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銀行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港股點評 > 正文
 

人人控股人人為我 抽水機啟動原形畢露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16日 12:01 《財經時報》

  這是一個上市公司被掏空和玩殘的故事。我們眼見了一個殼公司不平凡的4年,穿插了名人、跨國公司、投機客、商業奇才、地產商人、冷血斂財者,個個都有精彩演出,也有無法掩飾的勾心斗角

  特約撰稿 徐迅

  在資本市場尋找鮮活案例,只有一種可能是沒有收獲的:這是個多年沒有動靜的公司,業績不好不壞,不配不送,不取不拿,安安穩穩,不煩不燥。

  這樣的公司真的不多,我們來看這樣一家小上市公司,它從賣汽車開始,變身互聯網先鋒企業,又在泡沫破滅后轉型電訊服務商,之后再進入房地產,5年時間3次賣殼換東家,配股、發轉債、各種名目抽水集資8次,7次成功集資3.2億港元多,從來沒有賺過錢,2003年還猛虧1億港元,營業額只有67.2萬港元,但最后賣殼46%還值3477萬港元。

  在這家公司歷史上,風云人物不少,美國的SUN公司、新聞集團默多克、硅谷著名的風險投資商、全球知名的投機客、香港地產商、冷血斂財者、內地地產新貴都在其中,很多英雄的儀式都在這個小舞臺上演出,然后退場,接力者排隊等候。在整個上市公司9年歷史上,也許沒有人真正虧過錢,也沒有人真正贏過,熱熱鬧鬧,大家都挺開心的。

  誰是操縱者?大家面面相覷,誰縱容了事情的發生?大家搖搖頭。“它沒有違規,它的所作所為都是合法的”。這家企業是人人媒體,現在叫人人控股(0059.HK),它做到了人人為我,而絕不會我為人人。

  2004年底,地產商余斌入主人人控股,一切突然平靜下來。低調的新人只有39歲,沒有豪言壯語,“無意向人人注入任何資產,擬繼續經營該公司的現有業務”。他要穩定軍心。

  但人人控股其實沒有扎實的主營業務,多年來年營業額沒有超過2000萬港元。但3年來每年虧損從來沒有少于8000萬港元,如此大的窟窿,不著急的人不會多。

  RENREN.COM熱鬧開場

  回到起點,1998年年底的互聯網熱潮,2個在麥肯錫工作的美國人在一起喝啤酒,他們都喜歡上網尋找趣味相投的朋友,發覺可利用互聯網建立為不同的社群、不同興趣的人士提供便捷交談的園地,他們希望建立一個和聊天室不同的世界。

  他們設計的商業模式也很簡單:了解會員的不同嗜好及休閑習慣,利用廣告商及產品銷售商的廣告來獲得盈利,但因為設計跨及全球華人,概念又新了一步。

  Michael Robinson及華裔鄭世維把這個網命名為RENREN.COM,1999年5月創辦公司,以香港為總部推出首個為全球華人提供24小時雙語網上交談的社區。他們的創業資金只有數百萬港元——一個傳奇這樣開場了。

  熱錢蜂擁擠向RENREN.COM,J.H.WHITNEY &CO.和SANDY ROBINSON及馮波,在亞洲專門投資網絡及通訊技術的風險資本公司ASIA TECH VENTURES LTD.,和NETICA VENTURES LTD.聯手把600萬美元扔向它。

  很快,美國著名的SUN牽頭的亞洲爪哇風險投資基金也看上了它,1999年11月RENREN.COM再拿到150萬美元。錢并不多,但看看這些人的來頭,真是轟動亞洲。

  J.H.WHITNEY &CO.資產達40億美元,是美國最活躍及最成功的互聯網投資者之一。SANDY ROBINSON是全球最負盛名的科技銀行家之一。在上海土生土長的馮波,與SANDY ROBINSON合組的投資公司專門資助中國科技(行情 論壇)公司發展。他們把RENREN.COM稱之為優秀的網絡新貴。

  人人媒體借殼上市

  半年內,RENREN.COM號稱已有會員100萬人,2000年3月,默多克的新聞集團宣布入股其母公司RENREN MEDIA HOLDING LTD.16.1%的股份。

  3月15日,網絡新貴突然以現金2.29億港元購入安佳集團(0059.HK)擴大后股本的81.6%,隨即將其易名人人媒體。新聞集團間接擁有人人媒體13%股權,他同時計劃把旗下CHANNEL V音樂和 ESPN體育內容放上去。

  這些規劃都是對的,但是1999年底,成立半年多的RENREN凈虧損2170萬港元,營業收入只有360萬港元,資產凈值1160萬港元,這是燒錢的經典案例。

  2000年6月初,RENREN.COM開始發力,一口氣吃下3個網站:360全景網、上海求職網站中雇網、北京“打折啦”網站。收購只涉及少量現金。

  同月底,RENREN又和新聞集團旗下二十世紀福克斯影片公司成立雙品牌網站FOX.RENREN.COM提供獨家娛樂內容。

  之后,RENREN繼續搜羅內容供貨商。

  7月底,它又聯合為外資企業服務的上海官方的對外服務有限公司建立求職招聘頻道。它在網上的口味越來越復雜,1個月后王力宏個人網站在此開張,同時,他推出中國證券業財經信息服務,每日24小時不間斷更新內容。

  這一年多是人人媒體最輝煌時刻,他野心勃勃,希望在兩年內擁有400萬瀏覽人數,帶來廣告和贊助商,并預期在18個月達到收支平衡,在2002年開始盈利。

  一個夢想獲得了資本的支持,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激情。但數天之后,形勢逆轉。

  互聯網公司快速死亡案例

  2000年8月中旬,他突然宣布裁員38%。時值互聯網冬天到來,人人媒體加入寒流,裁員后燒錢速度維持在每月100萬美元。

  8天后,原安佳的高管、人人媒體董事雅高辭職,他還持有上市公司5.3%股權,辭職給市場信心以打擊。

  從1999年5月開始到2000年8月爆煲,他經歷了極限過山車的體驗,現在,商業老手也看不到未來,盡管,直到2000年9月,管理層還在推出個人網頁快捷軟件、在北京人民大學推出RENDAREN.COM,希望擴展新市場,但其后勁已無。

  2000年頭3月,安佳小道消息不斷,股價從0.14港元慢慢走強,2月已經到0.77港元,3月中新聞集團和人人媒體宣布入主安佳,沖到歷史高位1.5港元,這是瞬間的輝煌。

  人人媒體在2000年10月公布半年業績,虧615萬美元。比1999年虧損大幅增加,營業收入比1999年的807萬美元也少了。

  可他還在收購。

  我們經常可以聽到咨詢專家為企業診斷經營管理問題的新聞,人人媒體卻根本找不到經營方向,而兩位當家人,創業者,正是從麥肯錫出來,美國名校的高材生,也是融資、推廣高手——人人媒體原先還有安佳的傳統生意——汽車銷售業務,這是可貴的現金流,但2001年1月通用汽車剝奪了其代理汽車經銷權。2000年人人媒體虧1.9億港元,年營業額8232萬港元,汽車經銷業務占了8092萬港元,互聯網的營業收入只有139.5萬港元,而互聯網虧損就占了1.889億港元。很明顯,這是個燒錢機器。

  2月14日后,RENREN.COM的新聞已經無更新。16日,突再宣布大規模裁員,基本結束內地業務。股價跌到0.042港元。該股同日停牌,表示有主要股東可能轉售手上股權。后來傳說默多克力求出售手上14%股權,但沒有人肯接。

  2月21日,收購上海勝全、上海中雇網、北京“打折啦”網站的行動被中止,24日復牌,股價下挫23.8%,收0.032港元。一個經典的網絡公司快速死亡時間表。

  既然沒有生存能力,唯一辦法就是止血,然后變現,互聯網泡沫已經消失,冰封的資本市場無力支持這些夢想。

  一個半月后,2001年4月人人媒體控股股東以6800萬港元出售67%股權給地產商麥志揚,收購價比最后收市價0.018港元折讓27.39%。

  老股東們脫身了:6800萬港元給這些著名人物——鄭等兩個創始人各持有其中14.9%、全球最負盛名的美國風險資本公司JH Whitney持有其中21.7%、新聞集團持有其中14.1%、Olympus Capital Holdings Asia管理之多個基金持有其中9.5%、Chengwei Ventures Fund I,L.P.持有其中6.7%、SUN牽頭的亞洲爪哇風險投資基金持有其中5.9%,而29名少數股東則持有12.3%。

  回看一年前,這些著名人物聯手投資2億多港元,幕后支持RENREN.COM收購安佳,借殼上市,僅一年股東們就要撤退,當年收購價是每股0.039港元,一買一賣,每股虧蝕66%,只拿回來不到1/3的投資 。

  地產狙擊手麥志揚6800買殼

  45歲的麥志揚,傳聞出自香港警界,轉職在內地及香港投資物業20 年,最擅長發現有價值物業,低價入貨重包裝,再轉手賣出去,往往賺數倍。

  麥志揚果斷買下人人媒體,他也看好公司賬上還有6000萬港元現金,因此只花 6800萬港元取得控股權,表面看劃算,但要全購,還要花3352萬港元。

  很快,麥志揚將所持52億股人人股份,抵押予數字地球財務有限公司,拿到一筆現金。后者是上市公司數字地球的關聯公司。

  如果說麥志揚想重演地產界倒手獲利的傳奇,第一件事當然是包裝。

  2001年7月,人人媒體宣布推出一個直播節目“網上財驚”,與傳統財經節目定位很不同。

  麥的大志很宏偉,人人媒體要發展雜志、鐵路沿線、發展電訊業務。麥給投資者許諾:人人不再靠網上廣告收入維生,他會以“低消費、高收入”令人人媒體12個月內轉虧為盈。

  很快,人人媒體被改名為人人控股,旗下擁有人人電視、人人電訊、戶外廣告、人人通會員消費打折卡等,公司目標是整合資源,逐步分拆上市 。

  兇猛抽水機一旦啟動原形畢露

  麥氏“快、狠、準”面目開始顯現。

  2001年6月,人人控股向6位獨立投資者配售13億股新股,每股定價0.036港元,凈集資4400萬港元,理由是收購科技項目。7月,又向獨立第三者發行價值1200萬港元的可換股債券。上述兩次靜悄悄的集資總額達5600萬港元,由長雄證券牽頭執行。12月,他一舉集資1.04億多,供股價折讓90%。這讓市場驚心,一個資產凈值低于1億港元的公司,一次集資超過1億港元,實屬斗膽。麥持有人人控股52%,承諾按比例供股,他最少要付出 5400 萬港元。港交所披露,麥除將所持 52% 股份抵押予數字地球財務外,更將股份再次抵押給長雄證券的關聯公司,這也是此次供股的一名財務顧問兼包銷商之一。

  這次集資是為了收購兩家公司,3600萬港元先收購成立只有7個月的Grandmax公司,這是麥太太的企業,Grandmax通過持有49%的 Wiseford公司經營流動虛擬網絡、電訊產品,以及 IDD及手機批發等業務。此前人人已經持有其51%權益,這次是全購。

  再以5400萬港元收購一個成立只有4個月的公司,后者有份參與上海智能運輸系統管理及顧問服務。

  市場人士大罵“人人”吸血:它先配股集資,以股票換鈔票,再收購相關資產,以鈔票換資產,很簡單就把大把鈔票送進大股東荷包中。“但是,一切又都合法。我們的監管單位似乎束手無策。”批評者說。

  人人控股也落到0.01港元——從麥志揚2001年4月入主以來短短8個月,集資超過1.8億港元,坐上了當年香港抽水機頭把交椅。

  在2000年,人人還有8232萬港元營業額,1.06億港元總資產,但到2001年底,麥集資1.8億港元之多,但人人總資產卻降到8834萬港元,營業額銳減到1761萬港元,虧損8483萬港元。2000年的資產凈值還有6887萬港元,但2001年底,資產凈值只有5575萬港元,手頭現金只有數千萬港元。

  到底新東家干了什么?資金到哪里去了?

  2年半8次集資3.2億

  2002年1月底,人人通過全資子公司宣布與一家香港短訊服務供貨商成立合營公司拓展內地短訊市場,麥高調表示期望當年9月將此業務分拆上市,可以套現1億港元。

  2002年6月,人人以白武士姿態,收購數碼庫( 8612 HK)已發行股本30%,收購涉及現金不足350萬港元,卻得以準備入主市值超過3000萬港元、但因問題賬目已停牌多日的數碼庫。隨后,數碼庫反擊,一場收購戰好像開始了。

  麥志揚真的絕非平庸之輩,在2002年7月中旬股價暴泄94%之后,他依然敢再次舉動集資大旗,他先建議每股人人已發行股本由目前每股0.01港元,削減至每股0.0004港元。股本削減后,從股本賬注銷約7300萬港元,記入人人控股盈余賬。第二步,提出“25合1”股份合并建議。再提供股計劃,以 20 股供新股35 股比例,每股 0.14 港元的價格,供股集資大約 7000 萬至 8000萬港元。

  這是口碑最差的集資方法,讓股民損失,供股也是損招,跟也是虧,不跟虧得更大。所以這項計劃8月底遭遇股東否決。同時,收購數碼庫也告失敗。

  但麥很輕松:這不會影響公司營運。很快,旗下人人電訊加入話費大戰。

  2002年中期報告又令人擔心:人人營業額急增54倍,至1533萬港元,但凈虧損5370.4萬港元。而公司手頭現金只有約500萬港元。

  2002年11月人人公布以900萬港元收購香港一家網上游戲供貨商,先舊后新配售1.5億股集資860萬港元。但由于被追債,人人控股最后將這錢用作償還部分債項。

  2002年底盤點,人人控股全年暴跌97.96%,排名香港當年跌幅榜第2位。

  陷入嚴重財困,公司手上只有400多萬現金,花錢速度卻依舊驚人,麥先生惟有繼續開動抽水機,3月,公司建議股東按1∶1的比例進行供股,集資約1200萬港元。

  到8月,美國通用金融催債315萬港元,人人控股宣布以股償還部分債項,其中50萬港元以現金償付,265萬港元將以每股0.0144港元,發行1800萬新股支付。

  8月底,人人控股向獨立投資者配售300萬港元用作營運資金,12%可贖回可換股債券,該等債券年期1年,初步兌換價為0.032港元,債券獲悉數行使將發行1.05億股。

  為挽回潰勢,11月公司宣布嘗試進入內地24個城市經營短訊服務,其股價一度3天猛漲2倍多。至2003年12月,借股價升破0.01港元之勢,宣布大比例供股,每股供4股新股,凈集資額5100萬港元,主要用作還債及投資。

  這是麥先生6800萬港元鯨吞人人媒體后,兩年半內第8次集資了,除了1次沒成功,7次都有斬獲,集資總額高達3.2億之多,期間的營業收入總計只有4100萬港元,虧損高達2.74億港元,基本屬于完全靠集資度日。

  最為令人驚訝的是,2003年公司年營業收入僅67萬港元,虧損猛增至1.01億港元,公司總資產從2002年的1.09億港元銳減至1604萬港元,而資產凈值猛烈下滑至396萬港元,而1年前還有8954萬港元。

  兩種玩法 不同結果

  加上安佳集團上市的5年,0059這個上市公司9年從未掙過錢,活到今天,依然有7532萬港元的市值。

  在互聯網時代,它依賴外資投資,大腕云集,名聲極好,是一個縱橫四海的互聯網新貴,從未在香港股市斂財;但在地產倒爺的時代,他沒落到靠借債、不停發股配售集資、無度損耗資產度日,變身抽水大王。

  完全兩種風格,演繹了資本市場的兩種玩法。2004年上半年,已接近殘廢的人人控股虧損縮減到810萬。到2004年11月,新主人余斌以3477萬買殼。他曾經和新海康合作發展地產項目。

  一段故事再次停止。新故事還沒有開始……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熱 點 專 題
印度洋地震海嘯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楊振寧登記結婚
意甲在線足球經理游戲
2005新春購車完全手冊
歲末年初汽車降價一覽
2005年新春購房指南
2004地產網絡營銷盤點
天堂II 玩轉港澳指南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