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ocument.write(str); document.close(); }
招商銀行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行業研究 > 《價值》2004 > 正文
 

外資投行賺大錢(2)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1月05日 16:55 科學與財富之價值專刊

  

  高盛:業務穩健 本地團隊特色鮮明

  基于對中國經濟與民營企業發展趨勢的預計,在全球性投資銀行中,高盛是少數將投行業務的策略重心從香港向上海轉移的機構

  與美國同行摩根士丹利相似,高盛的中國業務團隊本地化程度已非常高,5位董事總經理均來自內地: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曾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經濟學家的胡祖六從事政府公關與財務顧問業務;來自中金公司的蔡金勇關注跨國并購與能源等行業公司的海外融資;獲得哥倫比亞商學院 MBA學位的唐葵出任高盛亞洲(日本除外)電信、媒體與科技(TMT)業務主管;而資歷最深的王學明與徐子望則負責大宗股票、債券發行與并購交易。目前,高盛的在華業務集中于證券承銷、企業并購與不良資產處理領域。

  彭博資訊的數據顯示,高盛是2003年亞洲地區(日本和澳大利亞除外)最大的股票和債券承銷商,憑借該公司在中國內地和中國臺灣地區的客戶關系,高盛完成了78億美元的證券銷售額,其股票、債券和并購業務收入總計1.693億美元,主要客戶包括中國銀行、和記黃埔和臺積電等大型企業。

  高盛在大中華區的各項業務非常活躍:高盛被香港特區政府委任,幫助銷售總值200億港元的不動產。在中國臺灣地區,該公司是最大的海外股票上市包銷商,經手的項目包括中國鋼鐵、中華電信和臺積電等。其中,高盛與美林、瑞銀集團共同完成的中華電信ADR發行被《金融亞洲》評為臺灣 “年度最佳資本交易”與“年度最佳后續股票發行”。

  2004年至今,高盛在完成了平安保險的IPO后,還推動盛大網絡與騰訊科技順利在海外上市。目前,該公司進行中的上市項目包括民生銀行、中國網通與上海先進半導體(ASMC)等。同年6月,高盛對深圳市海王星辰醫藥公司初步投資4000萬美元,協助該公司拓展內地市場,目標是使海王星辰成為中國最強大的連鎖藥店。

  基于對中國經濟與民營企業發展趨勢的預計,在全球性投資銀行中,高盛是極少數將投行業務的策略重心從香港向上海轉移的機構。目前,該公司中國業務組中,出自上海與江浙地區的人士比例高達70%。隨著高盛中國業務向縱深發展,本地團隊的組建亦已啟動。高盛(亞洲)董事總經理徐子望指出,國有企業民營化過程中涉及眾多轉制因素,微妙的業務技巧只有洞悉內地文化的人才能夠掌握。

  美林:投行基金管理雙管齊下 劉二飛單兵突進

  目前,以“MGM”著稱的全球性投資銀行三巨頭——美林、摩根士丹利與高盛的中國研究部主管均無人擔任,可見大投行的在華策略重心在于投資銀行業務,而非QFII投資

  美林亞太區投資銀行業務主席兼亞太科技業務主管劉二飛在該公司拓展中國市場的歷程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擁有哈佛商學院MBA的劉二飛于1999年12月加入美林,此前他曾在東方惠嘉、摩根士丹利、高盛、美邦及洛希爾等多家歐美投行任職。在企業融資部董事王仲何等下屬的配合下,劉二飛率領美林后來居上,迅速縮小了與摩根士丹利和高盛的差距。目前,該公司在華的投行員工分布于北京、上海與香港,并在上海辦事處招聘了服務于QFII的證券分析師。

  2003年,美林是除日本和澳大利亞之外的亞洲區第二大股票和債券承銷商,安排了77億美元的證券交易;在投資者與客戶主管Anthony Hung及香港投資銀行負責人黃桂林的努力下,該公司同期在亞洲銷售的債券比前一年多出8倍,全球排名位居第六。然而,美林在大中華區的拓展還面臨一定的不確定因素,高層銀行家與分析師的頻繁流失對該公司業務的持續增長形成嚴峻的考驗:2002年7月,美林亞洲首席經濟師貝爾卓被摩根大通挖走;稍后,曾被《亞洲貨幣》評為最佳內地分析師的中國研究部負責人薛瀾跳槽至花旗美邦,出任董事總經理;2003年3月,美林中國區董事總經理兼總裁李小加又被摩根大通挖走; 2004年5月,負責臺灣地區業務的美林亞太區首席運營官潘耀堅又轉投花旗環球金融的懷抱,出任亞洲股票資本市場業務主管。

  為了填補貝爾卓和薛瀾離職后的空缺,美林迅速提升Timothy Bond為該行亞洲經濟研究主管,并于2002年10月招募摩根士丹利中國及香港地區策略分析師何顯鴻與荷蘭銀行經濟學家Marvin Wong,分別出任該公司中國/香港地區研究部主管與區域經濟學家。此前,何顯鴻曾在Atla ntis基金管理公司、霸菱資產管理公司和施羅德投資管理公司從事了18年的分析工作。然而,何顯鴻在美林工作了2年不到再次跳槽,2004年6月加入瑞銀集團,接替陳昌華的A股研究主管職位。目前,以“MGM”著稱的全球性投資銀行三巨頭——美林、摩根士丹利與高盛的中國研究部主管均無人擔任,可見大投行的在華策略重心在于投資銀行業務,而非QFII投資。

  2004年伊始,美林在華股票承銷業務異軍突起,擊敗花旗集團、高盛、雷曼兄弟與瑞銀集團等對手,接連奪得中國國際航空(與中金合作,目標集資5億美元)、中電國際(目標集資10億美元)與中國最大煤炭生產商神華集團(與德意志銀行合作,目標集資15億美元)的紐約、香港IPO業務。僅安排中電國際上市,美林作為獨家承銷商即可獲得3500萬美元的收入;2003年12月至今,該公司還完成了攜程旅行網、東方集團(與摩根大通合作)在納斯達克及香港交易所的IPO交易,分別籌資7100萬美元與19.25億港元。2004年4月,美林被東風汽車聘請為聯席承銷商,推動該集團今年底在海外集資7.5-10億美元。

  與此同時,美林在國際投資銀行中率先在內地基金管理領域獲得突破 ——2004年6月,美林投資管理(MLIM,資產規模達5130億美元)參股16.5%的中銀國際基金管理公司(中銀國際控股與中銀國際證券各自持有 16.5%、67%的股份)獲準在上海成立。美林投資管理中國業務董事總經理 David Peng出任合資公司執行副總裁,并任命原香港證券與期貨委員會基金部產品業務主管蘇淑敏為董事總經理兼投資總監。美林董事總經理David Gra ham表示,該公司在合資基金管理公司中的股權比例最終將上升至30%。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外資投行新聞 全部外資新聞 全部投行新聞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彩 信 專 題
Twins
友誼第一亂世佳人
維他小子
多吃水果海底世界
有聲有色
夏日狂嘩依依不舍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