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師:閃爍在聚光燈下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18日 14:47 證券導刊 | |||||||||
——寫在 《2005年中國證券分析師論壇暨2004十佳證券分析師評選活動》之際 本報記者 于明娥 星光璀璨
當榮獲2004年“十佳證券”、“盈利預測最準”、“投資評級最優”大獎的近30位分析師,依次登上領獎臺,當臺下爆發出陣陣潮水般的掌聲,當央視等媒體的熒光燈與獲獎分析師們手捧的水晶獎杯交相閃爍的瞬間,你不得不承認,一個日益散發出明星效應和璀璨光茫的群體——證券分析師團隊正在冉冉升起。 在過去4年無比暗淡的市場里他們是唯一光鮮的群體。中國股市的價值歸途,不但重塑了股票價值,無形中也為證券分析師完成了價值重估。中國本土證券分析師雖然還沒有華爾街大師們呼風喚雨、一言九鼎之力,但已日益成為資本舞臺上一個領銜的角色,一個定價系統的核心。這是本月9日,由今日投資財經資訊有限公司聯手中央電視臺《中國證券》、中國證券報,三方在京舉行的《2005年中國證券分析師論壇暨2004十佳證券分析師評選活動》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幕。 研究真的能夠創造價值嗎?今日投資財經資訊公司董事長康曉陽在致辭中為我們提供的兩組數據有著相當的說服力:整個2004年,指數跌去15%,但全年有295家股票在上漲,其中有86.78%的股票受到證券分析師持續跟蹤;在漲幅前50名的股票當中,有三位以上分析師跟蹤的占80%,有十位以上分析師跟蹤的股票占64%。它印證了這樣一個事實:當年的明星股很少會逃脫分析師的“慧眼”,分析師“扎堆”的地方大(資訊 行情 論壇)多富藏金礦,而被分析師冷落的公司中彩幾率也微乎其微。 他們中的確涌現了一批出類拔萃的分析師。如分獲2004年“投資評級最優證券分析師”冠亞軍的華夏證券分析師鄭賢玲和中信證券(資訊 行情 論壇)分析師于軍成績顯赫:今日投資所作的統計顯示,鄭賢玲分析師2004年給出評級股票10只,平均年漲幅20.73%,表現最好的三只股票平均漲幅53.43%;于軍分析師評級股票較多,涉獵18只股票,平均年漲幅也達到了15.89%,前三只股票平均漲幅52.5%,與第一名難分伯仲。雖然國內分析師的整體素質還有待提升,他們無時不在接受來自投資者的考問,但其中的佼佼者已經用自己的報告充分證明了自身的價值。 百富勤中國總經濟師陳興動先生這樣形容:不管是經濟上升也好,經濟下降也好,偉大的分析員就在于什么時候都能夠找到機會! 分析師與一個時代 當下,證券分析師倍受機構投資者追逐,許多基金經理閱讀研究報告通宵達旦,他們需要通過分析師這個窗口認識公司,而且證券分析師也漸漸被大眾投資者所認同,越來越多的人習慣于翻閱分析師們厚厚的報告。央視主持人在會上披露:如果用google搜索引擎,鍵入證券分析師的話,你會找到多少相關信息呢,98萬8000條!而在不到一年前這一數字是29萬。膨脹的速度是極其驚人的,分析師的影響正快速地向著更廣闊的領域擴散,與之相對比的是,昔日的股評家正漸漸退出舞臺的中心。 分析師取代傳統的股評家,標志著一個莊股時代、一個以散戶為主體、資金推動型市場的終結,和一個以價值為導向、基本面分析為依據、機構為主體的投資新時期的來臨。中國證券報副總編杜躍進在致辭中說:證券分析日益受到重視,是以基金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隊伍壯大的一個客觀需求,是我國新興資本市場由發展初期的無序和低效走向有序和高效的必然表現。我們堅信證券研究和證券分析師的黃金時代正在到來。 如果說一個高效的資本市場有賴于高度透明的話,那么最大程度的減少信息不對稱,致力于提高市場的透明度,就成為必須,尤其在一個弱有效或無效市場當中,分析師所擔當的信息傳遞和解讀的角色,使其在增進市場有效性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美國證監會和高等法院在一份判詞當中有這樣一段話,他說證券分析師對于整個市場價值是無庸置疑的,他們搜集信息分析信息的活動,顯著提高整個市場定價效率,從而促進了所有投資者利益。 一次評價模式的創新 為促進分析師隊伍的快速健康成長,促使其中的佼佼者脫穎而出,對分析師的社會評價體系也將隨之建立并日臻完善。今日投資財經資訊有限公司憑借《在線分析師》這一權威的分析師研究交流平臺,為實現評選全流程數據化,排除人為擾動因素,保證評選結果的公正、客觀性,提供了可能和數據支持,本屆評選活動就是這一全新評價模式的嘗試。公司董事長康曉陽在介紹最佳分析師產生過程時強調“這不是簡單的一句話”。他舉例說,如對盈利預測的評估,當愈臨近上市公司公布年報時,分析師的預測往往愈趨于準確,因此我們要設置時間的權重,時間越遠權重越高,時間越近權重越低;又如,我們的評選規則中,對每位分析師跟蹤的企業數目、評級次數、時間跨度都設置了一個基本量,不達到這個量就沒有資格參加正式評選活動。這些規則的設立均有助于提高評選的嚴謹性和科學性,也將對分析師評估體系的建立和完善提供幫助。 身價與行業的興衰 “在現在臺灣證券市場上,臺灣本土券商分析師沒有資格研究前100支股票,前100支股票的研究資格都在外行分析師手里”中信證券研發副總經理徐剛先生在大會演講中,表示了他對中國分析師前景的一絲憂慮。 我們與海外大行分析師相比差距到底在哪里?徐剛認為這個差距并不是水平的差距,更多的是體制上的差別,海外大行分析師有非常高的社會知名度,同時也有很高的身價,他的身價要遠遠比我們國內的證券分析師身價高得多,他的影響力和身價到底來自于什么地方?更多來自于他對公司業務的創造,他們給海外證券公司、海外投資銀行帶來大筆收入,這恰恰就是中國本土與海外市場存在的一個非常大的差異。為機構提供的服務與收入倒掛,沒有相應的盈利模式,很可能未來會出現泡沫化趨勢,就如同臺灣所發生的。 這與中國證券業協會分析師委員會主任林義相先生,在會上提到的中國證券分析發展“五化”之證券分析運作商業化的要求不謀而合。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