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約記者 楊冰 香港報道
“如果恒指一兩個星期之內保持不動,結果只有兩個:要么瘋狂下跌;要么瘋狂沖上去。”
中國工商銀行(1398.HK,601398.SH)IPO掀起的狂熱正趨于平靜。
香港的基金經理們已轉向關注工行上市后大市情況。
值得注意的是,工行上市當天,過往幾天均走強的中資股,包括建設銀行(939.HK)、招商銀行(600036.SH)、中國平安(2318.HK)、中國人壽(2628.HK)等均呈現跌勢。
大機構資金未來走向如何?對于A股市場的普遍看多,投資者們對H股的前景判斷相當迥異,散戶和機構投資人幾乎各持一詞。
大機構資金抽離?
“工行上市之后,如果你手中的H股已經獲利或是沒有虧本,最好在11月初悉數拋出。”申銀萬國一位聯席董事給予投資者的建議相當直接。其理由是,目前的恒指上升背后可能有一些機構操作的因素,而在工行上市之后,這些背后力量的撤出可能會使股市普遍下挫。
事實上,不少香港資深分析師均認同這種“股市陰謀論”。他們普遍認為,在一只較大或是較有影響力的股份入場前,一些大機構(主要是承銷商)會共同托市,營造一個較好的大市環境。通常情況下,只要全球金融氣候較溫和,沒有大波動,這種造市基本都能成功。
而隨著IPO活動的結束,大機構資金會抽出,使得市場進入波動期甚至下跌。
但有一香港大型投資基金經理嚴每文對H股后市有不同的角度。“恒指的確已經漲至高位了,目前的流通量主要集中于恒指的前幾只大型股———你可以發現,每天的交易中,恒指前十大的交易額已經接近恒指的70%,這說明的確是有資金在追高這些股份———但問題在于,雖然流通量反映出有‘陰謀論’的存在,但許多機構不一定會選擇退場。”
另一種觀點
嚴每文解釋說:“如果恒指一兩個星期之內保持不動,結果只有兩個:要么瘋狂下跌;要么瘋狂沖上去。而機構投資者與散戶的不同之處在于,如果他們發現大家是要追指數,那么他們只能被迫跟進。”
也就是說,對于機構而言,現在的恒指是很難讓人作出選擇的時候。一方面,很可能隨著工行上市,托市力量的消失而后市走低,恒指繼而跌到16000點左右;但一另方面,它也很可能直沖,直到明年初沖破20000點大關。
但在這種兩難判斷的情況下,多數基金經理不會選擇退場。嚴每文說:“退場的風險在于,如果恒指真的突破20000點,你的基金表現跟不上恒指,那么投資者對于這個基金以及基金經理的信任度就會大打折扣。”
正是在這種落后大市的擔憂之下,許多基金經理會“被迫跟進”,他們大多選擇大盤股進行買賣。“據我所知,不少機構投資者也在相互調撥頭寸,比如你給我一些中移動(0941.HK),我給你一些建行,這可以在基本不影響市場的情況下,實現自己投資組合的優化。”嚴每文說。
對于散戶操作,嚴每文不建議持有藍籌股,而應關注那些處于二線、業績較佳的股票。他看好內地消費類股票,如北京京客隆(8245.HK)。
“如果大家仍在銀行股之中作比較,工行仍是較好的。”他說,“工行的概念比較新鮮。無論是認股證發行,還是加入新的指數,都有可能進一步刺激股價,相比之下,其他幾家中資銀行股則已經基本上沒有太多的刺激因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