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產業盛滿機遇 中國經濟的新命題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13日 13:29 證券導刊 | ||||||||
廣東技術師范學院經濟學教授 張 銳 提要: 節能產業是一座盛滿機遇的“金礦”,目前中國一次能源消費的平均節能潛力達26%,其背后是一個高達1000元人民幣以上的節能投資市場。對國內的投資市場來說,專業化的節
當“電荒”成為現實,當“煤荒”迫在眼前,當“油荒”無情降臨,當“水荒”拉響警報……一切的一切,帶給企業生產和居民生活的都是無法名狀的難隱之痛。也許我們可以發動自己挑戰自然的力量去建造無數座發電廠,開發出愜意的大小煤窯,甚至展開想象的翅膀要到月球上找回石油,但資源的稀缺性與不可再生性遲早有一天會讓人類對自然界的瘋狂幻想成為“畫餅”。因此,在向大自然開展貪婪掠奪的同時,人們似乎應當停下腳步來好好檢討和糾正一下自己的行為——從“采能”轉向“節能”。 沉重的選擇 持續5年的大面積“電荒”已經讓中國國民經濟付出了高達1萬億元人民幣的巨大損失。“電荒”只是中國“能源危機”的一個縮影。資料顯示,中國原煤產量在2004年雖達到19.5億噸,但全年全國供需缺口仍在2000萬至3000萬噸。而用于發電用煤即電煤的需求形勢在進入2005年之后一直處于繃緊狀態。由于國內石油產量的嚴重不足,2004年,我國原油進口量一舉突破1.2億噸,今年仍將超過1億噸。 “能源危機”折射出了我國以重化工業為主導的“病態”產業結構以及由此引致的畸形能源消費結構。2004年,我國鋼產量達2.3億噸,比上年增長21.6%;鋼材產量2.5億噸,增長25.4%;10種有色金屬增長了19.1%;氧化鋁增長11.2%;燒堿增長了7.7%;水泥增長18.9%。與之相對應,我國2004年重工業增加值占工業比重已達到64.4%,比2003年又提高了3.4個百分點。高耗能產品產量的快速增長直接拉動了近年來我國電力和能源消費的高增長。 問題的關鍵在于,我國不僅是是耗能大國,更是一個能源利用效率十分低下的國家——能源利用總效率只有32%,單位國民生產總值能耗比先進國家高3倍,生產單位產品的能耗比國外高出50%至100%。其中,工業鍋爐平均熱效率只有50%到60%,比國外低20至30個百分點;風機、水泵和壓縮機的運行效率一般在50%以下,比國外低5至10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我國所擁有的能源開采量也顯得并不十分樂觀。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新近提供的相關研究成果表明,如果能源消耗與經濟增長速度同步,到2020年我國一次能源需求總量將達到約60億噸標準煤,相當于每年投產5、6個大同煤礦,而這是根本無法做到的。在作為能源主要形式的電力方面,中國目前的電力缺口達到9.93%,到2010年還會劇增至15%,而中國人均石油可供開采儲量只有2.6噸,是世界平均值的1/10,只夠開采幾十年,煤炭則只能維持約200年。 “在巨大反差之間,留給我們的是節能這一21世紀最重要的國家戰略之一。”國內能源專家們一致指出。“急需把節能工作提上議事日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一篇題為《我國政府機構節能潛力巨大》文章上做出了如此重要的批示。 有抑有揚的政策力量 中國政府已經越來越認識到了節能的重要性。從26年中始終沒有間斷過的全國范圍“節能宣傳月(周)”,到已經持續了10年之久的“中國綠色照明工程”,再到橫空出世業已7載的《節能法》,人們愈來愈清晰地聽到了中國政府推進節能產業堅實而又鏗鏘的政策腳步聲。 最具有長遠戰略指導意義的是2004年底經國務院批準、國家發改委頒布的《節能中長期專項規劃》。這是中國制定和發布的第一個節能中長期專項規劃。規劃提出:2003~2010年年均節能率為2.2%,形成的節能能力為4億噸標準煤;2003~2020年年均節能率為3%,形成的節能能力為14億噸標準煤;主要產品單位能耗指標,2010年總體達到或接近20世紀90年代初期國際先進水平,2020年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主要耗能設備能效指標,2010年新增主要耗能設備能源效率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 作為節能行業的一個“大塊頭”——房屋建筑節能歷來是建設部調控的重點。在前兩年發布了《夏熱冬暖地區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并明確提出強制性節能標準這道“令箭”之后,建設部在日前再次發出了《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這枚“響箭”。這部將于 7 月 1 日起正式實施的首部公共建筑節能設計的綜合性國家標準要求在設計階段就開始控制能耗,在施工圖階段,設計者必須進行認真的負荷計算,嚴格按標準進行節能設計。否則將給予50 ~100萬元的巨額罰款。 激勵與約束并重,恩威和賞罰并舉。采用財政激勵手段以刺激節能行動是宏觀政策設計的另一部重頭戲。目前,我國對熱電聯產、節能住宅等項目,在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方面實行零稅率;國家鼓勵和支持發展的外商和國內投資的節約能源和原材料、資源綜合利用、防治環境污染等項目的進口設備,免征進口環節增值稅;利用本企業資源的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免征所得稅5 年。 “節能是最后一個國情產業。”有人這樣評價節能產業。的確,節能已經成為全球各國政府共識。國家間經濟實力的競爭將越來越集中表現為能源的競爭,但能源競爭并不只是其擁有量的競爭,而是更多地體現為能源利用效率的比拼。中國政府的“能源新政”既賦予了節能產業宏大的政策背景,又托出了一個魅力十足的節能投資大市場。 裝滿機遇的“金礦” 專家指出,目前中國一次能源轉換有25%的節能潛力,終端消費有26%的節能潛力,一次能源消費的平均節能潛力達26%,而其背后就是一個高達1000元人民幣以上的節能投資市場。因此,對國內的投資市場來說,專業化的節能產業是一個新的商業機會。 仔細梳理可以發現,中國節能產業已經形成了比較清晰的投資線條—— 工業節能:最大的蛋糕 資料表明,目前全社會能耗的70%集中在冶金、化工、建材等領域。因此,工業被看成是節能投資潛力最大的部門。其中工業電動機用電量占全國總用電量的2/3,且一半用于風機、泵、壓縮機的驅動,約2/3的風機、泵類機械在運行中需要調節流量。同時,在全國約1000多萬臺工業電動機中,若能采用高參數、大容量發電機組及高效輔機,工業部門供電煤耗可降低10%左右。另外,我國現有50萬臺工業鍋爐及10多萬臺工業窯爐,他們的熱效率約為60%至70%,與國外相比差10至15個百分點。如果對其節能改造,如使用動力配煤、型煤就可以取得顯著的節能效果。 建筑節能:肥沃的市場 資料表明,我國現有建筑中,95%達不到節能標準,新建建筑中達到節能標準的也不足 20 %。而據中國建筑業協會建筑節能專業的資料介紹,本世紀的頭20年,是我國建筑業的鼎盛時期,2020年全國房屋建筑面積將接近2000年的2倍,目前每年建成的房屋面積高達16億至20億平方米,超過所有發達國家年建成建筑面積的總和。由于我國的墻體、屋頂和門窗單位面積的傳熱量為氣候條件接近的發達國家的2-5倍,所以,解決建筑節能的關鍵是急需開發出既能承重、符合環保,又不需要采用其他保溫措施就能達到現行節能設計標準的墻體材料。專家預測,如果城鎮建筑全部達到節能標準,到 2020 年就可每年節省 3.35 億噸標準煤、減少 8000 萬千瓦時空調高峰負荷,相當于 4.5 個三峽大壩的發電量,相當于每年節省電力建設投資約 1 萬億元。 交通節能:流動的財富 汽車是石油消費大戶,為此國家準備對新出產車型實施最低燃油經濟性標準,這將是中國首次實施這類標準。雖然“煤變油”技術早在上世紀就已開發出來,但由于其產品價格高于石油而始終沒有得到沒有大面積推廣。如果能夠進一步降低成本,其市場前景非常廣闊。另外,汽車能源的多元化和汽車動力的電氣化代表了交通能源動力系統的技術變革與轉型趨勢。氫能作為與電一樣的能源載體,是新一代主導型車用燃料的最佳選擇;燃料電池作為一種高效零污染電化學能量轉換裝置,被認為是汽車動力電氣化核心部件的理想選擇。為此,需要企業集人力物力資源開展研究。 家庭節能:豐饒的寶庫 3.4億戶中國家庭形成了強大的能耗拉力,但同時構成了節能的重要細胞。如果把中國1.3億臺家庭現有的普通冰箱都換成節能冰箱,在今后15年內平均每年可節能20%,全國將少消耗電1200億度。同理,如果將電視機的待機能耗指標限定在3瓦以內,并假定彩電待機時間平均每天2小時,到2011年,累計節省電能可達到116.12億度電。如果每個家庭用4支節能燈算,每年能節約費用200億元;如果全面推廣應用節水器具,全國城鎮家庭一年可節水 17 億噸。 打通產業化渠道 雖然節能產業在中國已經被提到了無與倫比的政策高度,并且市場表現出了濃濃的投資商機和可觀收益,但資金與投資風險卻構成了節能產業化前行的“緊箍咒”。據此專家指出,我國已有的節能機構和潛在的投資者完全可以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通過“合同能源管理”新機制實施節能項目,并從中獲得盈利和發展。通過這一模式的運作可以克服我國目前面臨的節能障礙,從而促進全社會各種技術可行、經濟合理的節能項目的普遍實施。 “合同能源管理”是一種基于市場的、全新的節能項目投資機制。在傳統的節能投資方式下,節能項目的所有風險和所有盈利都由實施節能投資的企業承擔;而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中,一般不要求企業自身對節能項目進行大筆投資。節能公司通過與企業簽訂能源服務合同來為企業實施節能項目,為其提供能源項目融資、原材料采購、施工等一條龍服務。在合同期,服務公司擁有設備的所有權,并通過與客戶分享項目實施后產生的節能效益來回收投資和獲得應有的利潤,在合同結束后,設備的所有權和全部節能效益歸企業所有。 作為國家發改委、世界銀行和全球環境基金(GEF)共同開發和實施的——“世行/GEF中國節能促進項目”的重大成果,運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已經在我國北京、遼寧、山東三地成立了三家示范性 “節能服務公司”(EMC)。截止目前,三家EMC共簽訂節能服務合同296個,投資7.1億元,每個項目的平均投資已從初期的95萬元,提高到300多萬元,所實施的節能技改項目,99%以上獲得了成功。 值得慶幸地是,“世行/GEF中國節能促進項目”二期日前在中國也按時啟動(執行機構為中國節能協會節能服務產業委員會)。其具體任務是:有針對性地對新的和潛在的EMC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援助,促成更多新EMC的建立與發展,最終形成中國節能服務產業;建立EMC商業貸款的擔保機制,為新的、潛在的EMC提供節能項目商業貸款擔保。據悉,目前世界銀行和GEF中國節能促進項目已在中國經濟技術投資擔保有限公司分別注入6300萬美元和2200萬美元的擔保金,在今后的若干年內為新興的EMC提供20-30億人民幣的節能的融資擔保。 與“合同能源管理”項目為EMC提供融資擔保支持、技術援助相呼應,目前作為節能領域唯一的國家級投資公司——中國節能投資公司向外界發出了設立類似風險投資的“節能環保產業環保基金”倡議,盡管還停留在設想階段,但這確實為已經離開政府專項資金的節能產業尋找到了一個新的資金來源。除此之外,國家發改委也將不斷地利用國債對節能改造工程項目給予貼息形式的補貼,目前用于節能項目的國債貼息約1億元。所有這些努力可能相對于龐大的節能資金需求而言只是杯水車薪,但人們已經看到擎起中國節能產業的未來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