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港媒報道,自從加拿大上市公司、業務在中國的嘉漢林業被研究機構“渾水”(Muddy Waters)揭開其“真面目”,海外上市的民企一片風聲鶴唳。究竟是否有人刻意把股價舞高弄低,還是中國泡沫真的爆破?投資者持有“出事”民企,面臨龐大損失,有人批評監管機構坐以待斃,任由傳言在市場散布。據了解,香港證監會已緊盯近期股價大幅波動的民企股,包括多只民企股價急跌之前沽空急增的現象。
事實上,假如個別股份的股價波幅(無論上升或下跌)超過某一百分比,證監會的監察系統便實時發出警報。不難預期,雨潤食品(1068)已納入證監會的“雷達”。
路透社早前報道,上周一(6月27日)未來資產管理向投資者發出電郵,提到雨潤將成為“渾水”的下一個對象,隨即觸發沽盤涌現。
據數據顯示,近期多只民企,包括雨潤及玖龍紙業(2689),在股價急跌前沽空比率明顯急增,而且成交量相當驚人。
中介人是主要監察對象
據了解,當發現類似的異動股,證監會會把所有該股份的交易檢查一次,如果有需要,在《證券及期貨條例》賦予的權力下,當局有權向上市公司、經紀等獲取更多資料。
英國金融服務局(FSA)、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等,都有不同的系統監察懷疑操控市場的行為,據悉,證監會系統的監測能力遠勝其它國家。
然而,在目前市況波動的情況下,單是監察個別股份,顯然不夠全面。證監會的多項措施當中,中介人是主要的監察對象。參考6月份證監會發出的《對中介人的監管方針》,當局以風險為本的方針,通過非現場監察和現場審查,緊盯經紀、對沖基金、資產管理公司等中介人。
最近市場相繼傳出本地證券行出現財政問題,證監會署理行政總裁張灼華曾表示,一向與相關持牌法團保持密切聯系,并要求他們定期進行壓力測試。
另一方面,沽空也是重要的指標。證監會一直嚴禁無貨沽空,據悉,金融海嘯后,當局要求經紀披露沽空投資者的名稱,惟這些數據不會向公眾公開。
而最快將于明年實施的新申報制度,如果指定股份淡倉量達到個別上市公司已發行股本的0.02%(或淡倉的市值達到3000萬元),淡倉持有人必須匯報。
與沽空相似,證監會會通過投資者在恒指期貨的持倉量,衡量個別范疇是否風險過高,例如吸取亞洲金融風暴的經驗,監管機構引入恒指期貨持倉量申報機制,當個別投資者持倉量超過10000張,便需要申報。
換言之,在非常波動的市況下,證監會可以降低這個持倉上限,或要求個別投資者減低持倉量,避免增加市場風險。據了解,1997、98年后,沒有單一對沖基金的恒指期貨持倉量占市場總額1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