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行業2005年下半年投資策略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20日 05:55 上海證券報網絡版 | |||||||||
投資要點: 由于內外經濟環境的變化,未來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增加,投資者應該更加謹慎并規避風險 市場整體估值水平的下移以及股權分置改革的推進將會使投資者更加注意公司的盈
港口機械行業股價已經對匯率升值預期和行業景氣周期變化有了比較充分的消化,相關公司處于全球龍頭地位,具有明顯的成本領先和競爭優勢,維持強于大市評級。工程機械行業受到宏觀經濟調控的影響,多數企業產量出現下降,目前仍然不具備較好的投資前景。紡織機械行業未來的不確定性較大,而且該行業產品升級較慢,盈利能力不強,建議回避。叉車行業仍然較好,多數企業產量比去年均有增長,維持對安徽合力強于大市評級 機械行業屬于投資品工業,在市場預期宏觀經濟回落的背景下,機械行業隨著市場整體出現調整,部分受到宏觀經濟調控影響較大的行業如工程機械行業調整的幅度明顯大于市場。在機械行業中,只有少數公司在前幾個月出現較大幅度的上漲,如中集集團、振華港機、石油濟柴、天威保變、天地科技等,但是由于市場整體明顯走弱,投資者信心不強,因此這些公司股價的強勢無法延續,也出現了較大幅度的調整。工程機械行業在上半年走勢非常弱,主要公司的股價上半年大幅下挫。雖然從產量、利潤等數據來看,許多產品下降并不明顯,但是由于市場預期將來投資需求的進一步下降,因此機構投資者已經從多數工程機械行業公司撤出。紡織機械上半年出現一些利空因素,在2005年1月1日全球紡織品配額取消之后,歐盟和美國很快先后對來自中國的紡織品重新設置了限制,雖然中國和歐盟很快就紡織品爭端達成了協議,但是,中美之間目前仍然沒有類似的安排。國內紡織企業的投資意愿不強,這影響了主要紡織機械公司收入,紡織機械行業的基本趨勢也是跟隨大勢下跌。電力設備面臨的情況與工程機械行業基本相同,上半年國家環保總局對多個在環境保護方面沒有達到要求的在建電廠進行了批評和處罰,這也影響了投資者對電力設備行業的評價,雖然在2007年之前,中國電力行業的投資仍然將會保持較高的位置,但是仍然不被投資者看好。 未來不確定性增加 投資應謹慎為上 從近期宏觀經濟走勢來看,未來的不確定性大大增加了,主要原因是石油價格大幅度波動,房地產業前景不明以及貿易摩擦可能會更加劇烈,這些因素有的是外部的,有的是因為在原有經濟發展模式下積累起來的矛盾釋放。作為對宏觀經濟非常敏感的投資品工業,機械行業未來面對的不確定性也大大增加了,例如紡織機械行業(貿易摩擦加劇),電力設備行業(環保意識的提高和執法力度增加)等。在這種經濟環境下,我們建議投資者要更加謹慎,注意回避投資風險。 關注盈利明確且具備較好分紅能力的企業 隨著市場的進一步調整,以及股權分置改革的推進,市場將會發生很大的變化,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對股價更加關注,分紅的比率也會提高,市場將會更加重視以盈利和分紅為基礎的價值投資。在這樣的背景下,投資者應該持續關注那些具有較為明確的盈利前景以及現金流情況較好,具備持續分紅能力的公司。 港口機械行業 今年以來,港口機械需求依然旺盛,龍頭企業定單保持充足。但是從4月份以來,由于人民幣升值預期影響、貿易摩擦加劇、全球運力增長超過貿易增長等方面的擔心,帶動FDI、CCFI等航運指數出現波動,尤其FDI大幅回落,從2月份最高點4880點回落到目前的2365點。運價的波動表明了航運景氣周期的不確定。前期股價已經對匯率升值預期和行業景氣周期變化有了比較充分的消化,由于相關公司處于全球龍頭地位,具有明顯的成本領先和核心競爭優勢,維持強于大市的投資評級。 工程機械行業 工程機械行業中,鏟土運輸機械與去年同期相比,有一定幅度的下降但是并不劇烈,由于產能過剩以及宏觀調控的影響將會持續發揮作用,估計未來可能會有進一步的下降,目前并非良好的投資時機。從行業統計數據來看,多數上市公司產量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常林股份,降幅為24%;而桂柳工A既保持了行業中的領先地位,產量還略有上升。 紡織機械行業 紡織機械行業仍然將會受到紡織品貿易摩擦的不利影響,而且目前中國紡織機械行業的總體狀況仍然不太理想,高端產品較為依賴進口,預計短期內這種情況難有根本性改觀,維持弱于大市的評級。 物流機械行業 由于叉車受到宏觀經濟調控的影響較小,上半年主要企業仍然保持了穩定增長,其中安徽合力今年1-5月累計產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16.1%,而且該企業一直保持穩健經營,現金流情況較好,具備持續的分紅能力,目前的動態市盈率為10倍,有一定的投資價值。 本版作者聲明:在本機構、本人所知情的范圍內,本機構、本人以及財產上的利害關系人與所評價的證券沒有利害關系。 本版文章純屬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文責自負。讀者據此入市,風險自擔。 作者:中信證券 李春波 吳健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