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偉
對于港交所來說,中國故事還將繼續。
“(我們)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績,主要是在正確的時間給內地的發展帶來了正確的價值。”1月15日,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在介紹未來三年的戰略計劃時表示,中國內地進一步的改革開放,包括資本項下的開放、人民幣國際化等將成為港交所未來幾年發展的最大契機。
新的三年藍圖中,新業務定息產品及貨幣和大宗商品將成為港交所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已有的股票衍生產品和傳統的現金股票則將主要扮演基礎角色。
商品嫁接LME平臺
去年12月,港交所完成收購倫敦金屬交易所(LME),三年戰略計劃首次明確了LME在港交所未來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如果我們以1塊錢買下LME,希望LME能帶來10塊錢的回報。”李小加用一個比喻解釋道,未來,大宗商品業務的自然增長主要依托于LME現有的產品類別,而進一步結構性增長則需要香港與內地之間的合作,依托LME的信譽、會員、分支等共同開發合適的新產品。
根據計劃,未來的商品平臺將延伸至黑色金屬(如鐵礦石、焦煤)及其他商品(如能源),合約類別也將有所增加。
在LME現有的產品組合基礎上,港交所還計劃降低亞洲尤其是中國內地參與LME市場的門檻、發展亞洲時區結算并進一步發展亞洲時區定價基準以及發展人民幣結算等。
“(中國內地對大宗商品交易)的需求非常大。”李小加透露,在商品方面,未來會與內地的交易所進行合作,可能會考慮再建立新的合作平臺。
按照初步擬定的時間表,在今年至明年中,與LME完成第一階段的業務整合后,LME倉庫網絡將擴展至內地;2014至2015年左右推出亞洲時區的商品交易。作為縱向整合平臺的一個部分,LME的商品業務還需要在已有的交易及產品平臺之外再增加自己的結算平臺。港交所計劃在明年中至2015年之間,完成搭建LME的自有結算平臺,并在2015年以后,讓LME完全實現商業化。
“目前還沒有落實到細節。”港交所一位人士表示,LME在亞洲及中國的發展計劃還只是方向性的,包括系統如何支持、是否需要在已經更新的領航星系統下再額外增加設施,都還沒有定論。
定息產品及貨幣對應的中國內地市場已經打開,李小加表示,未來內地人民幣資金的自然流出將成為這一資產類別發展的主要機遇。
產品方面,港交所于去年9月已經推出人民幣貨幣期貨,在新的戰略計劃下,還將推出場內人民幣期貨,并考慮在恰當時機推出債券指數產品以及債券的RQFII ETF等。平臺搭建方面,港交所計劃今年至明年期間,通過旗下的場外衍生產品結算所提供結算服務,初步涉及人民幣及其他適用貨幣的利率掉期及不交收遠期合約等。
股票借勢QDII2
去年是香港的IPO市場的“小年”,市場氣氛的萎靡讓港交所喪失了連續兩年全球上市募資規模第一的寶座。
“現貨股票還是我們的核心業務。”李小加強調,但在這里,核心的含義則更多地落在支撐和基礎上,即現貨股票會繼續作為發展全方位產品和服務的重要基石。
目前,港交所約75%收入來自現貨股票,是一個運作相對平穩的系統,未來不排除收入占比逐步下降。
“現貨股票有兩個增長動力——市值和股票流通速度。”李小加表示,新的IPO雖然會繼續擴大市值,但增長幅度會因為市場基數擴大而不顯著,另一方面,目前香港市場的股票流通速度也很難改變。但中國內地,無論是市值還是流通速度都遠遠超過香港,香港的股票流通速度可能在55%左右,而內地則可能高達200%甚至300%,兩個市場一旦實現互聯互通,香港將極大受益。
今年,B轉H可能成為香港IPO市場新的增長動力,而擬在年內推出的QDII 2,以及QFII等政策則能夠幫助兩個市場實現互聯互通,促使港交所的股票業務實現結構性增長。此外,未來三年,收市后期貨交易時段及證券無紙化等計劃也將陸續推出。
在股票衍生產品方面,今年至明年中,港交所與內地上交所、深交所成立的合資公司——中華交易服務將推出一系列跨市場及A股相關產品,包括指數以及衍生工具。同時,港交所還計劃通過場外結算公司,將業務擴展至以香港、內地及區內相關產品為基礎的場外股票衍生產品。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