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玉航
滬港通運行一個多星期,兩地投資者的投資風格差異表現得很鮮明,而具有深層意義的信號是由此正在形成對A股市場監管轉型的強大推力。
兩個重要體現集中在證監會[微博]與交易所層面。本周一,國務院取消了一批行政審批項目,其中包括證監會行政審批部分項目,包括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托管人資格審批;期貨公司變更法定代表人、住所或者營業場所,設立或終止境內分支機構,變更境內分支機構經營范圍的審批;證券公司行政重組審批及延長行政重組期限審批;證券金融公司變更名稱、注冊資本、股東、住所、職責范圍,制定或者修改公司章程,設立或者撤銷分支機構審批;轉融通互保基金管理辦法審批;轉融通業務規則審批;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監控規則審批;從事證券相關業務的證券類機構借入或發行、償還或兌付次級債審批等八項。
雖說早在兩年前,根據證監會關于保代管理的安排,保代注冊、變更執業機構等資格管理職責已由證監會移交至中國證券業協會,但取消保代準入項,實為證監會簡政放權之舉,研究認為,中國證券業協會未來很可能轉型,轉型的方向或就參照香港證券業協會。香港證券業協會有限公司就是一家以公司化加密切聯系政府財經部門、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證監會)、香港交易及結算所及有關當局工作的非盈利機構。香港證券業協會成立于1978年,協會會員共分為遴選會員、基本會員及附屬會員三類,代表了全港七成以上已開業的證券公司。香港證券業協會工作方向是保障同業切身權益及專業地位,提高會員專業知識和水平,協助同業尋找商機,推動整體金融服務行業長遠發展。
另外,在上市公司定增問題上,上交所[微博]率先提出適用國際市場的規則。透過滬港通,投資人發現,在香港資本市場,定向融資有嚴格與透明的信息披露要求,對時間安排有其規則以及制約。針對此前上市公司定增停復牌標準不清晰、原因模糊不清等問題,上交所本周二發布《關于上市公司籌劃非公開發行股份停復牌及相關事項的通知》,明確上市公司籌劃非公開發行的停牌、延長停牌以及復牌的標準、程序及信息披露要求。上交所主動在定向增發政策上的轉型,意味著上交所在主動對接國際標準方面邁出了新的一步。
從A股市場近年來的并購重組與定向增發等一系列案例來看,實際上與國際資本市場存在著一個明顯的偏差。和港交所停復牌注重效率、信披詳盡相比,A股市場部分上市公司存在濫用停牌制度嫌疑。比如一些公司通過杠桿式的并購在停牌時間、信息披露時間等方面明顯存在有失市場規則的問題,也較突出。為適應新的監管形勢變化,縮小滬港兩地在停牌監管規則上的差異,《關于上市公司籌劃非公開發行股份停復牌及相關事項的通知》根據市場效率原則,嚴格規定上市公司籌劃非公開發行停復牌的標準、時限和程序。上交所對2012年以來滬市公司停牌籌劃非公開發行案例統計發現,停牌時間平均為13.5天,其中70%左右的公司在10個交易日以內。這次《通知》規定,籌劃非公開發行停牌一般不超過10個交易日,還規定上市公司在停牌15個交易日內確實無法披露發行方案,需要繼續延期復牌的,應履行內部治理機關決策程序,提交董事會和股東大會對申請延期復牌議案進行審議。順著這個方向觀察,隨著滬港市場在轉型中的相互對接,監管層面的相關轉型會在未來發展過程中不斷成為重要關注點。這應該也是開啟滬港通預定內的收獲。
(作者系新華社 望智庫特約研究員,資深市場研究人士)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