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走出去還是回家來 H股內資股份轉換浮出水面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24日 08:12 中國證券報 | |||||||||
□記者 黃立鋒 深圳報道 當A股市場股權分置改革剛剛開始的時候,善于聯想的人們就想到這樣一個問題:香港上市的H股公司也有不少非流通內資股,這些內資股是不是也可以轉換成流通的H股呢?換言之,H股市場是不是也要來一場全流通改革。
而截至目前,在香港上市的H股公司中只有建設銀行(資訊 行情 論壇)一家是全流通上市的,其他H股公司中都有超過50%的內資非流通股。 昨日的一則消息似乎顯示這種猜測并非空穴來風。有消息稱,香港交易所(資訊 行情 論壇)和香港證監會目前正在研究“H股股改方案”,希望能將市值達2萬億港元以上的H股上市公司內資股份轉化為流通的H股。本報記者隨后就此致電港交所,港交所表示對此消息不予評論。 有資深香港市場人士表示,與其讓這些內資股份“走出去”,不如讓這些H股公司“回家來”,因為H股公司盈利能力強,能夠極大地提振A股市場。 H股市場也要來一場股改? 昨日香港市場有消息稱,香港證監會正和港交所研究如何仿效建設銀行上市時全流通H股的做法,將香港上市其他H股公司大股東持有的內資股轉換成可在香港市場流通的H股。 據該消息稱,準備在現行《上市規則》上附加明確的解釋和指引,為日后可能出現的H股公司全流通問題作出部署。由于不同時期上市的H股對增加可流通的H股的定義和預期均存在極大差異,港交所和香港證監會考慮中的初步方案是:將建議H股公司修改“公司章程”,并在其中明確定義,日后內資股如果要轉變成流通H股,必須取得三分之二及以上全體股東同意,并且必須取得半數或以上H股股東同意;此外,除非得到H股股東特別批準,每年增加的H股不能超過該公司所有股本的20%。 為求證這一消息,記者聯系了港交所發言人陳涓涓。她表示,港交所一向不予評論個別新聞報道。但她隨后提醒記者留意“上市公司修訂其‘公司章程’內容(包括股東批準等事項),乃各公司內部事情”。這一提醒顯然意味深長。 盡管消息真偽難辨,但毫無疑問的是,如果香港也來一場H股股改,港交所顯然是受益者之一。截至10月底,港股總市值9817億美元,排名全球第九。而目前在港上市H股企業的內資股份若全部轉換成流通H股,則港股市值有望增加至少2.1萬億港元,意味著港股市值短期內有望飆升至1.26萬億美元,從而一舉超越德國和西班牙交易所,躍居全球第七。市值飆升還會帶來成交額上升、資金流入乃至新股滾滾而來等效應,這些顯然是港交所愿意看到的。 實際上,“市值飆升”效應在大型H股上尤其明顯。按10月底數據計算,中石油(資訊 行情 論壇)(0857.HK)H股市值僅1266億港元,內資股市值卻高達9475億港元;中石化(資訊 行情 論壇)(0386.HK)H股市值不過601億港元,內資股市值卻高達2403億港元;再如中國電信(資訊 行情 論壇)(0728.HK)H股市值不過377億港元,內資股市值高達1828億港元。據統計,排名前十的H股公司內資股市值高達18333億港元。 純H股公司內資股轉換成H股,那么既有A股又有H股公司的內資股份呢?軟庫金匯投行總裁溫天納認為,一些目前尚未宣布A股股改方案但同時擁有A股和H股的上市公司,不排除把不流通的內資股份轉換成H股的可能。 可能沖擊H股市場? A股市場股改的一大憂慮是,數量龐大的非流通股份一旦轉入流通,勢必對A股市場造成沖擊。H股市場如果股改是否也會面臨這一憂慮? 京華山一研究部主管鄧以旭昨日表示,如果真的進行轉換,那么對H股市場的壓力會很大。像交通銀行(資訊 行情 論壇)(3328.HK),還有另外一些H股小公司,之所以股價走勢不錯,關鍵在于流通量不大,盤子小,容易操控。鄧以旭也承認,一旦H股公司全流通,港股市值會在短期內躍升,也可能會導致更多資金流入。 相形之下,溫天納相當樂觀。他認為H股的全流通改革技術上是完全可行的,就像建行一樣。如果“H股股改”安排得當,不會給市場帶來沖擊。溫天納表示,國際慣例是上市公司所有股份均可買賣,加上轉換的股份后,大股東也不大可能在短期內拋售,如果在機制上作些安排,是不會沖擊H股市場的。 溫天納同時認為,H股公司全流通對H股公司整體而言可能是一件好事。內資股大部分為國家持有,如果不流通,不過是有價無市而已,一旦轉換,國家減持就變得很方便了;而全流通之后,H股公司增發新股或者采用其他方式再融資會方便很多。不過,溫天納也承認,香港市場有很多實際上是民營企業的H股公司,創業板尤其多,這些公司一旦全流通,大股東減持套現的動力會很大,對其股價可能會帶來相當負面的影響。 能否轉換成A股? 在鄧以旭看來,從A股市場的角度出發,最佳的辦法是通過在A股上市的方式讓這些內資股份轉換成A股,“如果這些H股和紅籌大公司都到A股上市,我敢說兩年之內上海市場就會跑贏香港市場。” “為什么國內經濟那么好,GDP每年增速高達9%,但A股市場卻一直往下掉?關鍵在于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低下,企業股份的根本價值就在于其所代表的盈利能力”,“實際上國內企業整體盈利狀況也不錯,但好的、大的、盈利的企業都在香港上市,而不是在A股上市,過去15年來一直都是如此。” 鄧以旭同時認為,將這些H股公司內資股份轉換成H股是純粹從香港利益出發,港交所從香港的利益來看,當然愿意轉換成H股,這有助于提升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從國內的角度來看就不是這樣”,“過去因為人民幣不能自由兌換并且由于A股市場太小,大公司都到香港上市,現在有了QFII,其投資額度也越來越大,完全可以讓這些大的H股公司和紅籌公司再回到A股上市。從某種意義上講,重要的是讓這些大且盈利能力強的公司回到A股。” 溫天納同樣表示應該爭取這些大的H股和紅籌公司回到A股市場上市。不過,他也認為,這些H股和紅籌公司同樣可以選擇增發A股或者選擇上海作為第二、第三上市地。 “現在不這樣做,再過一兩年,更多大公司到香港上市,對A股打擊會更大”,鄧以旭警告。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