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推交易大堂變身計劃 明春公眾可參觀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4月04日 16:11 21世紀經濟報道 | ||||||||
見習記者 蘇曼詩 香港報道 香港是個寸土寸金的地方,在中環心臟地帶,卻有300人在使用3萬英尺的“辦公室”,每人平均占用100英尺,不可謂不奢侈。這便是全球僅有的三個交易所大堂之一、香港交易所(行情 論壇)大堂的現況。
現時全球的證券買賣已電子化,“寫黑板”、 “飛紙仔”等交易方式早已成為歷史,但香港、上海及紐約交易所仍保留交易大堂。目前,港交所的交易大堂有906個交易柜位,但由于絕大部分交易商已采用電子交易,現時只有約300個柜位有人使用,而且大多只是作為后備,防備計算機一旦出現問題,仍有交易代表在大堂候命,保證交易無間斷進行。所以,港交所去年曾考慮完全取消交易大堂,但經過詳細研究后決定保留,但會進行大翻新。 “為什么仍要保留交易大堂?”本報記者于3月23日直接向香港交易所行政總裁周文耀提出這個最根本的問題。周文耀答道:“我們覺得這個?保留交易大堂?支出是值得的,因為希望交易大堂能夠代表香港的證券行業,可以吸引公眾人士、未來的投資者和海外訪客,多明白一點有關香港證券市場的歷史和運作。我們不會因為害怕多花了錢而放棄這個計劃。 這是我們覺得很重要的,用英文來說,這是一個 ICON?標志?。” 不取消交易大堂不代表一成不變,就在這一天,周文耀向港交所的會員,即證券交易所,講解交易大堂變身計劃,并展示三家設計公司提交的建議。到了明年第一季,將把300名交易商辦公的地方減至現時的三分之一,余下空間將用作設立展覽廳、會議室及圖書館等。周文耀表示,該所考慮開放展覽館予公眾參觀,而會議室將租用予上市公司開股東大會。 香港的證券交易已超過100年歷史,由前期的四會交易,到1986年遷到現址,即在香港中環交易廣場的交易大堂,可謂歷盡風風雨雨,也陪伴香港度過1997年的回歸及1998年的亞洲金融風暴,是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一顆不可替代的標志。 周文耀說,征詢意見工作會分兩部分進行,在4月20日港交所召開董事會之前,交易商可就三個新設計發表意見,董事會決定采納其中一個設計后,再進行整體的裝修,但同時要求設計者提供數款交易柜位的樣式,征詢交易商的意見,務求新柜位可以令他們得到最大的方便。他預期所有工程將于明年第一季完成。 新的交易大堂只會保留約300個交易柜位,交易商租用每月需支付租金2000港元,余下的空間則會成為展覽館及會議中心。不過周文耀強調,新交易大堂不會以牟利形式經營,港交所對建筑費用及租金支出進行補貼,但預計對財政不會造成壓力。 周文耀不肯透露建筑費用,但據港交所消息人士稱,約為5000萬港元左右;另外現時交易大堂于1984年向政府租用,租期21年,于今年10月屆滿。周文耀表示,現時租金約24元一英尺,即月租約70萬港元。香港政府將于下月底與港交所商談續租詳情。 據悉,交易大堂的新設計分別由Aedas Interiors、M Moser Associates和Woods Bagot三家跨國建筑公司制作,而新設計則各具特色,共通點是大大增加交易大堂的“透明度”,日后公眾可以透過玻璃幕墻,看到交易大堂的運作情況,預計這將成為香港另一著名“景點”。 (特約記者羅綺萍對本文亦有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