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進入香港資本市場 先穿管治新衣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03日 00:36 中國證券報 | |||||||||
安永華明會計師事務所 梁國基 侯曉華 “企業管治”,就是我們常說的公司治理,在國內并不是一個新概念。任何一件可稱之為“企業管治”的衣裳,當其簇新之際穿在身上一定不見得十分舒服,或許需拿出一點嘗試新事物的勇氣。
香港聯交所發布的《企業管治常規守則》,自2005年1月1日起的會計年度開始生效,《守則》在香港的上市公司中已全面推行了。而且香港上市公司2005年度的中期報告和即將陸續發布的年報中,已經和將會包含一份全新的《企業管治報告》。有意進入香港資本市場的企業,也不得不先試穿一下這套香港款式“企業管治”新衣。 香港的這份長達二十四頁的新《守則》增加了大量內容,其要求對于主板和創業板發行人(上市公司)幾乎完全一致,唯一的差別是對創業板的發行人,季報是必須的;而對主板的發行人來說季報則是被建議的“最佳常規”。 香港的這一份新《守則》追根溯源乃是以英國的《良好企業治理的原則及最佳實務》為基礎,兼而吸收了歐美公司治理方面的最新實務,所以香港聯交所也說,“《守則》朝著企業管治、最佳實務和信息披露的國際標準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所以,選擇去香港上市的企業,應該非常清楚地意識到他們也因而間接地在公司治理的目標上選擇了國際標準。 此次香港聯交所提高了企業管治標準的底線,猶如在賽馬場上,把跨欄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哪一位騎師不希望自己駕馭的馬兒能一躍而過,騎師就是公司的董事會。 新《守則》的條文體現了這樣的思路,把企業管治從抽象的理念落實到具體的行動。而《守則》條文的規定非常詳細,當然這樣有助于落實。至于詳細的程度,新守則規定了“公司每年需召開至少四次董事會,大約每季一次”,“定期會議至少提前14天通知,以讓所有董事皆有機會騰空出席”,“董事會議記錄記載應包括董事提出的任何疑慮或表達的反對意見,應于合理的時間內發送初稿和最終審定稿給全體董事”等等。“細節決定成敗”,用在這里十分貼切。 而且,條文的規定非但細致而且落實到了具體的“人”———被點到名的從董事會主席、身兼各個專門委員會的董事一直到董事會秘書都有,各人的職責范圍“白紙黑字”,不可能推來讓去了。如果身為公司的董事,細讀《守則》條文將是明智之舉。 《守則》做工細密,絕非一件“皇帝的新衣”。而新《守則》在推行方面的力度還不止于此。《守則》是上市規則的組成部分,公司須在年報等定期報告中逐條檢討自己的遵守情況。 另外,新守則也認可公司自行擬定合適的條文,為自己量身定制一套屬于自己的企業管治守則,畢竟“一個尺碼難以適用于所有人,真正卓越的公司治理實踐必須考慮到每一家企業獨特的那一面”(Peter Sutherland, 英國石油董事會主席)。何況,《守則》只是一道底線,絕對不是封頂,“優秀的企業管治不僅僅是遵守《守則》。” 想要去香港融資的企業可以逐一對照《守則》的內容,對現有的治理水平及距離新《守則》的要求作一番自我評估。即使已經在港上市的公司,由于治理水平的差異,其中也不免因實施新《守則》而需要改變董事會結構,例如引入獨立董事,設立審核、薪酬等專門委員會。在公司治理方面的“達標”是赴香港上市公司必不可少的一項工作,非常重要,可能需要調動大量的資源和投入巨大的精力。作為“騎師”的董事會,對公司治理目標的戰略性選擇,將更為長遠地決定“馬兒”日后能跑多遠。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