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港股 > AH溢指發布三年來首次跌穿百點 > 正文
恒生AH股溢價指數已連續8個交易日破百,預料形成新趨勢
理財周報記者 張偉湘/文
在2003年至2010年的大部分時間內,從市價上分析,H股一直比A股便宜。但目前這種趨勢正在改變。
自6月16日開始,恒生AH股溢價指數一直維持在100之下,截至6月25日早盤,這一數字報98.55。雖然受隔夜美國道指大跌1.41%影響,恒生AH股溢價指數漲0.19%,但離100大關仍有1.4%的差距。
恒生AH股溢價指數有46只成分股,囊括了銀行、房地產、鋼鐵等多個重要板塊。理論上說,如果該指數大于100,代表A股對H股有溢價,反之,如果指數低于100,則意味著H股對A股有溢價。
但是,由于各股在指數中所占的比例不同,有時指數低于100,也并不意味著所有的指數成分股都體現同一特征,即H股貴于A股。
據理財周報記者統計,截至6月24日收市,共有18只H股貴于A股。這一數字幾乎創造了該指數誕生以來的歷史,即使是在2007年10月內地和香港兩市的牛市最頂峰,也只有9只H股貴于A股。
根據香港聯交所今年3月披露的數據,去年參與香港市場的大部分是來自美國和歐洲的海外投資者,“H股貴過A股,如果放在國際投資的背景下,更值得審視。”廣發香港銷售部董事陳峰對理財周報記者如是說,“這至少反映了外國投資者對H股有了新的認識。”
18只H股對A股溢價
據統計,這18只對A股存在溢價的H股分屬銀行、保險、能源、基建和房地產,其中,溢價最大的招商銀行(03968.HK),達到78.75,即H股比A股貴26%,而溢價最小的中國南車(01766.HK)為99.4%,即H股僅比A股貴0.6%,其余大部分個股的溢價區間均在80至99之間。
銀行是AH股中存有溢價最多的板塊,截至6月25日早盤,已在兩地上市的三大國有銀行工商銀行(01398.HK)、建設銀行(00939.HK)和中國銀行(03988.HK)H股對A股的溢價分別為82.68、84.19和99.4,而其他的商業銀行交通銀行(03328.HK)、民生銀行(01988.HK)、招商銀行的溢價也高達83.62、87.47和78.75。
從這個角度看,銀行板塊存溢價并不在于流通股的多少,而后者往往是內地操作中小板和創業板不得不考慮的要件,因為流通股數量少,經常意味著有更多的交易機會。在香港市場出沒的投資者也許更多的考慮銀行股的市盈率和市帳率,根據最新披露的數據,中國的銀行去年的盈利能力在全球范圍內都是首屈一指的。按照海外投資者的估值,中國在香港上市的銀行可以有目前的市價。
保險股的H股對A股的溢價也比較明顯,中國平安(02318.HK)、中國太保(02601.HK)和中國人壽(02628.HK)的溢價分別為80.71、82.89和80,意味著H股平均比A股貴20%。此外,兩大煤炭股中國神華(01088.HK)和中煤能源(01898.HK)和鋼鐵股鞍鋼股份(0347.HK)的H股和A股也存有溢價,分別為85.45、92.46和88.51。
值得關注的是,香港市場還對與鐵路有關的概念感興趣,中國中鐵(00390.HK)、中國鐵建(01186.HK)和中國南車(01766.HK)H股與A股的溢價分別達97.14、84.6和99.59。而在內地,除了穩健型的基金外,即使私募,也對鐵路股避而遠之。
“A股和H股溢價的縮小,實際上說明香港和內地的市場正在接軌,短期而言,港股從19000點升至21000點樓下,而A股一直在2600點左右徘徊,此消彼長,是H股迅速向A股靠攏的表面原因,而深層原因則是兩地的價差正在逐漸融合。”陳峰說,一是最近內地又批出了幾只可以直接投資香港恒生指數的ETF基金,其中一直已經面市,二是內地不少投資人,包括機構和私募已經移師香港。發行投資于恒指的ETF的基金,最直接的作用就是可以拉高指數成份股的價格。這一點,在2007年港股直通車消息發布后就有體現。當時,恒指從19000點直沖31000點,不少指數股的漲幅都達到1倍。
等待更多的經濟好轉信號
不過,恒生AH股溢價指數破百也并不意味著所有AH股成分股H股都貴過A股,據統計,目前仍有28只H股價格低于A股,其中航空、航運、醫藥的H股與A股的差價最為明顯,以東方航空(00670.HK)為例,6月25日其H股為3.5港元,而A股仍在7元之上,價差超過1倍。同樣的情況還出現在南方航空(01055.HK)、儀征化纖(01033.HK)等個股上,證明香港投資者對H股也并不是一味追捧。
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確實有所增加。麥格理證券分析師告訴理財周報記者,今年上半年香港權證市場有個很明顯的特點,就是引伸波幅處于較低水平。以恒指認購證為例,今年3月下旬的平均引伸波幅約為22%,偏低,但是,在5月下旬,這一引伸波幅曾升至31.2%,之后,又再次回落,截至6月23日,引伸波幅約為24.4%。引伸波幅越大,意味著市場越活躍,不論是多方還是空方,對價格越敏感。
這一風險承受能力的增加,從一個側面似乎反映了市場正在逐漸的恢復活力,這很大程度上與經濟的復蘇有關。不僅是最先復蘇的新興市場,就連以往被視為毫無希望的歐美市場也顯示出復蘇的跡象。
“我對市場并不悲觀”,從今年1月起就一直看好港股后市的香港恒豐證券研究部董事林家亨對記者說,他認為目前仍處于牛市的第二期,根據恒指過去20年的波動規律,未來1至2年間,恒指甚至可以再創新高。
即使是在投資者持謹慎態度的地產和消費領域,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也在快速恢復,最近披露財報的多家香港消費類和地產上市公司,都宣布了增幅驚人的盈利,甚至還派發特別股息。
莎莎國際(00178.HK)是香港兩大化妝品連鎖銷售商之一,其去年年報顯示,全年營業額達41.11億港元,升幅14%,而純利達3.81港元,升21%,每股盈利0.275港元,除了派發0.05港元的末期股息外,公司還宣布派發0.14港元特別股息,同比派息率提高了1倍。
這并不是第一家宣布派發特別股息的消費類公司,本周一,迪生創建(00113.HK)也宣布派發末期息和特別股息合計0.36港元,迪生創建是Polo Ralph Lauren的合作伙伴,后者是一家全球知名的服裝品牌。
而在地產領域,前期虧損的香港興業(00480.HK)不僅在去年扭虧為盈,還大賺了18.4億港元,每股盈利1.36港元,公司重新宣布派發末期股息0.12港元。公司認為,去年的盈利主要是受惠于投資物業的公平值變動。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