大,如果有所上調也是區域性的。 背景資料 11月9日,央行發布的《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指出,生產資料價格維持在高位運行,受企業虧損上升的影響,水、電、燃氣、交通等調價壓力越來越大,資源價格改革即將展開。其中尤其提到應該按照市場化方向,改革我國油價形成機制。 11月,財政部副部長朱志剛撰文指出,不改革資源價格機制,就難以實現要素投入模式的根本變革,也就難以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轉變。 10月28日,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在出席“全國資源價格改革研討會”時表示,當前要認真研究水價、電價、石油天然氣、煤炭、土地價格等方面的改革,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進一步減少政府對資源配置和價格形成的干預,逐步建立以市場定價為主的資源價格形成機制,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是次會上,國家發改委主任馬凱在題為《積極穩妥推進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報告中也表示,“建立能夠充分反映市場供求關系和資源稀缺程度的價格形成機制,是實現資源優化配置,推動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必然選擇。” 8月份,國內CPI同比僅上漲1.3%。央行副行長吳曉靈就此表示,當前通脹率低于原先的目標,今后將加大價格改革力度。隨后的9月、10月,CPI分別上漲0.9%、1.2%。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