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杜艷
中國國有銀行的發展之路,再遇波瀾。自2004年起的注資、股改、引入戰略投資者、上市一一完成之后,卻在限售股解禁期結束伊始,遭遇拋售潮。
2008年12月31日,中國銀行第三大境外戰略投資者瑞銀集團(UBS)在解禁期滿的首日發布公告,減持持有的全部34億中行H股,套現8.35億美元。之后,建行最大戰略投資者美國銀行向市場配售56億股建行H股,套利約10.83億美元。李嘉誠基金出售所持20億股中國銀行H股,套現5.24億美元。中行最大戰略投資者蘇格蘭皇家銀行(RBS)全數套現所持108.1億股中行H股,套現23.85億美元。
減持的原因是“他們遭受了金融危機的損失,財務壓力很大。與對中國的銀行業信心沒有關系”。1月16日,中國銀行副行長朱民在接受本報采訪中給出了自己的解釋。他還表示,減持對今后業務合作會帶來變化。中國銀行是目前三大行中被減持數最多的一家。
好在,有離場的賣家,也有入場的接盤手。
1月16日,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CIC)董事長樓繼偉表示,一直在增持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下簡稱“三大行”)的股份,密切關注H股市場上這些銀行投資者的售賣行為,并透露三家銀行在適當時機會披露增持情況。而據路透社消息,一些國際私募基金也在逢低吸納三家銀行的股份。
畢竟,時過境遷,自2007年開始蔓延的全球金融危機,已經改變了全球金融機構的生態。外資股東對中國銀行的參股,或因自身陷入財務困境而抽身,或因調整中國攻略而轉身,但也帶有幾分對經濟衰退下中國銀行業前景的猜疑和悲觀預期。
股東減持因為自身財務壓力
《21世紀》:限售股剛剛解禁,戰略投資者就集中撤離中國銀行業,這引起了市場諸多猜測。拋售原因究竟是什么?
朱民:我認為主要是他們遭受了金融危機的損失,財務壓力很大。(以中行股東的情況來說),對于UBS和 RBS,次貸造成的財務壓力是他們減持的直接原因。目前,RBS的資產減記損失是150億美元,UBS是480億美元,財務負擔沉重。RBS在次貸危機前的股價是每股6.64英鎊,2008年底是每股0.48英鎊,跌幅高達92%。UBS股價2007年1月1日是每股61.4美元,2008年底跌到每股14.3美元,跌幅達到76%。
李嘉誠基金會的減持,是因為基金會的投資受市場影響較大,在原先承諾的捐款支出沒有改變情況下,即期財務壓力增大,不得已減持。
上述三家都反復向我們說明,他們并不愿減持。他們與中行的合作非常好,業務發展很快,財務上現在離開也是在價值低點。但由于RBS近期股東變化很大,其11月底增發150億英鎊新股融資后,政府持有RBS57.89%的股權,董事會整個都變了,要對其全球戰略重新審視。UBS也如此,我最近見到UBS亞洲區主席,他說很遺憾,在12月底急著減持主要是為了把減持收入計入2008年利潤。
所以他們走的原因,跟中行經營狀況沒有關系,與對中國的銀行業信心沒有關系,主要與自身財務調整、資產情況、戰略調整有關。他們幾次強調對中國銀行及中國銀行業充滿信心,會在中國市場繼續做業務。
《21世紀》:但是他們的確在投資中獲益匪淺,怎么看待這種贏利,又怎么看待引入戰略投資者的價值?
朱民:他們確實盈利了,UBS整個獲利是3.49億美元,李嘉誠基金會獲利2.20億美元,RBS獲利8.10億美元。從三年投資收益率看,UBS是70.96%,李嘉誠是75.48%,RBS是51.51%。折合成年化復合收益率,UBS是19.57%,李嘉誠是20.62%,RBS是14.85%。
這樣的收益很好,但我希望大家能看幾組數字的變化。
從股改以來,即從2004到2008年,中行累計上繳國家股利是758億人民幣,上交稅費1331億元,合計為國家上交2263億元。這已經超過了國家當初給注資的1816億元,等于5年再造了一個中國銀行。
與此同時,中行的資本金擴大,盈利增加。2005年中行的凈利潤才259億元,2006年是428億元,2007年是562億元,2008年前三季度已經完成599億元,利潤的增幅非?。資本回報率(ROE)也從12.14%增長到15%左右。
這個過程中,中行每股凈資產從1元增長到1.83元,總投資收益率是83%,三年的復合平均收益率是22%。也就是說即使把2263億元的上繳股利和稅費扣除,凈資產價值還有83%的增長。我們不否認戰略投資者在這個過程中掙錢了,但國家取得了更多的收益。而中行近年的快速發展有自身的努力,也有戰略投資者的幫助。
戰略投資者回報與投入相符
《21世紀》:由于解禁期剛到就集體減持,市場質疑這些外資機構的聲音不斷,質疑的核心在于它們到底是財務投資者還是戰略投資者。你怎么看?
朱民:我認為他們是戰略投資者,而且履行了戰略投資者的職責。
過去幾年我們和戰略投資者的合作很愉快,過去三年,他們累計為我們進行了200多期培訓;派遣了500多名人員訪問;設立了87個培訓項目,之中有22個項目在入股合約中并無約定,比如根據業務需要增加了流動性風險管理、市場風險等項目。RBS給中行免費提供了折合1.8萬個工作日的培訓,最多時有60多人常駐,我們有1800人次受到培訓。
在信用卡合作上,我們三年增加發卡量800萬張,戰略投資者幫我們建立了客戶評分、營銷等一整套體系,并在財富管理上進行了合作,與RBS過去三年合作的銀團貸款超過50億美元。
此外,在市場風險、操作風險、流動性風險等方面建立了完備的體系。比如內控中關鍵的一點是要把內控程序放到業務流程中,RBS專門把他們的內控專家派到中國,據其介紹,在RBS花了7年才做完整個體系建設,但引用過來后,在中行1年半就完成了。
我認為它們有回報,這個回報跟投入是相符合的。
《21世紀》:本次集中減持,從市場和經營的角度對你們是否有影響?之前的業務合作會否受到影響?
朱民:對市場的影響,是大家最關心的。其實,從減持后的市場波動來看,市場還是比較理解,沒有劇烈波動,股價繼續上升。在減持前,股價不斷下跌,我曾問他們,如果股價再跌,你做不做?UBS方面沉默很久,負責這個事情的一名高級管理人員說還是要做。
從經營的角度說,減持沒有太大影響。減持后,我們的業務還是按照正常程序做,當然以后的合作會有變化,但退一步講,即使調整某些方面的合作,中行有自信會做得很好。
中行參與了新投資者的選擇
《21世紀》:現在沒有戰略投資者了,你們以后還要不要找新的戰投?
朱民:迄今我都認為,當初找戰投是有戰略意義的,是中央的英明決策,F在不是我要不要再去找戰投,而是別人在找我做戰投。大家要把心態和眼光放開。
中行這三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3年前中行處于技術破產的邊緣,不良貸款占比20%以上、公司治理極不完備、風險管理落后,在合作過程中,中行認真向戰投學習,資本充足率從上市初的9%提高到目前的12%,不良貸款率從23%,到上市時降為4.9%,再到2008年三季度降為2.65%。更關鍵的是,不良資產的撥備覆蓋率從上市前的60%提高到120%?梢哉f,中行現在是撥備充足、資本金充裕、不良率低、盈利能力強,正處在自己歷史上的最好階段。
我們的公司治理也大大改善,一是有了權力制衡;二是增加了透明度,透明度不僅體現在數字透明,而且數字的產生也是透明的;三是建立了問責制,股東與管理者各司其職。
戰投在與我們的合作中,發揮了四方面作用,提升了公司治理水平、風險管理能力、產品研發能力和開拓了國際性。通過合作,中行學會了走自己的路。
《21世紀》:減持的處理是不是完全的市場化處理?
朱民:在這件事的處理上,中國充分表現了大國風范,恪守了當年承諾,尊重投資者的權利,按照市場化原則合法合規操作,得到了投資者的感謝和欽佩。
他們一開始很緊張,比如RBS總裁1月5日專門坐飛機到北京講這個事情。我們的態度是,鎖定期到后減持是投資者的權利,但處理過程要和中行一起維護市場穩定。他們非常感動,原計劃的兩個小時會談只用了半小時。
其實,為了應對好這次減持,中行從2008年4月就著手安排,11月份開始在全世界尋找潛在接盤者,得到了很好的反饋。這次RBS減持過程只用了3個半小時。它轉讓的總收入是23.83億美元,但是中行獲得對此筆股權的市場總需求是80多億美元,在有效價格區間的實際有效需求是52億美元。
對于新投資者的選擇,中行也參與了篩選,并提出了良好建議。中行對于新投資者的選擇標準是——長期持有、聲譽好、規模大、長期看好中國的投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