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收購IBM的四大聯想 是否變形以市場換技術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20日 11:16 中國經濟周刊 | ||||||||
★文/喬新生 在國內市場已趨于飽和之時,通過收購世界馳名企業產品生產、銷售和研發項目,提高自己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對選擇專業化道路的聯想集團(行情 論壇)來說是最好的結局。對IBM(行情 論壇)公司來說,能夠通過聯想集團放棄這個日益“同質化”的產品,也是最好的歸宿。
然而,熱情退卻之后,人們應該關注以下幾點:首先,這次聯想集團的成功收購,是不是一次特殊的“以市場換技術”行為?因為大家都知道,長期以來,聯想集團在政府攻關方面投入巨大,聯想集團的客戶中,政府客戶占有絕對的比重。而外國公司通過正常渠道卻難以打進市場,那么,它們會不會通過與國內企業整合的方式,獲取國內市場?可以想見,在需求巨大的政府采購方面,今后IBM公司將會獲得無限豐厚的連帶交易利潤。如果是這樣的話,中國國內的個人電腦生產企業應當緊緊盯住新組建的聯想集團,認真考慮自己的競爭戰略。 其次,這次聯想集團收購IBM公司的個人電腦業務,旨在利用IBM公司的全球銷售網絡推廣自己的品牌,但是,在保留IBM公司的品牌之后,這種“搭車上路”的銷售方法能否奏效?相反的例子在中國比比皆是。道理很簡單,如果兩種品牌所獲得的利潤差別較大,那么新組建的公司肯定會選擇能夠獲得豐厚利潤的品牌。如果是這樣的話,聯想與IBM相比,IBM可能會保持更好的銷售勢頭,也就是說,在今后的市場銷售份額中,兩個品牌會出現此消彼長的現象。如果真是這樣,聯想集團的聯想品牌岌岌可危。由于雙方在購并的合同中明確了IBM公司的品牌使用期限問題,所以,如果今后只有銷售渠道,而沒有打響聯想品牌,那么,聯想只不過獲得了一個荊棘叢生的國際市場而已。這對聯想集團來說是一次重大考驗。 第三,重組后的聯想集團將會成為一個國際性的信息企業,但是,在網絡時代,作為生產網絡終端設備的企業,聯想集團獲得的僅僅是信息產品中微乎其微的市場。在網絡信息供應商不斷擴大自己的產品供給,甚至把電腦作為附帶品贈送給個人消費者的時代,生產銷售個人電腦將會變成信息市場鏈條中受制于人的行為。IBM公司之所以處理自己龐大的個人電腦生產、銷售、研發的業務,就是想輕裝上陣,爭取更大的盈利空間,而聯想集團反其道而行之,繼續生產、銷售個人電腦這一終端設備。這種選擇會不會將聯想集團逼上絕路?如果在信息產業,聯想集團真的成為利潤鏈條的最末端的企業,那么這次收購是一次戰術上的勝利,但卻是戰略上的失敗。聯想集團能不能在個人電腦領域深耕細作? 最后,在跨國并購過程中,政治風險巨大。在近期內,國際電腦市場會平穩發展,但是,由于中美兩國面臨著即將到來的臺海沖突,那么,作為IBM個人電腦的原主人,IBM公司會不會釜底抽薪,在獲得資金和中國市場之后,停止在銷售、研發方面與聯想公司合作。如果是那樣的話,那么,聯想公司將會一無所有。要知道,到目前為止,美國仍然是對中國進行技術封鎖最嚴厲的國家。人們不能想象,這個國家的支柱企業能夠敞開自己的技術研發大門,將核心技術交給聯想集團。聯想集團可能會因為缺乏技術支持而變得無足輕重。這是以貿易見長的聯想集團不能不考慮的問題。 坦率地說,包括聯想集團在內的中國國內信息企業,大都是國外馳名企業的“買辦”,現在,聯想集團想要成為國際一流企業,必須改變這種打工仔的形象。這次聯想集團收購IBM公司個人電腦業務,恐怕改變自身形象也是最原始的沖動。不管怎么說,這次收購是一次大膽的嘗試。與中國企業進軍海外市場得失相比,聯想集團的這次收購活動還算是比較沉穩的。但是,如果在戰略上發生錯誤,即使在戰術上精打細算,仍然難逃厄運。我們希望聯想集團能夠像中國的彩電生產企業一樣,在亦步亦趨的學習過程中,逐漸地降低成本,占領國際市場,而不是通過政府攻關,幫助國外企業大舉占領中國的市場,特別是政府個人電腦的需求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