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小非(含大小限,下同)問題對A股市場的困擾越來越受重視。近日瑞信中國證券研究主管陳昌華先生提出了“大小非通過港股減持”的建議。
“港股減持”的建議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是在香港可以發行一個以國內主要指數(如滬深300、上證綜指或深成指)為基準,以人民幣為交易貨幣的ETF基金。二是把部分“大小非”轉為H股,允許“大小非”股東以“介紹上市”的方法把部分A股轉為H股。
組建基金來承接A股市場的大小非,除了相關的投行與基金管理公司可以從中獲得一定的收益外,對于解決A股市場的大小非問題沒有任何實質性的作用。而且,截至2008年10月底,在香港的人民幣存款也只有661億元,其中約442億為活期存款。要在香港組建更大的以人民幣為交易貨幣的ETF基金也不現實。
至于把“大小非”轉為H股,到香港市場上去減持,同樣也不可行。
首先,除了法律空白外,大小非轉H股,涉及到A股和H股投資者的利益問題,A股市場的股價定位通常都高于H股市場,大小非在A股市場可以高價套現,而H股市場卻要股價打折。實際上,如果大小非愿意接受這種股價打折甚至是腰斬的現實,那還不如向A股市場上的投資者讓利。
不僅如此,從長遠的角度來看,“港股減持”不利于A股發展。目前“A+H”公司基本上都是一些優秀的公司。把這些公司的大小非轉到H股市場減持,這意味著A股市場上的優質資產轉移到了H股市場;相反,那些留在A股市場的公司,大多都是一些平庸公司,甚至是垃圾公司。讓優質公司的股份在H股市場減持,垃圾公司的股份在A股市場減持,如此一來,A股市場豈不是越來越垃圾了?
所以,大小非問題只能由A股市場來解決。
□皮海洲(湖北 財經評論人)
    新浪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