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華斐
繼跨市場的滬深300ETF基金發行完成之后,另外一種創新型的ETF產品也有望很快與投資者見面。《第一財經日報(微博)》記者從接近監管層人士處獲得的消息表明,港股ETF基金在證監會系統內的審批程序已經完成。我國首只跨境ETF產品的推出進入讀秒階段。
證監會公示的內容顯示,2月初,證監會受理了華夏基金(微博)和易方達基金(微博)的港股ETF基金的申請,分別是華夏基金與深圳證券交易所合作的恒生指數ETF,以及易方達與上海證券交易所合作的恒生國企指數ETF。
上述兩家基金公司的人士均表示,目前尚無收到監管層的批文。對于產品的方案設計和異同,他們均諱莫如深。
據了解,這兩只基金的方案的其他內容早在今年1月初就已經在證監會內部獲得通過,拖延至今的主要原因是在于申贖幣種的問題。
1月初,有接近監管層的人士表示,這兩只產品在證監會內部已完成審查,方案上報了國務院。當時的消息表明,ETF的產品設計方案已經幾易其稿,相對比較成熟。交易所、中登公司、券商和基金公司間的模擬測試也已經做完,一旦國務院批準,港股ETF完全有能力在很短的時間內便進入發行程序。
但在此之后,監管層又要求基金公司給投資者增加外幣投資的選擇,兩家基金公司及相關機構隨后設計開發了相關的技術系統。在4月初,有證監會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該系統在開發中,完成之后兩只產品即可獲批。而近日,這一系統已經開發完畢。
這也是境內首次可以使用外幣購買公募基金公司發行的產品。
知情人士稱,增加外匯申贖的功能并非基金公司根據市場需求做出的選擇,而是監管層要求強調的,這與監管層近期加速放開資本項目,注重吸引海外資金入市的態度有關。近期,監管層曾上調QFII和RQFII額度,并針對這類政策數次喊話。
從對基金行業的影響看,港股ETF基金是重要的創新產品,但在大多數業內人士看來,基于投資者對QDII產品低迷的信心,這兩只產品想再造發行神話幾乎不可能。
Wind數據顯示,目前基金行業共發行了59只QDII產品,除了2007年成立的4只產品規模超過100億元之外,其余55只基金的資產凈值均在20億元以下。由于發行時機和投資能力等問題,QDII基金的投資者整體虧錢。59只產品中,單位資產凈值在1元以上的僅有9只。
|
|
|