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時娜 ○編輯 毛明江
中資券商的國際化發展前景是否依然光明?面對虧損如何突圍?如何才能在國際舞臺上站穩腳跟?帶著這些疑問,本報專訪了香港中資證券業協會會長、國泰君安國際行政總裁閻峰。
上海證券報:虧損甚至連續虧損,使很多中資券商由之前的躊躇滿志變得有些迷茫,您怎么看待中資券商國際化發展前景?
閻峰:我依然對中資券商國際化發展前景非常樂觀。
這些年來,中資券商作為中國資本走向海外進行全球配置,以及海外資本投資中國內地市場的橋梁,正日益被市場所認可與接受。中資券商的各項業務都呈現快速發展的態勢。目前來看,各項業務均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分業務板塊來看,中資券商的投行業務發展是最迅猛的。香港的企業融資市場以前是外資投行獨霸天下,現在中資行的市場份額已超過30%。而中國內地仍有上萬家中小企業有通過海外上市融資的欲望,中資券商憑借自身的優勢,正逐漸成為它們香港上市的首選。
經紀業務方面,雖然隨著在香港設立分支機構的中資券商日益增多,競爭變得更加激烈。但是,中資券商面對的是全球的投資者,同時可以做全球各大市場的交易,可為的空間很大。
舉個例子,去年港股成交不旺,但海外其他股市卻表現出色。國泰君安國際的美股交易量同比增加了50%,為公司貢獻了5%的營業額。日股交易量更是同比增加了300倍。
將交易拓展至全球不僅增加了經紀業務收入來源,還有助于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為公司留住客戶。與此同時,國泰君安國際為母公司的QFII客戶提供服務,這些客戶往往也通過我們投資港股。
中資券商的資產管理業務方面也已經起步。國泰君安國際、中信國際、海通國際、中銀國際、建銀國際、交銀國際、申銀萬國(微博)(香港)、中金(香港)等近年來已在香港發行了公募基金。
上海證券報:您如何看待RQFII業務對中資券商的重要性?
RQFII啟動后,21家中資基金公司和證券公司獲得首批RQFII試點資格,目前已先后推出了RQFII基金。
很多人質疑RQFII業務成本太高,并不能給中資證券機構帶來太多收益,但我不這么認為。
對于已經建立起資產管理團隊,并已發行過公募基金的機構來說,發行一只RQFII基金僅需多雇一名基金經理,并不會給券商增加多少成本。中資基金公司和證券公司還可以借此積累經驗、提升海外知名度和美譽度。
而對于原本沒有資產管理業務的券商來說,他們剛好可以借此建立團隊。雖然初期RQFII的管理費可能無法覆蓋人力、租金等成本,但卻可以為資產管理業務起步打下基礎。相信有了RQFII政策,中資券商的資產管理業務也會大踏步向前。
上海證券報:根據您在香港打拼十幾年的經驗,中資券商如何發展,才能在完全市場化、國際化的香港舞臺站穩腳跟?
閻鋒:香港目前有530多家證券公司,市場已被充分挖掘。新進券商如果母公司實力不強,又不能為客戶提供特色服務的話,很難擁有穩定的客戶群,也就很難在香港占據一席之地。
所謂“特色服務”,也就是依托母公司的資源,開展差異化經營。比如,中金、中信偏重投行業務;中銀國際的債券業務做得很好;而光大控股、建銀國際則主攻PE等等。利用母公司的資源開展差異化經營,便能很快在相關領域有所建樹。
上海證券報:您對許多在港艱難運營,以及許多即將赴港發展的中資券商有何建議?
對于新到香港設點的中資券商,除了告訴他們要開展差異化經營,我一般還會給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不要投資二級市場,專心做證券公司,因為二級市場波動太大,風險也太大,不利于持續、穩定經營。
第二,利用母公司資源,先搭建平臺,以便等人民幣完全自由兌換后可以在第一時間開展相關業務。
第三,重視債券業務,因為成熟市場的債市融資往往比股市融資額要大得多,而香港的債市正在逐漸壯大起來。
第四,一步步來,先從簡單做起,別想“一口氣吃成大胖子”,一下子把所有業務都做起來。如果人才隊伍還沒組建起來就大規模地鋪攤子、鋪設備,只能事倍功半,入不敷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