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報專欄作家施慧雅撰文指匯豐控股購買需分階段。就往績而言,匯控是少數甚為重視公司長遠利益和發展的跨國性銀行,過去20多年,匯控闖過不少難關,從一家香港銀行發展至環球大銀行。如今回顧,匯控在前主席龐約翰執掌期間,在歐美的擴充可能有點過急。不過,匯控在Household(即現時的匯控融資)和幾項大收購主要以發新股融資,財政實力不致大受影響。
股價暴跌恐動搖同業存信心
目前匯控面對的其中一個難題,在于新興市場的存款基礎極為充裕,出現了資金缺乏出路的問題,相信促使了集團在美國拓展按揭業務時過分過取。不過,集團的存款基礎和流動資金狀仍然堅挺,亦未有盲目借貸,而且沒有大量買入“有毒資產”,這點值得留意。
不過,銀行始終要倚靠別人的資金經營業務,若股價的暴跌動搖了同業和存對匯控的信心,集團可能失掉了為數不菲的資本,有可能大減派息,或在股價低位時宣布供股。既然看淡匯控的力量來勢洶洶,慧雅不建議貿然犯險,最安全和穩妥的方法是將預算買入匯控的資金分為10注,現價水平可先買入一注,若股價每跌10元就多買一注。
30元料有強勁支持
以慧雅之見,匯控在30元水平定必有強勁支持,因為這水平相當于不足0.5倍的市帳率,以及不足3倍普通年度的盈利,因此若股價跌穿30元,可用15%的資金撈入,每跌10元就再投入15%的資金買入,余下資金可備作供股之用。以慧雅之見,即使匯控最后宣布供股也未必是壞事,反而可能是股價走勢的轉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