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50之紡織服裝業:為何長期看好紡織服裝業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16日 17:24 《新財經》 | |||||||||||
漂亮50(Nifty Fifty)的概念,源于美國三十年前兩份玩笑式的名單。三十年后,卻成為了金融界和資本市場一個廣為流傳的神話。 今天,漂亮50也該有一個中國版的故事,本文就旨在構造這樣一個中國版的神話。 以下為《新財經》尋找中國的漂亮50系列文章。
文/李質仙 未來十年,我們看好中國紡織服裝業的發展。從發達國家的發展軌跡看,其工業化初期均將紡織行業作為先導型產業,在提供就業、出口創匯等方面帶動了經濟增長。但當經濟發展到較高水平,如對美國、日本、韓國多年來GDP與紡織工業相關性研究表明,人均GDP達到4000美元時,作為勞動密集型的紡織工業步入衰退也標判斷,這種好日子至少會到2020年。 永恒產業并非夕陽行業 由于自然條件和經濟發展的差異,造成全球資源分布不均勻。經濟一體化趨勢要求各類資源在全球流動以實現優化配置。資金、技術的快速流動已體現了這種趨勢。但作為生產要素的勞動力,由于多種原因卻難以快速流動,因此,以物流代替勞動力流動的貨物貿易快速發展。而吸附勞動力較多、便于運輸的紡織品貿易更得到快速發展。在1980~2001年的21年中,全球紡織品出口總額增長了258%,比同期全球出口貿易增長幅度210%高出48個百分點。預計2004年全球纖維、織物、服裝、家庭布置等的貿易總額將達到3800億美元。 從長遠發展看,紡織服裝是人類生存最基本的需求之一,隨著人口數量的增長和生活質量的提高,紡織服裝業只能以不斷的增長來滿足人們的需求,因此,紡織行業并非夕陽產業而是永恒的產業。 國際貿易促進了全球紡織產業的國際分工和產業調整。目前西歐、北美和日本是世界紡織品服裝的主要消費市場,而以中國為主的亞洲發展中國家則是世界紡織品服裝的制造中心。 自1991年以來,中國紡織行業工業總產值年均遞增9.9%,略高于同期GDP9.3%的增長速度。紡織行業全面步入快速成長期始自1998年,是年國家出臺了一系列針對紡織行業扭虧解困的政策,加之社會資本對2005年取消配額的良好預期,從而導致紡織行業投資額大幅增長。2003年全行業實現利潤444億元,為1998年的51.6倍。未來,預計上升勢頭仍將長期延續。 產業優勢突出 紡織服裝業是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其低耗能、高就業、與農業密切相關、出口創匯等特征符合中國國情。同時,紡織行業的內生性增長強勁,中國企業消化和傳遞成本的能力也在日益增強。 中國目前的國情是:勞動力資源豐富,失業率高,就業壓力大;自然資源少,能源短缺;“三農”問題嚴重;高科技領域落后,需要大量進口先進技術和裝備支撐現代化發展,即需要充足的外匯儲備。 而紡織行業的特點是:1、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據統計,每億元固定資產吸納就業人數:紡織業1876人,服裝業4464人,是全國工業平均數932人的2.01倍和4.79倍。發展紡織服裝業符合勞動力過剩這一國情。2、低耗能、少污染的產業。2001年每億元工業增加值消耗的能源(折合標準煤),紡織業為1.93,服裝業為0.48,分別是全國工業平均數的59%和14.7%。在漫長的紡織-服裝產業鏈中,除印染環節外(目前新技術已逐步克服印染帶來的污染),基本對環境無破壞,屬于“綠色產業”。上海、深圳等現代化城市把服裝制造列為“都市產業”也說明了這一點。3、是與農業密切相關的行業。2003年紡織行業消耗天然纖維620萬噸(棉、麻、絲、毛等),涉及到1億農民的生計。目前約有1300萬農民子女在紡織服裝行業就業。根據世界糧農組織的數據,一個農民從事紡織業,其放棄耕種土地的機會成本,中國是0.2公頃,美國57.4公頃、法國19.6公頃、墨西哥2.8公頃、土耳其1.7公頃。紡織服裝業的發展可推動農村城市化、工業化過程,以解決“三農”問題。4、是出口凈創匯的主力。2003年紡織服裝出口凈創匯645億美元,是全國凈創匯255億美元的2.53倍。意味著扣除紡織服裝出口外,全國進出口貿易為逆差394億美元。 由此可見,紡織行業是一個符合中國國情的產業。 國際競爭遙遙領先 紡織行業亦是中國國際比較優勢最為突出的行業。 首先,中國具有充足的原料資源。中國纖維產量從1980年的347萬噸上升到2003年的2000萬噸,已占世界的30%。其中棉花、化纖產量分別占世界的26%和28%,居世界第一。其他纖維如苧麻、蠶絲、羊絨產量占世界80%多。其次,中國紡織工業具有強大的上下游配套生產能力。從上游的紗、布,到下游的服裝及各類制成品,中國產量均居世界第一。與競爭伙伴印度和墨西哥相比,前者的紗布加工能力很強,而服裝的生產能力很弱;后者正相反,服裝制造能力強但面料基本靠進口。更為重要的是,中國“質優價廉”的勞動力資源極大成就了紡織工業的國際比較優勢。 據2000年世貿組織的有關報告,中國紡織服裝業每小時工資為0.69美元,分別相當于日本的2.64%,法國的3.81%,美國的4.85%,韓國的12.97%,墨西哥的31.36%。中國勞動力不但“價廉”,而且“質優”——中國紡織業工人的勞動技能、勤奮度和組織紀律性等綜合素質要遠遠勝過發展中國家甚至發達國家。 至今,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躍居世界第一位已有十年時間,其他國家與中國的差距日益加大。如果考慮香港大部分為國內轉口貿易,中國更是遙遙領先。這充分說明了中國紡織行業的國際競爭力。 面臨后配額時代的歷史性機遇 對于中國紡織品行業來說,配額限制的取消將成為中長期的一大利好。 紡織品服裝協定(ATC)中規定,從1995年開始的十年間,分為四個階段在世貿組織成員國間取消紡織品及服裝的配額限制,實現自由貿易。2005年1月1日為最后階段,所有配額限制(占49%)全部取消。2002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時恰逢配額取消的第三階段,美國歐盟共取消了87個類別配額,導致中國紡織業出口額從2001年的533美元增長到2003年的804美元,兩年增長51%。2005年歐美還有126個類別取消,分別占歐美進口紡織品的60%和61%。美國取消配額的額度約760億美元。 多年來在世界紡織品貿易總額中,配額市場占近70%,非配額市場占30%多;而中國紡織品出口僅占配額市場的5%左右,占非配額市場近30%;在中國紡織品出口總額中,向配額市場出口占25%,非配額市場占75%。這兩組數據說明,中國紡織品出口受到配額限制的嚴重束縛。如果按照中國在非配額市場的占有率推算,2005年配額取消后中國紡織業出口有一倍以上的增長空間。據世界銀行測算:2005年配額放開后,中國紡織品在世界市場的份額將由2002年的17%擴展到45%。 出口將拉動行業持續快速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配額取消并不意味著紡織行業所有企業的出口均大幅增長,反而競爭會更加激烈。因為配額對優勢企業是束縛,對弱勢企業又是保護。配額取消后市場空間的擴大會拉動優勢企業高速增長。但弱勢企業難免在競爭中被淘汰。從行業看,未來幾年出口是拉動行業增長的主要因素。預計2005年后紡織服裝出口額將保持30%的增速。拉動全行業銷售收入和利潤增長15%以上。 紡織板塊可分纖維、面料、服裝三類公司。從其特點分析,纖維制造企業進入壁壘較高,但易受原料價格的影響,業績波動較大;服裝企業因成本中包含的勞動力價值最高,使中國勞動力低廉的優勢得到發揮,因此,國際比較優勢明顯。但多數服裝企業出口以貼牌為主,內銷尚未形成“品牌溢價”,且行業進入壁壘低,價格競爭成為主要手段,因此,服裝類公司的主業擴張受到制約;面料類公司處于產業鏈中游,服裝業的高速發展對面料的需求旺盛,目前出口服裝中有近50%的面料仍需進口,國家也將“國產面料頂替進口”作為重要的產業政策之一。面料行業主要依靠設備技術競爭,行業壁壘較高,銷售約束較弱,企業易于通過擴大產量來提升業績。因此,紡織板塊中面料類公司和面料-服裝上下游配套公司前景看好。 作者系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分析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